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8月28日

(2010-08-28 12:30:32)
标签:

风电

风能资源

页岩气

能源

新能源

杂谈

风电的前景与问题:张北案例

http://www.zgsczzs.com.cn/sywz_cenent.asp?id=4181

贾晋京

张北,就是“张家口以北”之意,在地图上它差不多位于河北省的西北角。张北县的南段县界,几乎就是沿着长城的走向而画——这也暗示着它的地理、历史与经济状况。

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因此一道阴山之隔便使长城内外截然有别:长城以南还是河北平原与阴山山脉过渡地带,俗称“坝下”,是农耕地区;而张北所处的长城之外,海拔迅速从长城内的500多米上升到这里的1300米以上,俗称“坝上”,属半干旱农牧交错区。

历史上这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自战国时代起历代长城都从这里经过,为兵家所必争,但财富却难以形成积累。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张北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原因。

过去的张北经济,只能依靠坝上特色的农牧业特产:莜麦、马铃薯、口蘑、羔羊皮以及口马。不过如今,张北却在历史上第一次站到了经济发展的潮头:13个风电场数以百计的风电机组使张北成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符号之一,张北的财政收入结构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街市面貌焕然一新。甚至,风电还为张北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张北音乐节”做出了经济支持。

风电能够使张北摘除“贫困县”的帽子吗?风电的发展将带动多长相关产业链?在全国更大范围的推广价值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大风刮来的财富

 

张北的风干冷而凌厉,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突兀隆起的地形使东亚大陆性季风在这里抬升加速,形成强劲的气流。张北县南部的“坝头”区域附近,一年里超过300天风力都在4级以上,有30天风力大于7级,这在过去是曾经是张北最“恼人”的地方之一,不过现在,这却成为张北的优势。沿“坝头”走向而呈线型排列的一串风电场,正在给张北创造着前所未有的财富。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

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风能资源划分标准,离地面10米高度处年平均风能密度大于150/平方米的区域为技术可开发区域。张北位于年有效风能密度150-200瓦的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域,县域内风能资源储量约500万千瓦以上,其中优质风能资源约350万千瓦。由于风向稳定且没有破坏性天气,在国家六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的河北省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规划中,张北处在中心地位。

2009年底,张北已有单晶河、满井、油篓沟等8个风电场实现总装机634台、建成风电场总规模71.935万千瓦。如果算上在建的风电项目,则有分属十多家风电开发企业的总计13个风电场、近200万千瓦装机容量蓄势待发。张北县域4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中,1528平方公里已被列为风电开发区。能够用于风电场的建设最佳位置,全都“地有其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村庄密集或者电网跟不上的地区。

除了风能开发之外,张北还在大力拓展风电产业链。风机制造业和“风电观光旅游”是产业链拓展的重点方向。

张北的风机制造业主要依靠从国内引进,2009年下半年之后先后浙江运达年产30万到50万千瓦的风机制造厂、河北安塔风电公司年产30万千瓦到50万千瓦的塔筒厂及新近建成的叶片制造厂投产。

张北还打算利用白色“大风车”与绿色坝上草原的风电景观,规划建设风电旅游观光塔和“风电庄园”,打造“风电旅游”概念。2009年的“张北音乐节”是张北对风电旅游概念的第一次大规模试水。

张北县政府近期文件中对风电产业的描述是:“全县已形成风电开发(装机70万千瓦)——设备制造(年产50万千瓦的运达张北风机组装厂、河北安塔风电公司的塔筒、叶片厂)——风电场运营维护(中节能张北运维公司)——运输安装(计划年底完成筹建)——风电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风电产业链条。”

2009年,张北县全部财政收入3个亿中,风电产业实际税收为4000万元,如果考虑到新税收政策减少的1个多亿税收,风电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此外,风电项目还为张北引进建设资金近3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近7亿元。张北还通过草原旅游节捐资及其它方式创收1300多万元。

张北县已将风电产业列为当地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到2010年底,预计风电产业税收达到80008500万元;张北还打算在风电产业的相关领域中“争取通过多种方式创收超过2000 万元。”

在张北的规划中,可以看到风电正使张北走在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张北的规划目标是 “2020年后张北县风电装机总规模逐步达到500万千瓦”,按相关税收政策估算,到2020年,400500万千瓦的风电并网目标,可以让张北县拿到大约6亿元的税收。

 

 

张北的风电考题

 

尽管10年之内来自风电产业的税收增速可以保证,但风电产业与生俱来的一道道问题,依然是张北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这关系着张北“10年之后怎么办”,也关系着风电产业将来会面临何种制约。张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会为中国未来风电乃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参考意义的答案。

风电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从来都是并网问题。由于风电依赖于风能,而风时大时小,因此发出来的电也是时多时少。这就对电网的承受力提出严峻的考验。目前中国的电网都是通过使比较稳定的火电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使风电这样的不稳定电源占较小比例来达到调节电网目的。然而,张北所处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用电需求少,这就使得该地区的电网本身就比较弱,更加难以承受大量风电这样的不稳定电源。

张北各风电场使用的主力机型1.5兆瓦变速变桨恒频(低温型)机组当风速超过12/秒时,瞬时输出就会达到满负荷状态,位于张北县城的220千伏变电站将会超负荷,此时必须限电,以确保运行安全。这样,各个风电场就难以满负荷运转。而当风速超过25/秒时,变电站就会无非承受,机组会自动停机。据估计,张北地区目前对全年总风能的平均有效利用率大约为27%

解决风电带来电网波动的一种可选择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来平衡风电的输出时间不均衡特点。张北坝上草原有着冬春日照短风力大,夏秋日照充足风力弱,白天日照强风速小,夜晚没有日照风速大等气候特点,风能与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20096 月,总投资200亿元的风光储输国家示范项目和风电研究检测中心项目确定落户张北;2010329日,总投资36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确定落户张北,这样,张北成为了世界第一个具备多种储能与风电联合运行研究和试验的风电试验基地。

该工程是国家“金太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通过储能系统与光伏、风力发电系统的协调,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运行的技术瓶颈。不过,风光储输技术目前仍处在试验阶段,在技术上仍然面临太阳能电与风电的变流变频问题,以及电能存储所需的大型电池组技术瓶颈问题。

除了并网问题之外,风电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能力也是受其技术特点制约很大的。张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为贫困人口创造产业转移机会,使他们内生性地脱贫。然而,风电产业在这方面可做出的贡献并不多。

首先,风电行业是一个高技术行业,就业吸纳能力不强,这就极大削弱了其对贫困人口的产业转移能力。根据权威数据,到2008年底,全球风电行业所创造工作岗位数也不过44万个,而且这44万个工作岗位的需求大多是高技能人才。

其次,风电产业的产业链并不长,因此其延伸能力有限。由于风机只有为数不多的零部件,因此带动的相关行业数有限,整机装机产业也并不需要太多的就业人数。

风电的上述特点给张北带来的考题是:随着风电资源量的开发完毕和风机制造链的打造完成,张北从风电产业中所获得的收益也将“封顶”。即便风电行业能够给张北的带来的税收,也并非一项可持续性的“财源”。

虽然2009年风电为张北创造了4000多万元的税收,但实际上,这些税收本质上并非来自风电行业的盈利,而是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

目前,华北电网收购张北风力发电场发出的电能的价格是每度0.54元,而收购火电的价格则为大约每度0.38元。因此,国家财政实际上是在按照每度0.16元的价格对风电进行补贴。只是这种财政补贴是给了电网而非风电企业,因而风电企业才有了可纳税的盈利。但显然,这种成本高于直接对贫困县的转移支付方式,并不是可持续的方案。只有解决风电并网的成本才能解决这一“倒挂”问题,这一难题不是张北所能解决的,这需要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为解决前提。

 

 

新能源的扶贫意义

 

中国尚有591个像张北一样的贫困县有待脱贫,而这些大多位于中西部的贫困县虽然可能无法在制造业方面与东部地区竞争,却往往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

新能源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也具有最大的扶贫开发意义。国家所规划的六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新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蒙西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蒙东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河北省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部位于贫困县集中的地区。

据国家能源局估算,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亿千瓦左右。而总资源量达到7.5亿千瓦的海上风能目前则大部分尚处在待开发状态,因此,除张北这样的内陆贫困县之外,苏北、福建等地的沿海地区也有望搭上风电的发展快车。它们的风机需求也将使张北等地的风机制造业有用武之地。

在缺少风能资源的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另外一类新能源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替代性能源,这就是非常规天然气。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盆地、贵州东部凯里至黄平构造盆地等处,有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页岩气是赋存于泥页岩中、以吸附及游离状态存在的非常规天然气,近年来发生的页岩气开采技术革命,打开了这一在地球上储量比常规天然气更丰富的清洁能源的光明前景。2009年底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0年国际能源展望》中对页岩气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由于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突破堪称能够改变全球能源地缘格局的伟大革命。据估计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能达到30万亿立方米,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

而青藏高原上则赋存着另一种前景广阔的非常规天然气——可燃冰。在藏北的羌塘盆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祁连山木里地区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的永久冻土带中,蕴藏着超过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资源。今年3月,第一份可燃冰勘探开发方案通过国家论证,这可能成为西部地区战略性脱贫的一大基础。

风电、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具有在未来根本改变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潜力,不过,这需要以国家层面的系统性战略规划为基础。从目前现状来看,有两方面的基础薄弱依然制约着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其一是系统性配套设施不足,具体而言就是智能电网和油气管网。由于风能、太阳能等需要以电力形式并网的新能源都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全国性的智能电网就成为大规模风能和太阳能电力开发的前提。而新型天然气要进入实际应用,足够密度的管网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发生“有气但无法落地”的局面。目前中国的油气骨干网络总长度约7万公里,而相比之下,美国的总长度超过100万公里。管道密度不足是导致去年年底“气荒”的主要原因。因此,油气管网的密度也是新能源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这都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予以规划。

此外,财政与社会方面的规划对于新能源开发而言也至关重要。新能源产业大多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点,这就注定使这些产业对贫困地区的就业转移帮助有限,它们对所在地区的贡献将主要以税收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税收中的哪些部分可以作为当地的留存?这些留存应当如何支出?当地政府获得的新能源税收将通过什么机制转变为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从国家政策和法规层面加以解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