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曲《浔阳江上浔阳月》曲词

(2013-05-11 22:36:05)
标签:

粤曲

曲词

何丽芳

          《浔阳江上浔阳月》
                            何丽芳名曲

                            曾浦生撰曲
【打引诗白】
   浔阳江上浔阳月,今晚夜蟾蜍无赖,笑疏狂。
【葬花词】
      浔江泻倒月魄光,枯容暗淡锁面庞。
      怅触秋怀心若丧,莫是愿望也归忘。
      心惊花落零红葬,痴泪无聊洒秋江。
【反线二簧】
   白乐天,今日贬江州,苦我前事萦徊,难禁心猿,奔放。今晚夜,舟泊浔阳江畔,更觉暮况,苍茫。长悲叹,宦海浮沉,的是难堪,追想。说什么锦衣蓝袍玉腰带,说什么珍馐百味任安排,算是无边富贵,亦一样幻变,难当。
【二簧合字序】
   爵禄煌然作官,禁宫去伴皇。堪忧势位过高,实何难蒙巨创。朝晚起惊慌,稍有逆帝皇,就惹彷徨。无穷惹祸源,心忧伤,皇命会把灾降。
【南音】
   自古险诈宦途,非虚妄。我今日贬为司马,亦意料到会遭殃。惨睹百姓黎民逢魔障,欲想澄清吏治,无奈喺黑暗嘅官场。所以我上本三番呈圣上,可奈佢忠言不纳,我又费煞主张。
【苦喉南音】
   枉我为国救民,自问茫无设想。苦煞我半怀家国,我又半念红裳。
【梅花腔二簧】
   念伊人,心不放,我念遍十二时辰,又念遍深宵,漏响。当日秦淮邂逅,此际相会,茫茫。
【新腔哀红楼】
   今晚月光我徒怅望,泪湿裘裳。几次书驰千里,深叹路迢递远方。苦差驿,马勤忙。我又怕桃花人面向。呢一个江州司马,使我泪滴襟头马上。我盼望家信,都总是茫茫,致害颜容愧看。此际送客浔岸,凄酸处,未能问苦况。
                        曲终
三喉歌后何丽芳
     何丽芳(1922-1987)女,原名刘洁贞,广州市郊人,因家贫只读过三年书,过继与伯父刘知方(粤剧名伶生鬼容)为养女,艺术熏陶得益不浅。广州沦陷后,13岁的她为糊口而到广州大东亚音乐茶座卖唱。其后受雇于香港“添男”、“升高”等茶楼演唱;抗日胜利前后,在广州温拿、国泰等歌厅演出,在演唱《张巡杀妾三军》、《文天祥》中分别同用平喉、子喉、大喉演唱三个不同角色而成了“三喉歌后”。其间她演唱的主要曲目有:《凤阁与蛟龙》、《星五羊城》、《烟锁池塘柳》等,大多出自名作曲家曾浦生之手,曾氏更为她创出了“梅花腔”、“冰云腔”,使后来歌坛和舞台演出者争相效法。建国后,与白驹荣、白燕仔、李少芳、关楚梅、黄少梅等先后组成了丽声歌剧团在广州金殿戏院及四乡各地演出,1954年投身于粤剧舞台,先后在丽声、新国风、花锦绣、珠海、新岭南、肇庆等粤剧团。灌录了唱片,《浔阳江上浔阳月》、《抗婚月夜逃》、《画中人》、《张文贵践约临安》、《伯牙碎琴》、《思凡》等。1952年在全国戏曲中南汇演中以一曲《勉郎参军》获奖。1978年受聘为广州市粤剧团唱功老师。是广东曲艺家协会会员。
      著名曲艺演唱家何丽芳,原名刘洁贞,是广州市郊人和公社人。养父刘知方,艺名生鬼容,是二十年代著名的粤剧演员,为人又好交友,故当时粤剧界小生、小武、花旦、丑生、武生等各种行当的大老倌,都是他们家的常客。这些朋友聚在一起,谈的都是粤剧表演、唱腔、音乐等问题,因此何丽芳从小就耳濡目染,喜爱上粤曲演唱艺术。她从父辈中逐渐学会了大喉、平喉、子喉等唱腔,也通晓粤剧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序,对各种流派的行腔和唱法她也相当熟识,这就为她的整个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她得以很早成名。由于她没有专门师事某人学艺,所以也能不受限制,而按照自己的嗓音条件,博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唱腔特色。
      因广州沦陷,父亲年迈,家庭生活困难,何丽芳十三岁就被迫开始卖唱。十九岁那年,她便正式登上歌坛,与当时号称四大天王的音乐名流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等在“大东亚音乐茶座”首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后来,她又受聘到澳门“国际夜总会音乐茶座”,香港的“添男”、“高升”等乐坛,本来每次订期三个月,但由于她唱得动听,而旦又旺台,结果总是续期又续期。此后,她便长期在省、港、澳和四乡的茶楼和音乐茶座卖艺为生。由于她能把大喉、平喉、子喉交替运用自如,于是遂有“三喉歌后”之称,与黄佩英(又名静霞),新月儿齐名。但她们又各有各的特点和所长。黄佩英擅唱谐趣曲本,近似老辈“鬼马歌王”张月儿,音域奇妙,千变万化,被誉为“三喉花腔”;而何丽芳则擅唱文静曲本,尤其是“梅花腔”、“乙反”与“冰云腔”以及介乎二者之间的“二黄”和“拖腔”。她音域宽广,无论唱哪一盘“线口”(即任何一种调门),或低沉,或高亢,都能运用自如,大喉、子喉、平喉之间,交接俐落并能根据曲本的内容,去精心处理,恰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如解放前她最负盛名的首本曲《凤阁审蛟龙》,就处理得非常好。这支曲的内容是写一个女皇在战场上俘虏了一位敌国王子,因其貌美而动了感情,非但没有杀掉,逮回家后,还设座于凤阁,借提审为名,向王子表白初衷,急欲成就美满姻缘。女皇是孤傲矜持的,但她既要向王子求爱,就不得不带几分柔情,不惜降尊纾贵,而王子虽一时失手遭擒,但毕竟是一名铮铮铁汉,性似蛟龙不易屈服,所以两人的性格和感情都相当复杂,不容易表现好。何丽芳按照两人的主要性格特点,着重突出女皇的内在温柔和王子的内心愤怒,不仅在唱腔设计安排上注意从人物性格出发,在唱起来时快、慢、轻、重也尽力切合人物的不同思想感情,绘声绘影,使观众听起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首曲长期来深受群众欢迎,不断灌制成唱片,现在则以“卡式带”形式仍在流行。
      何丽芳的文化水准很低,但在学习上却非常认真刻苦,她不能自己看曲练唱,就请作曲者唱给她听,由于她总是专心致志去听,加上长期训练成的过人记忆力,因此几乎是过耳不忘。如她唱《浔阳江上浔阳月》一曲,作者曾浦生只给她连唱过三遍,她就能全部记熟,并揉进了自己的专腔,唱来娓娓动人。她又很重视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如一九五二年中南会演期间,她见到湖南常德的男花旦伍福祥在演唱《思凡》时,所用的高腔很象我们粤剧的“子母喉”,深深佩服其技艺高超,就下决心要学习。她向湖南的同志要了剧本,交曾浦生改编成粤曲后,就仿效伍福祥用“子母喉”来演唱,由于选撰的曲牌又适合她的嗓音条件,结果效果很好。一九五三年秋天,一连十天演唱于广州“中华曲艺场”(今西濠二马路之西濠电影院),场场满座,深得听众好评。
      何丽芳所演唱的首本曲,解放前有吴一啸撰曲的《张巡杀妾飨三军》、《星殒五羊城》,曾浦生作的《凤阁审蛟龙》、《烟锁池塘柳》(与曾浦生合唱)等;解放后则有《思凡》、《浔阳江上浔阳月》、《抗婚月夜逃》(作者均为曾浦生)、与及陆风所撰名曲《万鸭滩》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