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惜草堂
三惜草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16
  • 关注人气:2,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2011-01-20 16:34:48)
标签:

赵朴初

朴老

刘廼中

丛文俊

宫维桢

分类: 陋室藏珍录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有人说赵朴初先生乃当代维摩释迦护法,我赞同这种说法。我不信佛,可在我心中朴老就是一尊佛。关于朴老的道德文章、诗词法书、佛学理论、生活轶事我一直很关注,以至于有人谈起,我可以滔滔不绝讲上一天。可遗憾的是,朴老在世时我无缘面聆教诲,收藏30年无缘得到一幅朴老墨宝。

其实我有机缘与朴老见面。20年前,吉林市政协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书画展,我与刘廼中先生夫人孙贤舒、女书法家周云芳去北京征集书画,他们去拜谒朴老时,我约了中央美院副院长朱乃正教授,没与他们同行。两年后,朴老应邀来吉出席吉林市首届雾凇冰雪节开幕式,我忙于北大湖滑雪场的报道,没陪刘老夫妇接待朴老。后来刘老每年都去北京看望朴老,每次回来都听刘老讲朴老的一切,可我并没争取一同前往,也没好意思张口请刘老代求一幅墨宝。朴老仙逝周年时,我写过一篇他与刘老交往的文章《诗印缘厚 奖掖情深——记赵朴初与刘廼中的诗印缘》,被多家报刊刊登、转载,算是对老人家的一种敬意吧。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其实我有机缘得到朴老的墨宝。朴老工诗词曲,雅有古人风范,又擅书,笔势圆熟而内藏筋骨,高韵富学溢出字外。其只字片纸都是收藏爱好者朝思暮想的宝贝,信佛的人尤其盼望家中挂一幅朴老墨宝镇宅,享沐其吉祥清雅之风。所以在书画市场上很难见到朴老的真迹。五年前,有藏家因急用整体出让朴老来吉林市时所作“水调歌头 雾凇冰雪节献词”和启功先生“咏雾凇”两件极品,我曾以政协委员身份给吉林市长写信,建议:“一、请市政府拨专款购下交博物馆珍藏;二、请市长说句话,让企业家购下捐赠给博物馆,然后在雾凇景区刻石,在墨迹下刻捐赠者单位或姓名,成为永久景点。”可我的信如泥牛入海,连个回音都没有。我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情急之下只得自己买下启功先生墨宝,请好朋友一平留下了朴老法书。后来我也曾得到过朴老两件写给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姚长寿硬笔信札,可始终没有得到朴老毛笔法书。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所谓翰墨因缘,“缘”字最奇妙,缘未到,空徒劳。我收藏朴老墨宝的愿望在2011年新年到来时得以实现。山东藏友因收藏转项,欲把珍藏的一幅朴老自书扇面出让给我。我请刘廼中先生等鉴定无疑后,倾囊购下,并请丛文俊教授题跋如下:

赵朴初自书诗扇,据云乃宫维桢旧藏之物,壬戌年书,刘汉宽(中)先生鉴定为真迹。其诗云:“重来倍觉友情真,老幼扶携迓故人。眼底江山如有待,天边风俗自相亲。典型珍重长安旧,电子庄严世界新。晓起琵琶湖上望,壮心腾作岭头云。”斯诗平淡真挚,情意深浓,得东坡平淡绚丽之境。昔日罗奉高(继祖)先生评当代诗,独许朴老,岂徒然欤。
   
又,昔贤论书,皆高尚学问、文章之气,后世易言书卷气。言饱读诗书之用,在于拓心胸、高眼界、明艺理、立品格、推新风也。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者,尚不完备于至道也。
   
余观朴老书法,笔试圆熟而内涵筋骨,高韵富学溢于字外,目之平淡,味之绚丽,大道在焉。其精神流露处,殆与前贤前后相望。此则难为凡庸所知矣。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这件扇面是宫维桢先生旧藏,2003年首次亮相中贸圣佳“宫维桢藏品专场拍卖”, 2009年又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天工艺苑集藏近现代书画专场”,均已高价拍出。宫维桢,1911年生于山东莱阳,曾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秘书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2年去世。宫维桢热爱书画艺术,与许多著名书画家有密切交往。那次中贸圣佳拍卖中的123号拍卖品《名人信札册》收有陈叔通、郭沫若、赵朴初、康生、唐云、林散之、亚明等名人致宫维桢的信札共14通,其中,郭沫若、康生两信均与1965年的“兰亭论辩”有关,是有关“兰亭论辩”的重要史料,曾引起各方关注。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朴老的这首七律“比叡山上望京都”作于19784月,曾刊登于《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朴老扇面落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录三年前旧作。”应为“四年前”,书家在写自作诗时经常出现这种笔误,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以“录旧作”讨巧。二、作品中有些字的收笔有些变形,与朴老平时的墨迹不同。刘廼中先生告诉我,这是由于是书写在扇面上,扇骨影响了笔的走势,在朴老其他扇面中也见过,属正常现象。

佛缘——赵朴初“自书诗扇”收藏记

朴老的书法属于文人字一类,以行楷、行草见长。整体章法取疏淡格局,行、间距明显,字字形断而意连,整齐疏密,自然一气,不鹜造作,形似苏体,但又比苏字灵秀;喜欢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无枯笔,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其用笔劲爽,不拖泥带水,点画干浄利落,线条刚劲绰约,下笔处不作虚尖,收笔戛然而止,一笔下去就是一笔,坚实有力,决不草率,字与字,点画与点画之间很少有上下勾连、丝牵纠结,撇、捺、悬针长短合度,恰到好处,没有飘荡不定的任意延长,提处不飘,按处不滞,在生动的线条形象中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厚重、遒劲的、使人感到一种凝重的气氛。他身上诗人的浪漫气质、学者的严谨作派、文人的闲雅风致、佛学家的禅机理趣以及领袖的端庄雍容,都无一例外地通过笔墨传递出来。

我曾读过朴老1972年春节期间见到沈尹默生前赠送给他的六言诗墨迹后和沈尹默六言诗二首,兹录其一,权作本文结尾:

妙趣天真烂漫,笔歌墨舞当时。陈迹又成陈迹,须眉别梦依稀。

 

                  2011119凌晨于三惜草堂,次日改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