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永远——方楚雄笔下的“动物世界”

标签:
方楚雄岭南画派王兰若孙其峰三惜草堂 |
分类: 陋室藏珍录 |
在我的藏品里,有一幅名为《秋实》的小品,画面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爬上了高高的高粱穗,怡然自得,旁若无人,生趣盎然,令人怜爱。这件珍贵的藏品,是岭南画家方楚雄20年前送给我的。
方楚雄被誉为“神童画家”,61岁的他已有56年画龄。他5岁成为了著名画家王兰若的入室弟子;7岁在《红领巾》杂志上发表处女作《小鸭戏水》;8岁作为地方代表赴省城广州参加艺术集会,落落大方画出公鸡、梅花、青蛙、老鹰等,“笔落惊四座”,赢来满堂喝彩;22岁当工人时,他创作的《牧鸭》被选登在《人民画报》封底,被视为“艺术与时代精神高度结合”的佳作,令国画界注目。
方楚雄是当代岭南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从师岭南画派却又可转益多师。1979年,他在广州美院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却毅然与画家陈永锵北上拜师,吸纳北方画派大气雄厚。在天津美院,他们拜会了著名美术教育家孙其峰,最初画动物是看孙其峰的画学,自己再琢磨,发展出不一样的风格。在北京,又拜会了李可染,让其点评自己带去的作品。随后,还拜访了崔子范、许麟庐、李苦禅、王雪涛等。之后,他们辗转大漠敦煌、山西永乐宫、西安、龙门石窟等地,用一比一的方式临摹壁画。同时,他还对海派吴昌硕、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人的作品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对海派充满书卷气息的笔墨语言和岭南画派长于状物传神的写实技巧进行了融会贯通。画家林墉这样评价方楚雄的画:“就笔墨技术而言,他的海派遗风很明显,但就其审美倾向来看,他却更接近岭南派的雅俗共赏。加上他着实地把根扎在生活泥土里,作品就形成了层次宽阔的特色了,成为较容易接受,较易流行的画风。”
方楚雄是中国最早进入市场的画家之一。1979年他和陈永锵去北京的时候,吃饭、坐车都没钱了,就带画去北京画店试一试。结果,对方看了之后说,可以收一批,每平方尺5元。当时著名女国画家周思聪的画也是一尺5元,两人开心得要死。回广州后,他们狂买书、狂画,一个画鱼,一个配果……从此,走上市场。他常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完全不考虑市场不可能,但也不能过分考虑。市场不是一个艺术家自己能左右的事情。”方楚雄认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应该对自己流入市场的每一幅画负责。“我觉得,如果完全照着市场跑,没有自己的艺术主张、见解和品味,那么迟早也会失去市场。艺术家创作应该首先立足于本身的基调,有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市场,陷入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方楚雄喜欢动物,可能是他心性使然。他性格温和、平和、内向、不善于交际,却喜欢和小动物交流,他觉得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们投入了感情,它们就会回报你。他养过猫,养过狗,养过鸟,养过松鼠,还养过猴子。他的画也是清一色的动物:小狗在交谈,白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窥视,松鼠在嬉戏……上世纪90年代,他几乎画遍了所能画的动物,从狮子老虎,到熊猫秃鹫,再到澳洲的袋鼠和考拉。他笔下的动物,不再威猛,而是温情的,富有人情味的,他喜欢借动物来表现一种生命的感悟。
方楚雄作品风格很朴素,没有故作惊人,没有喧哗卖弄,每一只动物都是那么亲切,如同乡村老奶奶身边之物,也像城里年轻人的宠爱之物。记得有一张画,他画了家里一只午睡的猫,睡在竹板凳上,女儿的两只鞋甩在旁边,画后题字“咪咪和女儿都入睡了”。自然、怡和、精致的“小猫小狗”成为方楚雄绘画的独特标记。
方楚雄画过许多松鼠,各种姿态,活灵活现,有人甚至喊他为“松鼠画家”。20年前的这个季节,我曾请他画松鼠,他画了这幅《秋实》,让妻子林淑然老师寄给我。画家用细腻的笔触画出出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又用传统笔墨加入一种北方泼辣写意的笔法勾勒出火红的高粱穗与高粱叶,让细腻工笔与泼辣写意形成鲜明对比,实属三惜草堂藏品中的上品。
这类“兼工带写”是方楚雄的花鸟动物画的一大特色。他突破了传统国画的水墨不重彩,吸收了一些西画色彩的因素,在画中加入了一些柔和的色彩,将写实与写意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更有意境。
2010年10月29日,“可惜无声――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大型学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画展开幕之际,方楚雄向广州美术学院捐赠了36幅历年创作的代表画作,这是花甲之年的方楚雄献给母校的一份厚礼。
当年,高剑父、陈树人二人提出“折衷中西”,大胆革新中国画,与高奇峰创立了岭南画派,影响中国画坛百年之久;其后,关山月、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领袖第二代,陈金章、王玉珏、林墉等领袖第三代,那么,第四代呢?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英雄谱”,但我觉得其中一定有方楚雄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