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赏奇珍——汉画像石极品《嫦娥奔月图》

标签:
嫦娥奔月后羿西王母淮南子三惜草堂 |
分类: 藏拓故事 |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于1964年出土于南阳市小西关汉墓,现存南阳汉画馆。原汉画像石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兴奋欢快,面向月轮作飞升状。周围有众星云气妆点缭绕。画的左边有一圆月,月内有蟾蜍。应合了南阳人张衡著《灵宪》一书云“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光武帝刘秀及其重要的文臣武将发迹于南阳,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同时,南阳还是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画像石刻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汉代崇尚厚葬的理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从而展现了汉代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盛载了汉代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1999年3月16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了《汉画像石》邮票,全套六枚,展示了全国五个地区的汉画像石,其中第六枚就是选择了南阳汉画像石中精品之一的“嫦娥奔月”。

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
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南阳汉画馆藏品,拓本甚稀,可宝也。
嫦娥,古之月神,《山海经》等文献作常羲或常仪、常宜。曰帝后妻或帝喾妃谢礜之女。按,羲、仪、宜古音并与娥同,常作娥,乃连类而改。
又汉代关于嫦娥或有异说:《淮南子》等称嫦娥本作姮娥,后因避汉帝讳改之。为后羿妻,翌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药,被姮娥窃食之,得以升仙,而为月精。张衡《灵宪》以蟾蜍为月精,是其由姮娥化之焉。
此图月中有蟾蜍,姮娥人首龙身往奔之。周有云气曜星,表明今所承之嫦娥神话与汉有直接之渊源也。
丁丑大寒,文俊题。

嫦娥奔月图赞
西王母有不死药兮,后羿请之。
服食以期永生兮,嫦娥窃之。
舍情爱其飞仙兮,有月居之。
蟾蜍其月精兮,嫦娥成之。
寒宫其清冷兮,玉兔伴之。
广袖其弄舞兮,忧乐散之。
千载其无悔兮,人间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