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延烧至今的明代古龙窑

(2010-03-01 21:45:45)
标签:

龙窑

泥团

柴禾

陶土

古龙

宜兴

老崔茶馆

文化

分类: 金玉紫砂

http://s2/middle/61ffd615n80bdc349a101&690
前墅龙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我国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独步世界的一种饮茶用具,优良的宜茶功能和赏玩雅趣的艺术性,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泥颜色绚丽多彩色的变化和造型的千姿百态,这一切离不开温度的控制。2010年2月27日在宜兴政府紫砂陶官网论坛版主范荣(网名问砂)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2人来到宜兴芳溪村,探秘薪尽火传的明代古龙窑。

 

http://s8/middle/61ffd615n80be153257e7&690
前墅龙窑目前仍然较好地保存了古代龙窑的结构特征和陶瓷器的烧制方法,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iddle/61ffd615n80be2d359083&690

古龙窑第二十九代传人吴永兵热情地向我们一行介绍了相关情况。龙窑是中国祖先的智慧创造,以其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长龙而得名。龙窑利用自然山坡建造,长70米,顶端高12米,倾销角为20度,用砖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由窑炉头、窑床、窑尾构成。明代修造的这座古龙窑,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

 

http://s1/middle/61ffd615n80be76227720&690

吴永兵特别说明的是,龙头不是在顶端,而是下方的点火处。龙窑的窑背脊两侧相隔约75厘米,开鳞眼洞一个,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度的窗口。龙窑斜坡由下向上一个鳞眼一个鳞眼地燃烧,其原理就是火焰自然上升,热能充分利用,恰似一个横卧着的大烟囱。古龙窑窑背突出呈圆柱形,窑面两侧约有50个投塞松枝及其他柴禾的火眼,窑内温度控制在1200度左右,生产周期是四天。

 

http://s8/middle/61ffd615n80be96297b57&690
烧制紫砂壶时,先将陶柸装入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匣体,窑内一般有4个工人在传运,写博时在想,等窑内装满匣体时,窑内的工人如何出来呢?看来今后好要去请教吴永兵师傅。

 

http://s7/middle/61ffd615n80bec4f841d6&690

这是站在龙窑三分之一处由上往下拍的照片。窑身上有若干个新鲜陶土做的泥团,你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后面会有介绍。

 

http://s1/middle/61ffd615n80bed8b891e0&690

撩开古窑神秘的面纱,600年薪火相传的窑身内部,从“供春树瘿壶”开始,多少把被历代品茗爱好者推崇备至的紫砂壶在这里接受火的考验。

据吴永兵介绍,建窑600年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女性不给入窑内。

 

http://s4/middle/61ffd615n80bf1ea062c3&690

窑壁上的陶土在多年的高温下已成为结晶体,透过鳞眼洞的阳光衬托下格外古朴沧桑。

 

http://s4/middle/61ffd615n80bf33e915e3&690

龙窑专用的松柴,鼎盛时有苏、浙、皖3省16个县提供柴禾,年均消耗量在25万吨以上。

 

http://s2/middle/61ffd615n80bf41eb4e21&690

这个泥团是用来放在鳞眼洞上的。

 

http://s4/middle/61ffd615n80bf4aae7f93&690

是窑变时损坏的花盆,今后会有专门的文章来介绍窑变,至今为止,都有约定成俗的规则,如果发生窑变,窑主人都是不赔偿来烧的壶,不管你的壶多么珍贵,最多帮免费再烧一次。不知道现在的保险公司接不接这保险。

 

http://s5/middle/61ffd615n80bf5d26c5f4&690
这把东坡提梁壶有一米五高,在没烧之前壶胚容易损坏,亲爱的博友,您知道是如何把这壶放到龙窑里烧制的吗?前5名回答正确的朋友,奖励龙窑窑变的品茶杯一个。

 

http://s3/middle/61ffd615n80bf71d2d5a2&690
告别古龙窑的时刻,站在高处再看一眼,龙窑是中国祖先的智慧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东坡提梁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