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体育——竞技篇
作者:窦雨佳 邵帅
十年辉煌
回望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十年,一串串色彩斑斓的记忆,接二连三给国人带来惊喜和欢呼。中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体育大国,并向体育强国迈进踏着坚实的步伐。
进入新世纪,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在世界顶级的职业比赛中赢得世界的关注和尊重。截至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参加了8届夏季奥运会、9届冬季奥运会,体育成绩实现井喷式上升。
今年盛夏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健儿们向祖国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中国体育健儿用38金、27银、23铜,总共88枚奖牌的骄人战绩,取得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中发挥稳定,更是在游泳、帆船、击剑等项目取得历史突破,稳坐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二位交椅。
让我们记住这样两个时刻——8月7日,伦敦奥运会比赛进入第11个比赛日,邓琳琳在平衡木赛场摘得33金,创中国境外奥运最佳成绩。8月9日,中国选手陈若琳卫冕女子10米跳台,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自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的第200枚金牌。
从1984年的许海峰到2004年的张怡宁,中国体育夺得第一个“百金”用了20年。然而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地不断提升,中国体育也在日益强大——在奥运历史夺得第二个“百金”只用了短短8年。
正所谓厚积薄发,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今天辉煌成绩的取得,是几代体育人在几届奥运会不懈努力的结果。
回眸难忘的2008年,奥林匹克的脚步第一次来到东方。这一年,奥运改变中国,中国改写奥运。
也许再也没有一届奥运会能调动举国之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了“外交官”,每一张笑脸都是这个国家的新名片。全民动员、全民志愿、全民参与,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包容、友好的大国形象。
“世界给我17天,我给世界5000年!”
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给出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评价,赛事组织创造了“零投诉”纪录。而中国健儿的杰出表现更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刻下了浓墨重笔——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永恒。
再往前的2004年,奥林匹克回到故乡希腊。中国健儿不断向欧美国家传统强项挑战,一次次的历史突破在爱琴海畔上演:
红色跑道,刘翔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欧美强敌在直道短跨项目的垄断,身披国旗跳上领奖台的那一幕震颤着多少国人的心灵,而“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磅礴豪言,至今回响,心潮依旧;排球赛场,女排姑娘们的惊天逆转,成就了一个女排霸主的回归。这是“老女排精神”的延续,更是中国体育符号的复立;水上项目,孟关良/杨文军力挽狂澜,强势摘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三代国人的心血,两个身影的努力,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水上金牌,开启了皮划艇运动在中国起飞的脚步……
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在夏季奥运会的前进历程,踏实稳健,掷地有声。而冰雪赛场,中国体育的进步也轨迹清晰,鼓舞人心。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选手杨扬夺取了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项冠军,实现了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四年后的都灵冬奥会,中国选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技惊四座,不仅又实现了中国男选手冬奥会金牌突破,还为中国拿到了雪上项目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王濛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集体爆发,全面突破,申雪/赵宏博这对“冰上情侣”,锦上添花,终成正果。
十年间,中国体育在夏奥和冬奥的舞台上,双管齐下,成果丰硕。
回首亚洲舞台,中国健儿们的领先地位不可动摇。从2002年釜山到2006年多哈,再到2010年广州,三届亚运会中国始终占据金牌、奖牌头名位置。
这十年里举办的两届全国运动会,虽说依旧是国内竞技体育大餐,但却烹出了别样的美味——南京、济南两座全运会举办城市,在确保竞技项目比赛的同时,亦将全民健身作为办赛的重要内容。正所谓“人民的节日”、“全民全运”,将于明年举行的沈阳全运会一脉相承,提出“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理念。
点点滴滴都显示出,中国正在全方位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十年璀璨
强大的国力孕育了今日的体育大国,默默奉献的体育工作者书写了诸多体坛奇迹。奥运之外,中国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职业比赛里也初露锋芒。十年间,世界级体育人中也出现了“中国制造”——
2002年NBA选秀大会上,22岁的上海小伙儿姚明成为第一位夺取NBA状元秀的亚裔球员。此后,姚明在火箭队中的主力位置始终无法动摇,他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一杆旗帜,开创了“姚时代”。
与姚明同为上海的刘翔,被赋予为“中国速度”。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以惊世一跑缔造了一个传奇。而在随后的三年中,他又将110米栏的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头衔收入囊中,成为该项目当之无愧的“世界之王”。
2011年,在法国巴黎罗兰加洛斯的上空第一次飘扬起了五星红旗,中国人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现在了四大满贯的名册中。湖北姑娘李娜在法网女单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职业生涯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也由此成为第一位揽获大满贯单打桂冠的中国人和亚洲人。
2002年,年仅15岁的丁俊晖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亚洲斯诺克锦标赛冠军,并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自此,这位“亚洲神童”征战世界赛场,佳绩不断。
2012年6月11日,来自广东的中国高尔夫选手冯珊珊以282杆、低于标准杆6杆的成绩夺得文曼斯LPGA锦标赛冠军,实现了我国在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四大满贯赛中冠军“零的突破”。
碧波泳池见证了中国“飞鱼”的绽放——伦敦奥运会,以“中国太阳”孙杨和小丫叶诗文为代表的中国选手将泳池照亮。
这些运动员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殷实保障。
十年体育,十年辉煌。十年间,中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促进了与世界的联系。他们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代言人,引导者一代代年轻人不断向前……
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世界对中国体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种“苛求”的蔓延,要求中国运动员在任何平台都亮出和大国地位相符的行为和气质,拿出不仅考虑自身利益而具更多道义和责任感的表现。
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国泳军在伦敦面对质疑,抱有诚意地打出“谢谢伦敦”的标语;看到林丹在获得胜利后,没忘与老对手深情相拥的场景;看到中国男乒团体夺冠后,与韩国队握手相拥的惺惺相惜。
中国运动员以和祖国相匹配的大国气度,立足于世界舞台。中国运动员以及我们所有走向海外的中国人,都拿出最美好的自己,用诚实、勇敢、坚强和智慧的表现,跟上祖国前进的脚步……
十年蜕变
十年体育,科学发展。
中国竞技体育十年来蜕变的背后,是一条科学发展的坚实之路。我们在传统项目的优势继续巩固,在以前的短板项目上亦实现了华彩绽放。
以游泳为例,这一直是欧美人“统治”的项目,在伦敦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国健儿们不畏强手,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孙杨、叶诗文、焦刘洋等一批年轻选手,虽尚显稚嫩,但却勇敢地挑起了中国游泳的重任,取得了一批令国人振奋的好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省市的科学培养密切相关。浙江游泳对中国游泳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已成为一个标杆在全国推广。他们秉承科学发展、科学训练的培养理念。加强体校的专业化、学校体育的基础化、社会体育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保证学生课业负担、体育锻炼时间,科学指导锻炼。
同样在伦敦突破历史的中国帆船队,也在“科教兴体”的战略中尝到了“甜头”——为了解决风力对中国运动员的影响问题,两年之前,负责徐莉佳科技保障的上海体科所研制出了风速风向仪和洋流测试仪,并将“帆船帆板赛场环境监测”和“帆船运动技术分析”两大系统运用其中。两年的时间里,这个科技团队常驻伦敦比赛赛场,收集了这个赛场大量有关数据,为徐莉佳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最终徐莉佳夺得中国帆船史上的首枚奥运金牌。
实际上,不止是中国帆船队,所有征战伦敦奥运会的运动队背后都有着科技力量的支撑。无论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还是田径、水上等正在发展上升阶段的竞技项目,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他们都有一个复合团队的帮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创造了境外参加奥运的最佳战绩,其中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着科技的影子。
十年间,体育科技工作全面贯彻“科教兴体”战略,在“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方针引导下,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研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中国办赛的能力也不断进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忘不了2001年7月13日晚,莫斯科,从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刻起,各类世界大赛纷纷落户中国,近几年颇为突出。北京奥运会之后,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举办世界大运会、上海举办世界游泳锦标赛……不仅如此,南京还获得了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权,北京还获得了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举办权。与此同时,很多国际顶级赛事长期落户中国——上海田径钻石联赛、网球大师赛、F1中国站等。
中国体育在争金夺银的同时,也在努力完成着自身的华丽蜕变——中国人在用它们的热情和怀抱迎接了来自世界的宾客。“加油”……一句最普通的中国话,成了一道中国可以传递给世界的“流行语”。
赛事举办得有条不紊、观赛礼仪的日趋成熟、赛事保障不断完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逐渐向着国际体育一流城市迈进。通过参赛及办赛,中国体育在成长,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也因此逐步上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