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狐禅(41)素馔野菜

(2014-04-04 11:48:04)
标签:

杂谈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和对外形美的追求,现在喜欢素菜或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的朋友老年人居多,吃素的也多(不包括我)。网友倒是没听说谁吃素,只是有一个不知是减肥还是信佛吃过一阵子就返荤了,还有的是时不时的因想减减肥而暂别荤腥,算不得吃素。

    中国素菜早在周代就已登堂入室,周天子的日常和宴饮诸侯就已有菜蔬和菜羹的记录。西汉武帝张骞通西域后带回了不少蔬菜品种,比如胡萝卜,番茄,菠菜等等许多,再加上豆腐的发明,素菜更得以大行其道。一些统治者如曹操,王莽等都是素食的提倡者并身体力行。但在南北朝前,佛门却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没有忌讳。南北朝后,汉族僧侣才接受“菩萨戒”,不食“荤”了。这“荤”当然除鱼,肉等荤腥外,还包括葱,蒜,韭菜,香菜等辛辣菜蔬。僧人的伙房叫“香积厨”,所做的素菜叫“释菜”……这都是老话了。

    素菜起源于佛院,到了明清时,佛院的素馔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在饮食文化中声名日显。《清稗类钞》上说“寺庙庵观素馔之著称于时者,京师为法源寺,镇江为定慧寺,上海为白云寺,杭州为烟霞洞”,足见当时素食佳肴遍及全国。

      

    近代曾经名满京城的著名素菜馆“宏极轩”“三胜庵”“香积园”“道德林”早已不见,“全素斋”(原名“全素刘”,为清御厨师刘海泉所创)“功德林”等尚存。而新派的素菜馆应运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出现,“净心斋”“荷塘月色”“素虎”“少林素斋”“天厨妙香”“木石缘”“素精灵”……数不胜数,各具特色,水平也难分伯仲。

    但吃过几个馆子之后就会发现,不管如何变化,原料还大都是三菇六耳,新鲜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而真正自然而美味的山野绿菜是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这可能与生态环境被急剧破坏有关,很是遗憾。

   美食名家李渔曾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现在能达到真“清”,真“洁”的素馔恐怕很少了,水质,土质,化肥,大气都在污染着我们的菜蔬,因此现在大家又开始崇尚自然,对“野菜”趋之若鹜,这是可以理解的。

   

   《西游记》有许多关于野菜果蔬的描述,非常有意思,比如第八十六回一段关于野菜的一段描绘,现抄录如下,并稍加注释,可略显一般:

 “…… 樵子道:“不瞒老爷说。我这山间实是寒薄,没甚么香蕈、蘑菰、川椒、大料,只是几品野菜奉献老爷,权表寸心。”八戒笑道:“聒噪,聒噪。放快些儿就是。我们肚中饥了。”樵子道:“就有,就有!”果然不多时,展抹桌凳,摆将上来。果是几盘野菜。但见那──
  嫩焯黄花菜酸齑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餐,樵子虔心为谢酬。
  师徒们饱餐一顿,收拾起程……” 

    

     因觉得挺有意识,就在网上大概查了查,大致简介如下:

 

黄花菜:就是咱们常吃的黄花菜,在黄花含苞欲放时采摘。因鲜黄花含秋水仙碱,直接食

       用则会引起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所以一般加工成干的,吃时再泡发。不过

     “嫩焯黄花菜”应该是用水焯的鲜黄花,凉拌。

http://s15/small/001NgDB6zy6HQbeEVnU6e&690

 

酸齑:(suanji)切成细末的咸菜。我猜想是姜,蒜,辣子,野韭菜之类腌制,因云南就

      有将这几种东西切碎封坛腌制作为咸菜,我原街坊有一云南人自己制作,我吃过,

      辣且酸,很香。

http://s1/small/001NgDB6zy6HQbh5JXa10&690

 

 

白鼓丁:(蒲公英)。清热解毒。现在餐馆里的“大拌菜”偶尔有之,味微苦。
http://s3/small/001NgDB6zy6HQbj5qyS02&690

浮蔷:学名雨久花,兰花菜。一种水生植物,南方沟渠,水边,沼泽常见,嫩茎可食。

http://s7/small/001NgDB6zy6HQbowIsK46&690

马齿苋:一年生肉质草本,上海人酷爱,称为“保健菜”,现在仍可吃到,只不过是人工

     种植的了。

http://s14/small/001NgDB6zy6HQbqNkAd4d&690

江荠:就是荠菜了,极美味的野菜现在市场上有卖,不过包括超市里几乎所有的“荠菜馄

      饨”“荠菜饺子”都是人工种植的。野生的荠菜,叶上生有粗毛,比人工养殖的

      味道鲜美许多。阴历三月,北方的野地里就可以挖到野生荠菜,只是很少有人挖了,

      一则年轻人很少有人认识,二是连找带挖很辛苦,挖上半天未必够一家人吃上一顿。

http://s7/small/001NgDB6zy6HQbsrtoq66&690

 

肠英:《成语故事》说是肠英草。清热解毒降压。

http://s5/small/001NgDB6zy6HQbuXa8A64&690

 

燕子不来:明代散曲家王磐著述《野菜谱》里有“燕子不来香”,高邮有此物。

http://s1/small/001NgDB6zy6HQbxf6kEd0&690

芽儿拳:没听说过。疑似蕨菜,蕨菜是蕨类幼芽,形似拳头,利尿安神。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bzQALSd8&690

马兰头:马兰的嫩芽,上学时每暑假去上海探望太婆,几乎天天吃,清炒烹花雕或凉拌,

       非常好吃。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bCnTyU18&690

狗脚迹:经查是学名梵天花,别名地棉花、野棉花,根叶入药,祛风利湿。没见过。

http://s1/small/001NgDB6zy6HQbF9W9Ob0&690

 

 

猫耳朵:又叫佛耳草,茸母草。听说南方很普通。没见过。

http://s4/small/001NgDB6zy6HQbInFvl63&690

野落荜:又叫辟荔。果实富含果胶,可作凉粉、果冻,清凉消暑。没见过。

http://s7/small/001NgDB6zy6HQbLvW3sd6&690

灰条:灰苋菜,俗称灰灰菜。全国都有的常见野菜。我吃过的是紫苋菜和绿苋菜,花苋菜。

http://s5/small/001NgDB6zy6HQbRtAZmf4&690


 

剪刀股:其叶似剪刀,故名,味苦性寒。没见过。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bVmF3G88&690

牛塘利:又名牛得济。一种水草,青,干皆可食。没见过。

http://s15/small/001NgDB6zy6HQfmed663e&690

倒灌窝螺操帚荠:倒灌荠,窝螺荠,操帚荠,都是荠菜。不知区别是什么,估计是外形吧。

http://s1/small/001NgDB6zy6HQfoZ7IA20&690
 

碎米荠:一年,二年生草本。品种多样,比如壶瓶,白花,紫花,弯曲,弹裂……等等。

http://s2/small/001NgDB6zy6HQr2wnLP31&690
 

莴菜荠莴荠及菜荠,又是两种荠菜。

http://s8/small/001NgDB6zy6HQr5qoIvc7&690

 英花:又叫蒲菜,多年生植物香蒲的假茎,多生于沼泽地,南方水乡居多。

http://s3/small/001NgDB6zy6HQr8ovWq82&690

 

菱科:算是菱角吧,其它水菱,风菱,乌菱,水栗子,菱实等都属菱科,不知确切指什么。

http://s4/small/001NgDB6zy6HQrbxFqHe3&690

蒲根菜:香蒲的根部茎芽,又称蒲芽、蒲笋。

http://s7/small/001NgDB6zy6HQrfvJZ496&690
 

茭儿菜:茭白。又名菰笋,茭笋,淮茭。现在大肆人工养殖。

http://s10/small/001NgDB6zy6HQrigAbL29&690

看麦:一年生草本,看图好像儿时做蛐蛐“探子”的杂草,清热解毒。

http://s12/small/001NgDB6zy6HQrjRSZR7b&690
 

破破纳:婆婆纳。挺怪的植物名字,我国差不多有60多种,还有阿拉伯破破纳,开蓝花。

http://s11/small/001NgDB6zy6HQrqQviy1a&690
 

苦麻:山苦荬,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

             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

             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北京人水焯蘸酱吃。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rt5j8408&690

 

雀儿:一说为雀头萝卜,就是做扬州酱菜“小萝卜头”那种,或是现在常生吃的樱桃萝卜。

     还有一说是中草药雀儿香。无法判断。

http://s3/small/001NgDB6zy6HQrwPdyq12&690
 

猢狲脚迹:王磐《野菜谱》:“三月采之,熟食。”,有附图,叶似猢狲脚印。

http://s8/small/001NgDB6zy6HQuDqWlp77&690
 

油灼灼:又叫马尿花,水生飘浮草本,有匍匐茎,叶厚,微苦,入药。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uFRby818&690

 

斜蒿:又叫苦苣,五叶尖 。春夏时节的天水山野菜。

http://s9/small/001NgDB6zy6HQuIpKD6e8&690

 

青蒿:别名方溃、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蒿子、细叶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

             酒饼草…… 食嫩叶。

http://s16/small/001NgDB6zy6HQuKBpT12f&690
 

抱娘蒿:也叫萝蒿,多年生草本。生在水边,叶像针,嫩时可吃。抱根丛生,很像几岁的

             孩童粘着连着父母的情状,所以历来被人称为“抱娘蒿”。

http://s14/small/001NgDB6zy6HQuNpeXzad&690

 

板荞荞:明代杭州人高濂所编著的《遵生八笺》:“板荞荞:正二月采之饮食,三四月不可食

      矣”。

http://s7/small/001NgDB6zy6HQuRqNX856&690
 

羊耳秃:又名羊栖菜,二三月采,熟食。也可和糖煮成药茶。

http://s15/small/001NgDB6zy6HQuTlSwe2e&690
 

枸杞头: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果实枸杞子市场太多了,不介绍。

http://s16/small/001NgDB6zy6HQuV27Mj0f&690
 

乌蓝:乌蓝担。此菜可熟食。

http://s8/small/001NgDB6zy6HQuX8MNFf7&690
 

     古时许多东西叫法于今不同,因此查起来费老劲了,还不知道对不对。再者就这些写到的野菜而言,我吃过的到不了10种,也就是:黄花菜,马齿苋,荠菜,马兰头,茭白,枸杞头,苦麻(北京人叫“苦麻儿”)等。更不能令人满意的是即便是吃到了,也大都是人工种植的,以荠菜,马兰头为例,其鲜美程度与野生的就有天壤之别了。

    不过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我们现在的餐桌上出现了许多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野菜,这是吴承恩等人没见过和吃过的,所以写不出来,比如:藏红花苗儿,天山郁金香,蛐蛐菜,核桃花,乌龙头,五角尖百花菜,一点红,人参苗,观音菜,天葵……

       

        但愿我们的素馔能返璞归真,不光是人们对于自然和绿色的向往,也是人们在社会文化心理上的一种回归!

 

        我也知道吃素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老年人。但试过几次都失败了,因为只要吃三天素,就觉得全身乏力,骨头节都“咯吱咯吱”的发响,就像破自行车没了油……所以决定不能虐待自己,还是荤素一齐来比较舒服,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