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曲《碧血溅佛堂》曲词

(2012-08-24 10:49:27)
标签:

汴梁

徽宗

碧血溅佛堂

李师师外传

粤曲

曲词

李秋元

杂谈

       《碧血溅佛堂》
                吴伟锋撰曲
            
李秋元·陈曼虹演唱
李师师【拷红】
  风雨夜正沉,禅房是谁困,悲不禁,太伤心,哪堪皇城汴梁劫后,城危殆,江山震。红鱼青磬意难平,任教敲碎断肠韵。此后江山要送别人,真真恶梦深。红颜太薄命兮,黄泉偏路近,今生今世试问凭谁相悯。
宋徽宗【首板一句】忧怀国恨
(尺)
徽宗【中速二流下句】
  危城劫火
(工),雨夜惊魂(尺)。英雄剑胆闯经堂(合),多少柔情多少恨(上)。末路君王嗟气短(士),江山成碎瓦,玉女作琴焚(尺)。恩先尽,义何存(合)
徽宗【合尺滚花】
  今夜风雨迫人,忍向娥眉,施手刃
(上)。(楔白:师师)!
徽宗【白榄】
  风雨夜,佛堂深,知否你就快要命归阴。
(旦楔白:主上)。
师师【白榄】
  主上你持剑闯神龛,苟且娥眉倍惊心,倍惊心!
徽宗【口白】
  金兵已攻陷皇城,
(旦:啊)!逼近皇宫,(旦:唉吔)!佢哋话要、要将你掳你去番邦呀。
师师【口白】
  掳去番邦?!唉!主上,臣妾唔想离开你,你要救救臣妾呀。
(生:唉)!
师师【雪底游魂】
  苦相看!
(生唱)欲离魂;家之亡。(旦唱)国之死!(生唱)花之零,(旦唱)玉之焚, (旦楔白:主上,此是国难当头,小女子虽出身青楼,亦知名节为重,臣妾宁为玉碎,不作瓦存呀)! (生唱)听一番腑肺,教我如何断送红颜命殒。(旦唱)如此断肠夜,休问是何身世,自知堪怜歌女身。(生唱)回看师师此际,泪湿襟怀,(合唱)问句谁与悼国魂。
徽宗【乙反二簧】
  陈桥驿站风萧萧,十万旌旗哀伤甚,一自中天双重日,惟问谁是,真明君。
(旦唱)叹苍生,罹战乱,干戈寥落尽烽烟,何日挥师还,解民困。
徽宗【口白】解民困?!唉,师师呀!
徽宗【反线中板】
  断魂谁似国亡人,一自仓皇辞庙日,洒泪愧对,我黎民。
(旦唱)无计拒金兵,今日国祚沦亡,忍看汴梁,成灰烬。(生唱)八千里路见胡尘,黄龙府里,想我夜夜,梦终身。(旦唱)骂句奸党张邦昌,休想玷辱我师师,拚将我身躯,吻锋刃。
师师【浪里白】
  主上!天有义,剑无情,君之掳,国何堪!你…你就用剑杀我啦。
徽宗【口白】师师,你…唉!
徽宗【沉腔花】
  唉吔吔!听卿一番伤心语,美人如玉我剑心如焚。
师师【祭塔腔反线二簧】
  流碧血,铸忠魂,宝剑凝霜,试问天何,太忍。
(生唱)剑如千钧重,情如流水逝,呼唤间,星月消沉。(旦唱)宛死宫花,莫提国事,午夜魂归,最是风儿,凄紧。(生唱)泪雨空挥,经堂此日,何事剑影动,血影深。(旦唱)簪钗约,无以问苍天,惨如,我吞钗自刎。(生楔白:嗄!师师,你…你且慢。唉吔)!
徽宗【滚花】剑胆娥眉身上血,血红和泪碎君心。
徽宗【凤求凰】
  腥腥国土恨血心!
(旦唱)师师献身为国君。(生唱)好一个,烈女心,是风雨夜尤是天地悯。(旦唱)声声落泪声声血,一枝夺命钗,伴我归阴。(生唱)身先丧,志未酬,恨太深。(旦唱)胡虏未除虽死心怎甘,师师到死犹是愤。(生唱)痛恨帝主无力挽,(合唱)去国之行。
师师【浪里白】
  主上,今日妾殉国,君为囚,番邦去,返无期,你要一路珍重呀!
徽宗【浪里白】
  钗之折,卿之血,国之难,君之劫,此仇此恨何时灭。师师呀!
师师【浪里白】主上!
生旦【乙反哭相思介】啊!卿何不幸。
徽宗【新曲】
  问天作弄何太甚!
(旦唱)拚将颈血酬国恨。(生唱)汴京劫后返无计,(旦唱)梦中家国自浮沉。(合唱)啊……
          曲终
   “靖康之耻”后的李师师下落,有如下三种说法:
㈠以死殉国:
   《李师师外传》中说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让他的主帅寻找李师师。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不死,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作者因此对她大加赞赏,以为有侠士之风。清人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也据此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其行为将在历史上永放光芒。这一说法却受到许多人的质疑。鲁迅将《李师师外传》称为传奇,宋之的《皇帝与妓女》一书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想借李师师的忠义讽世,邓广铭《东京梦华录注》说此书“一望而知为明季人妄作”。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义》也认为是借李师师讽世。
㈡老死江湖:
   《青泥莲花记》云:“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墨庄漫录》也说她流落到浙江,有时也为当地士大夫唱歌,但“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继承这一说法,说李师师流落在杭州,住在西湖葛岭,操旧业为主。宋人平话《宣和遗事》的记载相似,只是又加了“为商人所得”一节。宋代人写的《汴京记事诗》也吟咏了她凄凉的下落。
㈢被俘北上,逼嫁残废金兵,了结残生。
   这种说法有无依据暂且不论,事实上,李当时已经出宫,金兵主帅是按张邦昌等人提供的名单索取后宫妇女的,其中怎么会有李师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