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曲《乾隆玉秀赏花灯》曲词

(2015-02-18 09:57:02)
标签:

乾隆玉秀赏花灯

蔡衍棻撰曲

梁汉威·陈慧思

粤曲曲词

娱乐

     《乾隆玉秀赏花灯》
                     蔡衍棻撰曲
               梁汉威·陈慧思演唱
乾隆【长句二流】
       风透袖,月穿云,盛世元宵城不禁,西湖侧畔,庆良辰(合)
       别京华,离紫禁,再下江南私巡幸,不辞千里走风尘,走风尘,恨难饱览风光,心系民生民困(上)
       偷得浮生,闲半日(士)
乾隆【合尺滚花】
       携来爱侣,赏花灯(尺)
[口白]
          玉秀:皇上!
          乾隆:哎哎…哎,皇乜嘢呀?
          玉秀:王…王老爷!
          乾隆:喺啰,咁就啱嘞,玉秀妃子!
          玉秀:唔,妃乜嘢唧?
          乾隆:啊,我喺叫玉秀姬氏呀。
          玉秀:唉吔,王老爷呀!
玉秀【柳摇金】
       新春柳摇金,蒙君恩眷,
       轻车减重伴皇行。
       喜得见,杭城西子风韵。
       更喜这昌隆国运,
       正是乾隆盛世,和合万民心。
       家国日富强,九洲振。
       喜庆团圆,霖雨润民生。
       更祝山河万千年固,朝朝是良辰。
乾隆【口白】
          哈哈…哈哈…玉秀、玉秀,你真喺会讲说话嚹。
【反线中板】
[生唱]
       三千宠爱在一身,爱卿才貌俱全,
       体贴殷勤,陪侍朕。
       独携卿你访江南,领略此自由天地,
       好容你我,尽倾心。
[旦唱]
       切切感殊恩,自愧难比玉环,
       专宠独承,贱妾此生何幸。
       惟有敛首专心,殷勤事主,
       酬答圣主,恩深。
【反线秋江别】
[生唱]
       赏花灯,赏花灯,再莫论君臣。
       解决无形羁禁,且效升斗小民。
       月下手相挽,有卿卿相伴行。
[旦唱]
       暗谢龙恩喜不禁。
       宽心夜,闲庭步绕柳岸行。
【反线小桃红】
[生唱]
       赏花复赏灯,
[旦唱]
       挽手信步行,
[生唱]
       醉人丽景,春色怡神,
       十里花香在我心底渗。
[旦唱]
       良夜如昼,新春饶乐韵。
       灯灿人聚,共喜接良辰,
       踏上灯街慢整香鬓。
[生唱]
       一派瑞气染衣襟,
       好花满路映花灯,星与月也映衬。
[旦唱]
       灯照在我心坎,抬望眼,
       一灯一态若有神。
       倍添生趣,争俏竞妍万盏灯。
       正合承平时势,灯月迷人。
       长夜永,灯海长未暗。
[口白]
          乾隆:啊,玉秀你睇嗄,一队彩灯才过去,后来一队更多灯呀!
         玉秀:喺呀!
【新曲赏花灯】
[旦唱]
       一盏灯,双喜临!三盏灯——
[生唱]
       三元及第,平步青云!灯四盏——
[旦唱]
       四季平安花似锦!五盏灯——
[生唱]
       五子登科家声振!灯六盏——
[旦唱]
       六六无穷又多金!七盏灯——
[生唱]
       七子伴月行大运!灯八盏——
[旦唱]
       八仙过海送贵人!
[生唱]
       九龙盘珠灯十盏!
[旦唱]
       十全十美百福临。
乾隆[口白]
          好!好一句十全十美,十全十美呀!玉秀呀。
【南音】
[生唱]
       朕自登基,承祖训;
       夙兴夜寐,理乾坤。
       圣祖十全武功,帝皇极品,
       朕当十全十美,无愧先人。
[旦唱]
       一自康熙,开新运,
       传承大统,到当今。
       民富国强,声威振,
       花灯如海,敬重皇仁。
【二簧】
[旦唱]
       尧舜天,锦绣地,
       人寿年丰,万家,福荫。
[生唱]
       行乐须及时,良宵当莫负,
       再到灯潮深处,笑逐,香尘。
[旦唱]
       灯如潮,歌如海,
[生唱]
       软语吴侬,犹似醉人,歌韵。
       月三更天不夜,
       花团锦簇,谁道,不销魂。
【反线红荳曲】
[生唱]
       花灯铺成阵,良宵正逢辰,
       灯花光焰里,乐透为皇心。
[楔白]
          乾隆:玉秀呀,过西子桥嚹,小心嗄!
          玉秀:谢王老爷呀!
[旦唱]
       如在锦廊里,彩桥竞缤纷,
       凤灯展羽翼,金龙把天登。
[楔白]
          玉秀:还道那边好,此处更迷人呀老爷!
          乾隆:唔——喺呀,你睇嗄!
[生唱]
       古今人物,姿态杂陈,
       赏灯人笑声,破了夜沉。
[浪里白]
    乾隆:你来看——周文王访贤、姜子牙拜相、桃园三结义、竹林聚七贤!
    玉秀:那边厢——貂蝉拜月、月里嫦娥、梁祝楼台会、长生殿结盟呀!
    乾隆:好!非常好。喺哩,玉秀你…你锺意边一盏灯哩嗄!
    玉秀:我呀——
【一枝梅】
[旦唱]
    长殿灯,最称我心,寄意何深多吸引。
    君皇纡尊贵,真爱不泯。
    杨贵妃在七夕誓盟,情重共谱白头吟。
    传后世,痴心痴爱以此为训。
[生唱]
    此际明瞭玉秀心,
    孤家有意有意效唐皇,
    灯街挽臂与你同密约,
    誓不相负!地老天荒永不负心。
[旦唱]
    玉秀今宵得共吾皇约,
    心间恍似灿彩灯,我谢过天恩。
乾隆【梆子滚花】
    灯花吐彩照佳人,分外妖娆添风韵(尺)
[楔白]
    玉秀:唔,王老爷呀,
    乾隆:嗄!
    玉秀:你究竟喺睇灯吖,定抑或喺睇人唧?
    乾隆:呃…呃…哦…
    好花艳丽迷人眼,既赏灯来,也赏人(上)。
[口白]
    玉秀:王老爷,你过誉嚹!臣妾愧不敢当。
    乾隆:你睇嗄,行行转到桃花巷,灯山叠彩上青云呀!
【反线彩云追月】
[旦唱]
    疑是银河落九天,异彩连云,
    异彩连云,夜色中似列五彩阵。
    若星光熠熠,若金珠缤纷,
    载将春色人寰渗。
[生唱]
    哪家仙子,临降世界,
    迷人施法妙,佈奇幻。
    使人间璀璨甚!
[旦唱]
    原是非仙非幻,彩灯献就盛世风韵。
    百工巧手,犹胜天仙,明艳更传神。
[生唱]
    制花灯,来庆良辰,添春色,
    江山同幸风雨调顺,仓廪盈实,心欢甚。
[旦唱]
    色更新,欢欣相聚笑声醉人。
[生唱]
    春风一路,乐满情怀!
[合唱]
    佳节元夜沐福荫!!!
               曲终
饶乐——
       富饶且安乐;安逸享乐之意。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