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收藏拓片初期,拓片都是请丛文俊先生代选的,其中就有一件车马图。鉴于我的无知,丛师为这件徐州出土的车马图题写了很长的跋语,多次展读受益匪浅。这既是一篇关于汉画像的论文,又是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我始终想找机会选择一家适当的媒体刊发出来与读者共享,可一直拖到今天。好在网络是传播最广的媒体之一,相信会有更多的朋友喜欢这件极品。
汉画像石车马图
在汉代画像石中,车马出行图乃习见之题材,而如何构思刻制,则往往因地因人而异。所谓争奇斗艳者即需视其差异之所在也。
此图仅取画像之局部,于车马出行则为完整者,拓者之用心读到可知矣。此图之妙处在于华盖前后之垂裳帷幄均以图案化之手法出之,观之极具装饰之美。其马均双,然而仅一车备双马八足之数,余者皆以双头象之,堪称巧妙。中有一安车(所谓安车者,妇人所乘),虽不刻画,而依体可知也。
行列之前有骑士先导,亦作双马,又有恭迎者及叩送者,其盛况如王者舆服。至于幕主人身份则与此并无必然之关系,盖其时汉画像砖石之作已成约定成俗之艺术,僭越之事无人思及矣。
余昔学考古之学,所到必参观各地博物馆及专题之展览,于画像石尤为偏好每每流连忘返而乐在其中,后专攻书法研究遂渐疏远矣。数年前,朋友见赐画像拓片,请余以书法为酬,收藏之趣渐生。若得佳作必再四展玩,若有空白必为之跋自题,友人索取亦为之跋,籍以记录所想,待之后世或可成为故事矣。
余之所跋不尽出自考证,亦多杂以己见及审美所得,间为评论,或史或艺术,凡心中所想均记之,然则为跋务追前贤。今书家腹中无学,文章亦劣,多不知风雅为何事者心窃鄙之。而古之书家莫不学问渊雅,文采烂然。纵如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辈,书画之能既备,无不问学矻矻于诗文,差等者亦附庸风雅。至如今,风雅不再,斯文扫地以尽矣。倘若干年后老成凋尽,则为书画者尚能斯文否?空负盛名之流或已不如古之书工画匠远甚矣。此外,今日高考艺术类文化考试皆取以低分,是则斯文扫地已成普遍之社会弊端矣。艺术之衰落为时不远矣!
余愧为教师,虽然已尚知不足而有所弥补,而生徒受世风影响颇深,重书写而轻忽读书至于为文则已无美可言。即使能够讲清楚学术问题,亦不足观玩矣。至于知识结构,率多偏狭,且不知所缺,更不知进取。呜呼,为师者之难又不为人知矣,奈何!
余在硕士之外,业已开始招收博士,然则博士不博已为识者病之,以个人绵薄又将如何改变之。奈何!
辛巳溽暑,观题汉画并识胜慨于丰草堂,文俊。(印章:五十以后、丛文俊、丰草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