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

(2012-08-20 14:33:01)
标签:

汉砖

海内皆臣

仓硕篇

丛文俊

丰草堂

高鸿裁

王懿荣

说文解字

三惜草堂

分类: 藏拓故事

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

 “海内皆臣”十六字砖出土种类很多,我见过的有十余种之多,市面复制品亦较多。我曾于止堂处得朱拓十数纸,传系著名篆刻家、凿印山房许雄志先生所藏,砖长宽各28cm,属于此类砖中较小者,遂请丛文俊先生题跋四种,形制是我喜欢的横幅。

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

汉海内皆臣砖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孰”古“熟”字,“毋”通“无”,音义并通,“”同“”。谷不熟曰“”,菜不熟曰“”。其文辞法《仓硕篇》,而为吉语耳。

汉砖吉语,颇类汉箴铭、谣谚及镜铭,皆通俗畅晓,有雅俗共赏之特点。然字数多者罕觏,迄今不过三五之数,此其一也。其字或与瓦当相似,皆出于匠作之手。无论工拙,皆能生动,而具新意,足为篆法及印学借鉴。此吉语砖,有略呈梯形者,乃其位置不同使然。亦有复制品,字有舛误,不难辨识。

庚寅仲春于丰草堂,文俊题。

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

“海内皆臣”16字砖,意为“政治权利上的大一统、风调雨顺年成好、黎民百姓不受饥饿之苦,实现这三条,才是有德之君。”这是古代明君的标准和要求。砖系模压阳文,有界格。经专家考证,此类砖有约18个版别,边长在2834cm之间,文字杂糅篆隶笔意,只有“皆”字结体变化甚微,“熟”字多有左右结构互换。

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夏,潍县高鸿裁从河南购得一枚“海内皆臣”十二字砖,是“海内皆臣”砖第一次走进金石学家的视野。因“海内皆臣”砖的书法风格接近雅正的小篆,且砖铭又是“海内皆臣”这样标榜大一统的内容,因此被当时金石学家考证为秦朝遗物,成为清末金石学界的大事。高鸿裁在其《上陶室砖瓦文捃》序言中称:“此必为先(疑无先字)秦时物。嬴氏灭六国,天下一家,故言“海内皆臣”。”王懿荣因砖上二语成韵,称之为“十二字韵语砖”,并为之跋云:“翰生所得,订为秦制。翁阁学所谓以文字定时代也。正拟藉此语为今日天家祝厘耳。王懿荣记。” 据记载,高鸿裁还为12字砖特制了木匣,并刻上了王氏的跋语,足见高氏对此砖的重视。后来,河南洛阳城南40里出“海内皆臣”12字砖,书体为小篆,见者断为秦砖。后来,金石家方若又发现“汉广益强”12字砖,大家方恍然大悟,因二砖篆法与同时代汉砖迥乎不同,错把冯京当马凉矣。
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丛文俊跋汉“海内皆臣”十六字砖

    “海内皆臣”砖除了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价值之外,还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为研究西汉篆书的重要资料之一,对西汉早期篆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2字砖铭文为小篆,书体骨肉均匀,圆转灵活,曲直合度,刚柔并济,体现出整齐而圆洁的小篆美感,是秦汉大气磅礴的时代风格的具体体现,与汉代以后的篆书有着截然的不同。与12字砖典型的小篆风格相比,16字砖则更多受到了隶书的冲击,更接近于汉印的缪篆风格,年代无疑也更晚。《说文解字》提到王莽锐意复古,改八体为六体的情况:“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缪篆认为是“当时的一种美术字”,因似“绸缪”,故名“缪篆”,其风格为“屈曲填满”。16字砖的书法风格,线条精到,字体屈曲,笔画饱满,较12字砖的书法风格更为夸张且更多变化,富有趣味。体现了受到时代影响而富有的自由大胆的风格,值得当今书法和篆刻艺术所借鉴和学习。 

                            2012820凌晨于三惜草堂

 

 

◆文内部分资料参考、引用了青年学者熊龙(熊长云、息见堂)先生的论文《西汉‘海内皆臣’砖研究》,特此声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