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十七、八岁就默默地在那里耕耘。站在那泥泞的操场上,他们送走了我的叔辈,后来叔辈也成了他们。于是他们又送走了我们,如今我漂泊在外的时候,他们又在培育着我们的下一代。面对着他们,我常常是百感交集,有敬爱、怜惜;也有愤怒与无语。他们不是别人,就是我时常念叨着老师。他们就是那如今正面临忧郁未来,却依然如故地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辛苦着的民办教师!
人生易老天难老,谁不曾青春年少,谁又不曾白发苍老。可是他们却把自己无价的青春和绚丽的晚年奉献在那贫瘠的荒原。任凭东西南北风从低矮的校门前吹过,他们决然地坚守着一分责任、一分大爱、一分清贫......
他们风华正茂时在那破旧的土房里,就着几张课桌,几条长凳,一块漆块斑驳的黑板,一点粉笔教育着渴望知识的下代。白天耐心授课,晚上还要办公。在常常停电的夜晚,他们就着蜡烛或昏黄的煤油灯办公,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手刻着蜡纸准备油印试卷,除了偶尔一两声咳嗽声外,整个校园寂静得令我们害怕,可是他们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地工作。
每当头天上交的作业,第二天发到手里时,看着那鲜红的对钩或叉叉,年少无知的我们是体味不出老师呕心沥血般的艰辛的。不过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作文本上老师密密麻麻的批语,有纠正过的错别字,有修改病句后的完整表达,有理清的段落,有错用的标点符号,有殷殷的期盼与鼓励。写得好时,老师常常在讲台上大声地表扬或者当众朗读着如今想来并不怎么样的文章。就是在那时,引起了我对读书的兴趣。所以如今想来,我非常感激和怀念他们!从他们那里我学会了爱岗敬业与奉献!
学习在那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坚持着,多才多艺的老师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下名言警句贴在墙上教导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的有: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或者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在那北风呼啸的冬天,老师们用旧报纸或大的书页粘在一起糊上窗口,尽管时而被风吹破,我们还是感觉到了那难忘的温暖。从他们那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糊窗户纸上,我学会关爱与执著。
在那晴天一地灰,雨天一场泥的土操场上他们与学生做着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游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斗土地等等。没有篮球,便用木板自制的乒乓球拍在那土筑的球台上打,围观的师生们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从他们那里,我学会了清贫的日子里也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当老师带着同学们栽的水杉树逐渐长高,当校门前的桂花逐年绽放出蓓蕾时,我们一批批地离开了他们。我们欢呼雀跃地前行着,留下了他们在身后的巴望,留下了他们在讲台上为下一批学生讲着我们的往事。哪怕我们曾取得的丁点成绩,他们也会脸上笑开花地向学生们反复地讲述着。年少的我们曾经不知会成为他们的骄傲;不知我们会成为他们的希望;不知我们是他们眼中的未来。我们也从未把思想上升到那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高度!可是无知的我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明白,为人师的我在纷繁复杂的教学中才开始醒悟,那曾经扶我上路的可亲可敬的老师人格的伟大。是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最美的青春,最深切的关爱!如今哪怕我们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其实都是拜他们所赐,没有他们无微不至的栽培;没有他们苦口婆心教导;没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不会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轻松工作,我们不会有身穿名牌,使用高档商品的机会,不会有出入高档社区享受甜蜜生活的快乐时光,更不会有走出家门周游大江南北的畅快体验!
每当面对着他们日益苍老的脸;面对着他们苍苍的头发;面对着他们被粉笔灰侵蚀的宽大的手掌;面对着他们穿着早已过时的衣裳或解放鞋;面对着他们几个年级混合教学着;面对着他们领着不到两百一月的工资,我欲哭无泪!我再多的语言在那瞬间都显得苍白无力和多余。除了感受着他们的感受;除了分享我在外的见闻;除了讲述我的学生如何调皮,我没了别的语言。可是就是这些,他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时而还补叙我们年少时的顽皮故事来。我顿时明白,没有什么比得上他对我们成长的期盼,没有什么比得上他对我们的关爱,没有什么语言能描写得尽他们的崇高与伟大!
读书时,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或者燃烧的蜡烛;常听说老师是创造灵魂的工程师;教书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实无知的我们,当时全然体味不出其中的真谛!如今明白了点点滴滴的再造之恩时,很多的他们已经做古西归,有的甚至四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说来让人痛心不已!然而活着的其他人依然无悔地、毫不松懈地继续着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除了敬仰,除了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欢笑与眼泪,我竟是那么无能为力。我们时常念叨着感恩,然而我们真正在感恩着什么呢?倘若我们拿出崇敬大学教授的心情来崇敬小学或中学的老师,尤其是小学民办老师,把我们的感恩真正付诸行动,落在实处,那么我们的教育定会更加完善,我们的人民生活定会更加和谐。我知道这是一个梦,一个我的恩师们从未做过,但我衷心地期盼能早日实现的梦!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听说他们即将离任,我说不清心里的滋味。我不知是悲哀,还是高兴,也许兼而有之!他们辛勤地教了一辈子的书,如今老了该是他们歇歇的时候了。从这点看来,我该是替他们高兴!可是他们是否真的老有所养,这是我所担忧的事。另外他们走了,新来的年轻人能否在那微薄的工薪面前安心地扎下根来,这也是令人担心的事,毕竟这是下代的教育问题。有的乡村因为没老师,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县城的寄宿学校就读,为此农民家庭不得不支付昂贵的学费,致使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形成虚设......
离开学校二十多年, 离开家乡十几年,却总是忘不了那低矮的校门,那茁壮成长着的水杉,还有那清晨的朗朗读书声,中午操场上的欢呼声,夜晚办公室里的咳嗽声或红笔的沙沙声。在那面石灰斑驳的校墙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红色仿宋体大字时常进入我漂泊着梦乡。我知道他们注定要走进我的记忆,我知道他们注定要永远被后人怀念。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资本,才有了我们美好明天的十足信心!
在这个年头岁尾,听说他们要默然离开,我在遥远的他乡唯愿家乡的教育越来越发达!唯愿他们寒冷的日子里不再寒冷,唯愿他们晚年幸福安康 !
2010年1月13日 于温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