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换绛桃》之
《火殉》
谭青霜撰曲
小神鹰·倪惠英演唱
【双星恨】
(生唱)妻你玉惨花愁,不禁令我肝肠尽折摧,我枉作男儿,正得结良缘,就无能荫娇姿。
(旦唱)我痛恨!痛恨、痛恨那凶暴,那昏君恃势,相逼拆散、拆散鸳鸯分离,又怕今生见无期。
(生唱)我望你不必意自颓,我为救娇妻脱危地,我爱娇我无辞万死,要樊笼顿破高飞。
(旦唱)唉!夫君休得太心痴,已难求并蒂枝,更难求并翅飞,身居宫禁中,此身恍在地狱,插翼也不得飞。更恐劫生劫祸随,致使有累檀郎,同罹那不测事。
(生唱)既是无望脱险地,我拼教牺牲进去,双双见那、见那昏君奸臣,问他理何如,夺妻恃强权,愿妻更勿存顾虑,与他辩明是非。
(旦唱)徒劳白费心机!
艾敬郎【快中板下句】
难甘束手,任凌欺。
何惧刀山,和剑树。
心如困兽,死何辞。
敬郎【滚花】
现在四下无人,我与你冒险逃亡拚一死(尺)。
(旦:艾郎…艾郎呀)!
冷霜婵【七字句乙反中板】
知否二亲年迈,已桑榆。
菽水承欢,谁奉侍。
饥寒疾病,要扶持。
郎在娘亲,能有依。
郎亡二老,失凭依。
霜婵【乙反滚花】
你速离虎穴莫延迟,枉作牺牲无济事。
敬郎【乙反南音】
荷庭避雨,邂逅相知,投桃掷荔,慰何如。往事缠绵,今犹记,教我怎能相舍,永分离。
【滚花】
(旦唱)霜婵断不负郎君,当化贞魂酬知己(上)。
(生唱)我不愿独生求共死,赴汤蹈火志不移(上)。
曲终
桑榆:
夕阳于西边桑树、榆树间,比喻人之晚年。
菽(粤音:叔)水承欢:
菽是豆类的总称;菽水即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品;
承欢:博取欢心,特指侍奉父母,如“承欢膝下”。
即使用白水煮豆奉养父母,也要使父母欢心。意指身虽贫寒亦尽心孝养父母也。
本曲故事:
后唐庄宗时,福州少女冷霜婵,端阳节时,到西湖看龙舟竞渡,遇卖画少年艾敬郎,经邻居归大娘荐引,两人互相爱幕,恋恋而别。原来冷、艾两家,是隅河的对门邻居,霜婵知道敬郎每日在后楼作画,一天,便从楼上投了几颗荔枝过去,敬即接到荔枝,便在一只绎桃上题了“身无彩凤双飞翼”的诗句投给霜婵,霜婵又题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还给敬郎。敬郎得诗,思念成病。其母舒氏知道真情后,便假作请医,到冷家去看霜婵,霜婵暗示去找归大娘做媒。归大娘为两家说亲,一对情人结成良缘。不料这时闽王征选宫女,将霜婵抢进宫去,虽经归大娘以闽王乳娘的身份前去说情,但闽王贪恋霜婵的美貌,不肯释放。霜婵自知无望,乃求得与敬郎一见,至时二人一同跳进柴塔的烈火之中,化成一对鸳鸯,双双腾空飞去。
书文选自福州民间真实故事。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927年)端午佳节。福州安泰桥利涉坊(津泰路福州移动公司大楼后面之小巷);有一书生名叫艾敬郎,到西湖荷亭卖画,与绣花女冷霜婵相遇,谈吐间互慕人品才识,恋恋而别。
冷霜婵家与艾敬郎画室只隔了一条小河。端午过后三伏天,正是荔枝和绛桃成熟的季节。一日,艾敬郎在楼上作画,以冷霜婵家的荔枝树为写生对象。冷小姐误以为其口渴,故折下一挂荔枝掷过去,艾敬郎也回赠一颗绛桃,互表衷情。
后来,艾敬郎因相思成疾,他母亲舒氏求邻居归大娘为媒。冷母初不肯。后得知闽王大选宫娥彩女,急忙答应艾家求婚,提早成亲。然而,就在二人交拜大礼之时,霜婵被闽王武士抢入宫中。
归大娘曾是闽王乳母,她进宫为冷霜婵求情不准。闽王诱胁霜婵,弱女坚贞不屈。艾敬郎也赶到宫中追索爱妻。闽王无奈,在宫中架起柴塔,教二人在塔中相见,以熊熊塔火相胁。二人不惧,双双跃入火中,化作一对鸳鸯,腾空而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