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浔谈互联网金融26:工行关闭快捷支付 互联网金融PK传统金融持久战开始

(2014-04-01 15:32:39)

前两天,四大行调低了针对支付宝用户进行快捷支付的额度,调整后,整个快捷支付的额度分别是5000元,到1万元。当时,中华浔就对大家说,只要四大行针对其他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还在,那么腾讯理财通、京东小金库等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用户都是可以忍受的。


没过两天,工商银行率先关闭了快捷支付,表示,购物时通过网上银行(也就是用户常用的Ukey)也是没有问题的。


针对用户体验,工商银行在声明中解释称,“如支付宝方面配合,对客户交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实际上,专业版的网银支付的步骤很多,在用户体验上不如快捷支付方便。


为什么工商银行要关闭快捷支付?


因为快捷支付非常好用,用户的第三方支付绑定了快捷支付之后,只需要输入支付账户的支付密码就可以了。注意,这里不需要输入银行卡的支付密码哦。在快捷支付上,银行已经沦落为资金账户的持有者,成为一个通道,并没有一个账户的概念。


谁都知道工商银行关闭快捷支付是为了阻碍自己的活期存款,被搬到余额宝等各类货币基金产品当中。如果说快捷支付有极大的安全问题,而快捷支付都推出好几年了,绝大多数的银行已经提供了快捷支付接口,用户也已经开始使用。缘何现在才提出安全问题?工商的这一做法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普遍来说,快捷支付的额度比网上银行要高出很多。每家银行的额度不同。根据我在网上查询到的信息,可以来看,网上银行专业版的额度大部分是在5000元左右。(工商银行网银口令卡不开通手机短信认证单笔支付限额500元,日累计限额1000元;网银口令卡开通手机短信认证单笔支付限额2000元,日累计限额5000元。)但是快捷支付的额度可到5万。而关闭快捷支付的接口之后,网上银行的额度就低了。 


双方的对抗


工商银行称,关闭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网关是出于对客户资金的考虑,最终只保留浙江分行的一个接口。这意味着,除浙江省工行的用户之外,全国其他地区的用户很可能无法享受支付宝的快捷支付。


工行在相关解释中称,原来全国各地的工行快捷支付的用户,是随机支配(到任何一个分行与支付宝的连接点)“统一后如果支付宝配合,把指令发到杭州即可。如果支付宝不配合,有可能造成交易不成功。”


这激起了支付宝的反击。支付宝的资金结算部员工撰文称,快捷支付首笔支付前,支付宝认证信息通过专线快递给银行,由银行直接进行验证。这其中包括姓名、卡号、证件类型及号码、手机号码。全部匹配验证通过后,支付宝还会向银行验证通过的手机号码发送动态验证码。这种通过非公开的专线校验的方式跟86号文里要求的“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没有冲突。


正如,我前一篇文章当中提到的,现在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白刃战的时候,创新触碰了传统金融业的利益,这在改革当中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金融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中华浔想强调的是


1、历史的前进车轮是无法阻挡的,国务院进期会下发支持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分工也将出来,央行还会成立一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整个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是非常支持的。


2、工商银行的这些做法,短期来看,确实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大额购物不方便,购买余额宝等产品也不方便了。也会进一步影响余额宝们的规模。但是耐不住,用户的积少成多,勤劳的用户可以每天转一点账到支付宝里。


3、用户可以更新银行卡。工商银行关闭快捷支付,另外的农行、建行、中行等其他三大行有可能会关闭快捷支付,但是其他的银行在中华浔看来,未必会降低快捷支付的额度,甚至关闭快捷支付。实在不行,普通百姓可以换卡。在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可能除四大行之外,其他银行的覆盖面有外,但是邮储银行是到处都有的。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并且,各地都是地方性的城商行,天津银行、北京农商行等等,用户开户也很方便。


4、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一场持久战。今天调低了快捷支付的额度,明天关了快捷支付的接口,后天,也有可能调低了网上银行的额度。当然,这些行为都需要在用户的容忍范围之内。如果,银行惹恼了用户,那也是得不偿失。


5、安全既然老被拿人说事。那么,互联网金融要非常注重安全,并且一些产品与新型的创新,都通过第三方的安全部门进行检测,再进行普通百姓的普及教育,使得用户不恐慌。


最后,对于普通的用户,中华浔想强调一句,腾讯、支付宝、京东都是大公司,并且,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京东小金库等等都是有全额赔付的,在目前情况下,不太会出现存在里面的钱变没了的情况。金融就是信任。互联网金融是替普通百姓代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