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探讨孩子教育,搔痛社会之痒

(2013-05-27 09:35:55)
标签:

张萌

牛莉

宝贝

影视评论

剑走偏锋858

分类: 影视评论

文:剑走偏锋858


     《宝贝》:探讨孩子教育,搔痛社会之痒

 

 

东方式宠爱还是西方式放养?这是对孩子教育的现实问题。

六六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妥协,从《双面胶》中的婆媳关系到《蜗居》中的房价问题,再到《心术》中的医患关系,这位著名编剧的故事总是打动人心、引人深思,进而引发世人的广泛议。六六的世界中也从不容许虚伪,因为她要的就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真实。2013年,六六的新作《宝贝》正在东方卫视等几大卫视热播中,剧中她再次大尺度地聚焦“孩子”这一问题,犀利地探讨了孩子对家庭与婚姻的影响,并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到了世人面前,搔痛了当今社会之痒,值得深思

 

同时,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迫近,养老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于是,中国传统上“养儿防老”的问题便被推到了世人面前。然而在中国家庭被允许“只生一个好”的大背景下,80后90后独生子女如同鲁迅先生笔下那颗系着红丝带的白菜,已然成功站在了社会经济链的顶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东方式宠爱,中国家庭生活面临考验。

 

 

 《宝贝》:探讨孩子教育,搔痛社会之痒

 

 

在热播剧《宝贝》中立志“丁克”的陈静波对世上最难缠的孩子敬而远之,有着自己难以消除的抗拒性,她高举着女权主义的牌子时时捍卫自己的底线,她说,绝不会为了孩子忙前忙后失去自我,她不会像肖飞那样天天为了追着儿子吃顿饭,在儿子后面求着当马骑;不会像朱倩一样儿子一夜不睡觉,她就可以抱着孩子一整夜,第二天手都差点断掉;更不会像冯莹那样为了偶得的学习不但放弃所有的人际交往,甚至跑到学校去当义工跟着老师一起备课。的确,她口中的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最真实的点滴,更是东方式宠爱最令人“习惯”的画面,但是,这种东方式特有的教育模式真正确吗?

 

海归女冯莹的儿子偶得曾与父母在美国生活,他天真地说,在美国的时候小朋友们的玩具都是拿出来大家分享,而中国的小朋友却似乎很有钱,每次当自己拿玩具到学校第二天他们的爸爸妈妈就会为他们买一个。显而易见,东方式宠爱已经到了毫无底线的程度,直接引发了孩子们的骄纵任性、攀比意识,而这一切又伴随着“强制性补课”和数不清的钢琴班、绘画板、奥数班等特长班,让中国宝贝置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至于那些传统的中国老人们,同样绝不容许宝贝帮着家长做家务,中国宝贝的教育和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更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或许,这才是《宝贝》的最大成功之处。

 

 

 《宝贝》:探讨孩子教育,搔痛社会之痒

 

 

孩子理应是快乐的小鹰,却被关在了笼子中成为雀鸟。难道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就是爱吗?失去了生活能力的孩子们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没有自由快乐的童年是残缺的,宝贝们的生命同样是残缺的。相比西方的放养式教育,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陈静波说,中国妈妈应该向美国妈妈学习,孩子肚子饿了自然会去主动吃饭,一味地为孩子挡风遮雨必然会让宝贝失去成长的能力。中国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立能力,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学习。

 

动物园中的猛虎已经不再是虎,充其量只能算是“大猫”。长期被圈养的后果是使它们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中国宝贝们同样如此。西方式放养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呢?或许传统的“养儿”观念并不完全适合西化,但起码要给孩子一份自由和自立的空间,父母不能替代孩子的整个人生,适当的“放养”已经十分必要。同样中国式教育也到了丢掉“分数”的时代,中国教育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宝贝们像西方孩子一样学会合作、分享,像西方孩子一样学会自立自强!

 

 

 《宝贝》:探讨孩子教育,搔痛社会之痒

 

 

不可否认,六六是直击社会之痒的高手。在探讨孩子教育问题的同时,她更为深刻地挖掘着孩子给婚姻带来的种种问题,70后代表张嘉平为了一举得女,吼出了“老婆排卵了”这一史上最强请假理由,因为独生子女时代宝贝们太孤单了,这显然是“中国式养老”的最痛。80后代表陈静波与老公孙哲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的时代,呼喊着“丁克”的口号,甚至不惜闹出医院“验身”的闹剧,宝贝显然远远超过了房贷、车贷的沉重程度。90后代表丁一丫游戏人生不小心升级为妈妈,在陈QQ的不知“责任为何物”的婚姻中闹出了不少笑话。这一切都是如此的敏感而现实,陈QQ、孙哲、一丫、陈静波等几代人面对赡养老人、情感诱惑、育儿难题等所折射出来的“逃避”“缺乏责任感”等问题,再次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式教育!

 

六六笔下的《宝贝》世界,讲述了几代人的生活态度,有悲欢离合,有嘻笑怒骂,有笑点有苦点有累点,直击当今中国教育之软肋,狠狠搔痛了社会之处,令人笑中含泪,却又真实得如此惨烈!宝贝的明天该如何掌控?或许,改变教育观点已经迫在眉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