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生鲜话剧

标签:
娱乐 |
分类: 封面故事 |
http://s12/middle/61fe8a7ftc2de844afbbb&690 生鲜话剧" TITLE="【封面报道】 生鲜话剧" />
与电影、电视不一样,话剧是无法拷贝的手艺,每一次登台都有不同的气场和效果。把话剧做成影像,就会丧失原汁原味的鲜活感,弄出一坨腌制的陈货。在工业化时代,话剧的不可复制,恰恰让它变得更为珍贵,也让参与者的骄傲油然而生。在崇尚手工的当下,我们理应多多走进剧场,给放弃高额片酬的演员们一些鼓励。
当然,手艺也有高下,北京人艺的手艺一直令人钦佩。今年,她60岁了,美人迟暮,各种争议也扑面而来。要她去市场上卖弄风骚,争抢搏杀,似乎并不合适。北京人艺还是更适合被养在高阁,继续她的精致和品质。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一个甲子的老剧院重新焕发青春和热情。毕竟,如今吃话剧这碗饭的人越来越多,见多识广的观众们,能否一如既往地追捧那些美好记忆呢?
观众需要怀旧,也需要创新。(钱亦蕉)
与电影、电视不一样,话剧是无法拷贝的手艺,每一次登台都有不同的气场和效果。把话剧做成影像,就会丧失原汁原味的鲜活感,弄出一坨腌制的陈货。在工业化时代,话剧的不可复制,恰恰让它变得更为珍贵,也让参与者的骄傲油然而生。在崇尚手工的当下,我们理应多多走进剧场,给放弃高额片酬的演员们一些鼓励。
当然,手艺也有高下,北京人艺的手艺一直令人钦佩。今年,她60岁了,美人迟暮,各种争议也扑面而来。要她去市场上卖弄风骚,争抢搏杀,似乎并不合适。北京人艺还是更适合被养在高阁,继续她的精致和品质。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一个甲子的老剧院重新焕发青春和热情。毕竟,如今吃话剧这碗饭的人越来越多,见多识广的观众们,能否一如既往地追捧那些美好记忆呢?
观众需要怀旧,也需要创新。(钱亦蕉)
前一篇:【694】 王府井的老戏骨
后一篇:【封面报道】 北京人艺上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