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绣襦记之元和丐食》新版曲词
(2013-07-06 16:17:36)
《绣襦记之元和丐食》
秦中英撰曲
陈笑风名曲
【扬州南音】
唉!鹅毛雪,彻骨风,想到街头沦落者,苦难一般同。何忍年迈三哥,为我捱饥冻,捧起一轮瓦缽,强步走街中。人话风月买欢场,(乙反)归根恶梦,(抛舟腔)我信火坑连理树,我信火坑连理树,花更鲜红。
(楔白:亚仙,娘子)!
【乙反二簧合字序】
往日微微冷霜,轻透画帘栊,枫叶初丹,炎阳才过,好亚仙,冬衣已为郎,密密缝。柔笑媚语嘱郎要立志,能替孽海花,移在天边种。
【二簧慢板连序】
哩一个受寒人,想起一针一线,犹带得心底温馨,脉脉情牵手中丝,绣出金鹏展翅风云动,只苦煞绣襦人,恐怕万线千针,长刺得心头,切痛。说什么,钢刀难斩万缕情,都只为人穷短了三分志,我负了亚仙娘子,(反线)义厚,情隆。
【反线十字清中板】
愿北风,将我情为妻传送。好仙娘,休自苦损瘦花容。为家声,骨肉情忍心断送。何怪她,鸨母娘辣手行凶。又谁知,郑元和,一片痴心死生难动。
【反线凤阳花鼓】
唉!悔也无从悔,痛也空悲痛,只有再拜稽首问苍穹。但愿他生情缘复种,哪怕今世磨折千重,天心有知,我夫妇定再相逢。
【浪里白】
唉,真个是心似芭蕉千百卷,叹一句到死春蚕恨未终。无奈何,一唱昨宵新学“莲花落”,却教我,未曾开口面先红呀(风雪声介)哦,想起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风雪声介)。唉!英雄如伍子胥,也曾吹箫乞于吴市,大丈夫能伸能屈,唱唱“莲花落”又何足道哉,何足道哉呀。
【新曲莲花落】
一年秋尽呀哩,又是一年冬,哩哩啦啦,莲花落。落莲花咧,咧咧莲花落咧。财主们,烘炉暖阁轻裘拥。听歌人浅笑,把酒面儿红。小乞儿,迎风踏雪,深躹躬咧。(楔白:可怜嗄啦)。可怜饥肠千百转,破衲半蓬松。望你大发慈悲,施舍啖残羹冷餸。(楔白:唉!边位善长仁翁可怜嗄啦)。好心啦,积点阴功呀!恭祝你,有钱嘅万事通,居官嘅皇恩宠。小姐少爷早日乘龙跨凤,愿人间从今后,只乐双鱼欣比目,不闻孤雁泣长空。哩哩啦啦啦,嗱嗱嗱嗱咧,哩啦咧咧,嗱嗱咧咧,莲花落,落莲花咧,咧咧莲花落咧。
【吟唱】
唉!好心哩,福心哩,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可怜嗄哩个又冷又饿嘅乞儿仔哩。唉,可怜嗄啦。
【滚花】
家家户户重门闭,千呼万唤尽成空(上)。
曲终
李亚仙与郑元和故事
相传唐代无锡有个状元姓郑名徽字元和,祖籍荥阳。唐天宝年间随父郑仁仰任常州刺史迁居毗陵(无锡)三皇街。郑元和少年天资聪慧,其父常以“吾家千里驹”自豪。不到二十岁就以“名列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常州地方的科举考试,取得入京会试资格,郑元和在京城迷上名妓李亚仙,终被鸨母榨得囊空如洗后设计逐出妓院。郑元和贫病交迫,幸被东肆(办丧葬之处)主所收容,教他学唱挽歌。一日,东西两凶肆比赛挽歌,郑元和登台歌唱,恰被他上京任职的父亲认出。郑父憎恨元和的堕落,把他打至气绝,抛尸郊外,幸得一乞丐(三哥)仗义,将他带返乞儿窝“卑田院”养伤,伤势好转后的郑元和无地容身,只得掺于乞丐队列,口唱“莲花落”讨饭度日。
而对郑元和情深义重的李亚仙,得知郑郎沦落丐食,匆匆于风雪夜赶到卑田院与元和相会,不顾鸨母的阻挠,将郑郎迎回,尽心调养。又激励他发奋读书,终中得状元荣归。郑父得知爱子高中,喜出望外地欲团圆之时,郑元和恨其以往对己无情,不欲认父,李亚仙晓以大义,并从中斡旋,使父子重归于好。当郑父明了亚仙对元和之情,不禁感触万分,遂不以妓女为嫌,让元和把亚仙娶为正妻。
本剧有好几个戏名,描述的为同一故事,但侧重点不同。《风雪卑田院》侧重写乞丐的仗义;《李亚仙剌目》侧重写李亚仙的深明大义,重点写李亚仙以针刺己双目唤醒郑元和,应发奋攻读,以前途为重,不能耽于美色;《绣襦记》主要表达李亚仙与元和的鹣鲽情深之爱,冬日为其情深款款缝制裘衣之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