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泉州紫云黄氏世家遗墨

标签:
桑莲居紫云黄黄宗汉黄贻辑黄贻果 |
分类: 品书读画 |
http://s12/middle/62022ab3gc87a39b2528b&690
黄宗汉,字季云,号寿臣,福建晋江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父黄念祖,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在县城设塾教书,黄宗汉自四五岁起即随父读书、写字。7岁丧父,由长兄黄宗澄教养成人。黄宗澄管教极严,11岁时黄宗汉已遍读经书,能写文章。17岁中秀才,18岁中乡试副榜。此后10年,仍在家攻读。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员外郎、郎中,迁御史、给事中。任御史时,数上封事,多所弹劾。云贵总督桂良昏庸废事,因其女为皇弟恭亲王奕訢福晋,声势显赫,无人敢劾,独黄宗汉劾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黄宗汉任广东督粮道,敢持异议,疏论该省大员,后调任雷琼道台。历山东、浙江按察使。
咸丰元年(1851年),黄宗汉经浙江巡抚吴文镕举荐,迁甘肃布政使。次年,擢云南巡抚,未到任,又调浙江巡抚。上任后,值太平天国起义军兴,漕粮试行海运,而湖州一线漕船搁浅,滞留变价,亏银30多万两,布政使椿寿情急自尽。黄宗汉疏请粮米按新开辟的漕运路线运送京师,获允。由此保证了京城的粮食供给。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为加强浙江防务,黄宗汉分兵到江苏、安徽协防,以堵截太平军入浙要道。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切断海运,黄宗汉建议改在浏河受兑,保证漕粮顺利北运。同时向专办军务钦差大臣向荣建议,由江、浙、赣三省每月定额接济江南大营,以解决江南大营军饷难题。黄宗汉在巡抚任上,整饬吏治,裁撤陋规,处置合宜。咸丰四年(1854年),皇帝特诏褒奖,称其“办理防务、海运及本境治匪、察吏,精详无瞻顾,深甚嘉尚”。又赐御书“忠勤正直”匾额,予以表彰。擢为四川总督。
http://s5/middle/62022ab3gc87a5143fed4&690
黄宗汉在四川总督任内,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整肃吏治、裁撤陋规、平反冤狱、整顿钱粮,还积极调兵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因疏于奏报,累遭皇帝诏斥,降级降品。咸丰六年(1856年),调京补内阁学士,兼署刑部侍郎、顺天府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于咸丰七年(1857年)秋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掳,广东巡抚柏贵投降。黄宗汉力主抗击侵略者,被封为钦差大臣,补授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主持军、政。离京赴粤前,上奏对敌方略:“请勿听信和议,宜许广东绅民自集团练讨夷。众志成城,痛加剿洗,巩固疆土,不可稍为遏抑。”赴任沿途体察民情,探访夷务,集饷募兵,激励绅团,固结民心,屡次奏陈制敌救亡之道。指出:“自来御敌之策,务在揣得其情,然后可以制其死命。”认为敌兵入城志在掳掠,可以出其不意,里应外合,以收复省城。黄宗汉沿途广招义勇,经过家乡泉州时,特招募神枪手,挑选精壮,教练出一二千名精兵,带领入粤。随即驻节惠州,联络粤中绅民,大办团练,设团练总局。在粤期间,黄宗汉躬亲军务,夜以继日。礼请在乡的缙绅侍郎罗淳衍、京卿龙元僖、给事中苏廷魁等,密切配合办团,锐意收复广州。时人称为“一督三绅团”。他们张贴告示激励民心士气,禁止华人受雇于洋人,断绝对英国人的接济和贸易;并悬赏杀敌,许重赏为光复广州内应或擒获敌酋巴夏礼的志士;暗约沿岸各乡团,袭击侵入内河的联军兵船。广东军民同仇敌忾,逼使英法联军龟缩城中,不敢出战。侵略者胁逼清廷撤办粤中“一督三绅”,扬言要出兵惠州“掳捉黄总督”。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英法联军北窜再犯天津,直逼北京,清政府急忙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激起广东民众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新安镇乡勇同仇敌忾,杀死几个张贴告示的人。洋人恼羞成怒,调动大量兵力攻陷新安镇,并以“一督三绅,仍作梗和局”为由,要清廷查撤。清廷俯首听命,免去黄宗汉两广总督及钦差大臣之职,内调四川总督。
不久,黄宗汉被召回京城,改以侍郎候补。咸丰十年(1860年),授吏部侍郎。在京期间,与载垣、端华、肃顺等过从甚密,常聚商大计。英法联军进迫北京,文宗与妃嫔逃往热河,留恭亲王奕訢主持和议。黄宗汉鉴于局势未安,曾力奏阻止帝妃回京。十一年(1861年),文宗病逝热河,文宗宠妃那拉氏联合奕訢,夺朝廷大权,杀害载垣、肃顺等人,指斥黄宗汉“迎合载垣,行为不端”。革职永不叙用,并追回文宗御赐的“忠勤正直”匾。
其后,黄宗汉在京闭门谢客两年。自号望云老人,日搜秘籍,潜心究学。同治二年(1863年),泉州同乡陈庆镛邀其回乡主讲清源书院,于是携家眷及数万卷书籍南归,途经上海得病,寄寓泉漳会馆。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黄宗汉病逝。所著除奏议外,还有《筹防纪略》及《筹海纪略》。
http://s2/middle/62022ab3gc87a3cbbeb01&690
黄贻辑(1850-1900),字远伯,号霁川,清泉州承天巷内人。黄宗汉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探花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馆阁校勘,笃志文法、励精图治、多谋善断、力为贤良伸张正义,转任刑部主事,严辞慎处,历官湖北候补道,复调礼部主事,精研古学,校注古籍,丁忧服除。光绪元年(1881年)入值南书房不久任广东学政,在任期间,整顿学院,奖掖人才,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义和团运动兴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先是利用义和团杀洋人,后又利用洋人杀义和团,在这场斗争中,黄贻楫力劝朝廷对外宣战,但未被采纳。于清光绪二十六(1900)卒于任上。
http://s15/middle/62022ab3gc87a3dee0b5e&690
款识:渭溪三兄大人正字,弟黄贻果(清探花黄贻楫的亲兄弟)。 2.渭溪三兄大人正字,弟黄抟扶。
3.渭溪贤侄属楷,咏樵弟龚显曾。印鉴:贻果之印(白)、扶(朱)、咏樵(朱)黄抟扶,字通材,号祝堂,晋江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加员外郎衔,军机章京。龚显曾,字毓沂,号咏樵,晋江人。同治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官至詹事府赞善。
http://s14/middle/62022ab3g7a729fe94b6d&690
黄传扶:字祝堂,泉州人,为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与取得探花的泉州人黄贻楫是同榜进士。黄传扶曾官至朝仪大夫(从四品),后辞官还乡。清光绪年间,黄传扶成立“清源种茶公司”,在清源山附近开垦茶园,所植之茶后来以“宋树”为名,畅销东南亚一带侨界。黄传扶还是泉州晚清时期的一位慈善家。1897年,惠安县鼠疫横行,波及泉州,黄传扶与吴桂生、曾振仲等人发起创办花桥善举公所,以药物、粮食资助贫民灾民,并曾斥资修建开元寺檀樾祠。http://s5/middle/62022ab3gc87a3fcb3b84&690
黄谋烈(1838~1915年),字佑堂,清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同治五年转礼部,派署精膳司掌印,受命核勘官韵字划,完成《春部字韵校勘》。后又任总校官韵,协修《学政全书》、则例馆帮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告归,在泉州倡办泉州官立中学学堂,任正总办。并创办义仓,开设晋记织布局等。辑录泉州风俗编为《从先维俗》,撰《广韵字源》。宣统年间(1909~1911年),被选为福建省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