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那些年那些事霍政谚张定涵保剑锋剧评 |
分类: 影视评论 |
文:剑走偏锋858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似乎很满足,可是心灵却越来越荒芜。
房子、车子、竞争、就业,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该如何选择?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久违的纯真何在?奋斗的激情又何在?由国瑞影都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出品制作、知名出品人郭春雨推出的知青大戏《那些年那些事》,以情开荒,将一份久违的感动,激发了人们的收视兴趣,连80后90后观众都为之吸引,更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的深深思索。
看了《那些人那些事》之后,或许,你会发现知青们已给出了答案。
“扎根边疆干革命”,这是知青心中最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来自不同城市的知青,踏上了开往北大荒的列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生活。一切似乎与往日的知青戏相似,可是《那些年那些事》却亮点频频,在故事中融入些许轻松的色彩,让人随着剧情的发展笑着、感动着。
该剧最动人的莫过于知青们献身边疆的质朴情谊。由岳跃利饰演的老队长,十五岁扛枪保卫祖国,转业后又来到苍凉的北大荒,几十年来无怨无悔,这正是老一辈建设者们的精彩写照。这一份赤诚平凡而伟大,在岳跃利质朴的表演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年轻知青们则是新一代建设者的代表,他们坚定执着,无私无悔,将青春、热血全部献给了北大荒。正如知青乔燕宝所言:“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
青春、激情、梦想、奋斗,没有任何名利的掺杂,这就是知青们纯朴的精神世界。而这份纯粹,也是一些80后90后们最为欠缺的。
当红80后女星张定涵的演出,同样毫不逊色,她饰演的韩可可美丽柔弱,如水一般清纯,举手抬足间尽显纯真动人,俨然一位知青版的“林妹妹”。为了追求爱情与梦想,她在组织没有批准的情况下跟着乔燕宝到了北大荒,满以为可以收获爱情。可是,命运弄人,她作为“黑人”差点被遣送回京,在爱情上也陷入了三角恋情的种种纠葛,甚至精神遭到很大打击,但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获人生希望。
目前剧集虽然播出不多,但张定涵的出演已经博得了观众们的十足肯定。许多观众表示,张定涵的演技十分出色,尤其那双大眼睛特别传神,让他们看到了柔弱而执着的韩可可,可谓将人物刻画到了灵魂。韩可可对于爱情、梦想的追求与迷惘,也让许多80后们看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让他们思索在爱情与梦想中该如何抉择,该如何拒绝生命中的迷惘……
剧中由霍政谚饰演的田丰收,勇敢冲动、敢爱敢为,颇有几分80后的味道,因此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田丰收深爱着韩可可,为了爱人的幸福,他默默地做了许多。他喜欢追求浪漫,喜欢送些小礼物,在韩可可即将离开北大荒去上大学之际,他黯然下跪,只求可可留下,为爱疯狂的他甚至一念之差侵犯了可可。田丰收这个人物,也启示着80后们在面对生活时多几分深思与坚定,少几分迷惘与冲动。其中霍政谚的精彩演出,将这个冲动痴情的东北男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形象,令人又爱又痛,不愧为国内青年演员中的实力偶像。
知情大戏《那些年那些事》一经播出,便创下超高的收视率,成为北京卫视文艺频道年度单集的收视冠军,这些热捧的观众之中,不乏许多80后与90后观众,这似乎让人有点意外,或许,这是该剧最大成功之处。究其原因,是在韩可可和田丰收身上,许多80后90后们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梦想,有希望,执着中却也有一丝迷惘……或许,透过韩可可等人,他们也懂得了如何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正因如此,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压力,面对诱惑与迷茫,人们应该如何坚定地走下去?知青大戏《那些年那些事》已然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