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何时何地都是且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2010-11-17 07:47:06)
标签:
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通货膨胀加息里根主义财经 |
分类: 读书 |
这两天看了弗里德曼所著的一本通俗版著作《货币的祸害》,这是货币数量论的一个简本,书中对货币的历史、货币本质,通胀的成因和治理,都有着深入浅出的阐述。
正如本文标题所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句弗先生要求刻在自己墓碑上的铭文,代表了他对自己货币主义最核心研究成果的信念。
按照这一理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并非我们目前在传媒上所看到的种种诸如游资炒作、热钱、成本推动、需求提升等原因,通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行政管理当局印发的货币多了,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平衡的范围,而上述的各种原因,只是货币多了反应出来的各种结果和现象罢了,这个因果关系非常重要。
按弗老的观点,自从有货币以来,通胀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不过商品货币和有锚货币始终要受制于其所依托或挂钩的实物载体,存在一个自然的极限,恶性膨胀的机会很小。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最大收益者,可以从通胀中得到多方面的好处:包括,获得通胀税,降低实际债务等,在彻底与商品脱钩的纸币货币体系下,其付出的成本不过是低廉的印刷成本和可能的政治风险罢了。在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合理目标”下,政府是难以抗拒印刷货币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
一般而言,老百姓是通胀的受害者,特别是双位数以上的恶性通胀,一战、二战后的德国,内战时期的中国,都是一个近代的很鲜明的例子,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府的垮台,这是民众对政府搞通胀的一个压力和约束。但对于通缩,由于货币幻觉等因素,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往往会导致实际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倒闭,产业的萧条。
所以温和的通胀,对各方而言看上去都是件美妙的事情,但弗老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像饮酒的人往往难以自制一样,温和的通胀往往会走过头,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就像一个人酗酒一样。所以最好的办法,不要高估自己玩火的能力,从一开始就将零通胀作为政策的目标。
弗老还指出,治理通胀,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就业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必须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不可能立杆见影,而且选择的时机非常重要,智利和以色列的例子,同样的政策,完全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去思考。
从这些看法可以得出一些启发:
1、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治理通胀,还是一种安抚的烟雾?
2、如果中央真的决心治理通胀,货币紧缩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3、货币紧缩政策,关键还是要用加息作为手段,而非简单的信贷调控。
4、为减少货币政策紧缩的负面冲击,应该采取鼓励新兴产业,减税等刺激措施,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正如里根新政的成功经验。
5、在人民币不能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会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
6、治理通胀将是一个以年来计算的过程。
希望这些结论,会对自己观察今后的政策和经济走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