王冬龄与扬州的情缘
标签:
王冬龄林散之蒋永义三惜草堂黄宾虹 |
分类: 翰墨因缘 |
今年5月,《林散之与扬州》一书出版发行,王冬龄先生为之题签,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近四千字的序言——“难忘在恩师身边的岁月”,细述淳朴绵长的师生情谊,字里行间也透漏出自己与扬州的难解情缘。
其实,王冬龄的老师林散之、师祖黄宾虹都与扬州有不解的情缘。黄宾虹是浙江金华人,他于光绪年间六次到扬州,赏古画,学山水,习花鸟,与扬州冶春后社诗人、书画家、鉴赏家时相往还,谈书论画,友谊诚笃,对扬州的书画艺术及扬州书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林散之是安徽和县乌江人,在“文革”期间居无定所时数度客居和过往扬州,登临平山堂,畅游瘦西湖,凭吊历史遗迹,追怀古人先贤。扬州在精神、艺术、生活等方面上给予了老人以莫大的寄托和安慰。“瘦西湖畔草芊芊,三十年前认旧缘。此日重来更留恋,不同时代绿杨天”(林散之《扬州八首》之一)表达了林老对扬州的深深眷恋之情。
王冬龄1945年出生于江苏如东县马塘镇,如东属南通地区,距扬州218公里。自幼喜爱绘画的王冬龄,于1961年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4月,他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分配到泰兴印刷厂当美工。当时泰兴县属扬州市管辖,王冬龄上班不久,就被派到扬州市印刷厂进修黑白稿设计。到扬州不久,王冬龄得知曾有一面之缘的大书法家林散之先生住在二女儿林荇若处,而且林荇若就工作在王冬龄进修的扬州市印刷厂,她的“荇庐”就在印刷厂斜对面的太平巷。
原来,1966年8月,林散之的夫人盛德粹因患胃癌溘然长逝,老人万分悲恸,精神濒临崩溃。当时,正值“文革”风暴骤起,南京已无安身之处,生活也无人照料。这样,林老便怀揣着对扬州的特殊感情,携着《江上诗存》全部手稿和《唐诗三百首》等少量书籍及文房四宝,拄着拐杖来到文化古城扬州,和他的女儿林荇若、女婿李秋水等一家人,栖居在甘泉路太平巷20平方米的低矮平房内。
“当时荇若家的客厅很小,没有高桌,林老也只能坐在不太高的凳上接待我,林老在荇庐客居作书只能在一张约七十厘米见方的方凳子上进行。这个期间,我得空便登门拜望老人、问学求艺,第一次的扬州情缘,真是三生有幸啊。”(王冬龄语)
短暂的学习结束后,王冬龄又回到了泰兴印刷厂。1970年5月,扬州地区文化处一位喜欢书画的军代表去看望林散之先生,林老提出要王冬龄去扬州陪他。不久,王冬龄便被组织安排到扬州林老身边,住扬州第三招待所,距荇庐步行不到十分钟。在以后的二三个月时间里,王冬龄每天早餐后准时到林老家“上班”,上午去磨墨、牵纸,观看林老写字,下午则陪老人家去医院针灸、散步。林散之表面上是让王冬龄去“陪陪他”,实际上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入室弟子”。王冬龄于1974年结婚,后来,他正式调入扬州地区文化局工作。
(这是一张珍贵的合影,左五为林散之、右二为王冬龄、前立着为王冬龄之子王异。其余皆为王冬龄在扬州最亲密的师友孙龙父、魏之祯、桑愉、蒋永义、韦金笙、李亚丁、卞雪松、马千里、吴树等)
在陪伴林散之到调入扬州文化局,王冬龄很快融入到扬州文化圈。与扬州一批学养深厚的文化人亦师亦友,常常雅集一隅,交流切磋。1979年,34岁的王冬龄以优异的成绩考人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篆刻研究生班。1980年,他参加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在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中获一等奖。是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安居在西子湖畔。
“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一千多年前,大诗人韦应物踏着盛世繁华的广陵之涛走进了扬州,宾主相见的欢情在一片醉人烟花的铺叙下定格成了永恒的记忆。在大学读书期间和毕业留校任教之后,王冬龄经常往返于杭州、扬州之间。1983年夏,刚刚毕业一年的王冬龄又回到扬州,一天,他来到好朋友蒋永义在个园工作室,与扬州同好切磋书艺。
个园乃清末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以竹石取胜。在个园中有多件王冬龄的墨迹,最著名的属北门楹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撰者扬州当代诗人潘慕如)和抱山楼上的匾额“壶天自春”。出生于扬州的蒋永义,自幼爱好书法篆刻,1964年拜印坛耆宿扬州蔡巨川(易庵)先生为师,后又从林散之、孙龙父、桑愉先生游学多年,以篆刻成家,林老最常用的一方印“林散之印”即蒋先生治。林老赠诗曰:“古法融今法,前贤让后贤。一灯小如豆,长夜不成眠。意得骊黄外,心留朱白间。名章新镌好,力逼义熙年。永义为我治印,朴茂高华,直逼汉人。”蒋永义的工作室,就设在这园中西北一隅的“觅句廊”, 他的书斋名曰“晚晴楼”。
王冬龄在扬州工作生活了11年,在这里他开始“立雪林门”,在这里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在这里他真正开始走上艺术之路。他在“难忘在恩师身边的岁月”一文中写道:
我为有幸成为林老与扬州这段历史佳话的参与者与见证人感到无比荣幸,为得与扬州的蔡巨川(易庵)、孙龙父、桑愉、魏之祯等前辈,蒋永义、马千里、卞雪松……等朋友结下金石书画之缘感到高兴。难忘与林荇若、李秋水、李不殊、李亚丁……在林老身边的日子。难忘扬州相聚相交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