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赏析

(2010-11-02 20:36:04)
分类: 杂谈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960-1234)相当流行的题材,在那一时期佳作倍出,其中以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最为出名,被奉为传世佳作。
张泽瑞,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学习绘画,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擅长于画车马、市街、桥梁、城廓等等。这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在任职翰林院时期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着色淡雅,整个画卷共精心描绘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只,其绘画的复杂程度由此可见一般。这幅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其精湛的笔法技艺,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北宋汴京一派繁荣至极的景象。张泽瑞完成画作后将其呈献给宋徽宗,对于书画颇有造诣的宋徽宗酷爱此画作,于是宋徽宗用其著名的“瘦金体”笔体在图上题记“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且加印了双龙小印(今已失传)。这幅享誉中外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吸引着众多收藏家眼光、被世人巧取豪夺的目标,画作辗转各地、几经战火、历经劫难,现存位于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纵观整个画卷共出现两次高潮。张泽瑞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以及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画面精心描绘了街头市井各种各样情景,小商小贩正在打理店铺生意,和前来的顾客推销着各自的商品;卖艺为生的杂技艺人精湛的表演引来人群的阵阵喝彩声;酒楼小店开张生意,美味佳肴的诱人香气阵阵袭来;河上的漕运活动井然有序的忙碌着,既有即将交卸货物的船只朝着码头徐徐前来,又有满载货物的船只匆匆起航远去;不远处位于十字路口的茶铺酒馆,为劳累疲惫的人们提供了稍作歇息的场地;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削制车轮的木匠、叫卖刀具的铁匠、兜售鲜花的采花人、口中念念有词的算命先生、来来往往熙攘的游客路人,这一切场景都可以在画卷上清晰可辨。这一幕幕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引人入胜。从构图上来看,画面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细有粗、有详有略,十分得当;以村郊、河道、城市为主,逐渐铺开、层次分明。村郊是引较为简略,逐步引致河边,着重笔墨于船舶货运,在拱桥之处形成了《清明上河图》画卷的第一个高潮。
拱桥上下,码头之旁,匆忙的人们喧呼嘈杂、手忙脚乱,紧张氛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繁忙景象过后,从大街直通汴梁城内,各种车辆往来不息。店铺人群簇拥而行,一派热闹繁华,这里便是画卷的第二个高潮。之后画面便戛然而止,略显突兀。据相关专家分析,画卷在刚刚进入汴梁城之处就结束并非常理之事,所以猜想极有可能是在历代辗转的过程中,《清明上河图》后半部分有所丢失。
 
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
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
北宋朝,汁梁城,百工业,最繁荣;
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
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工;
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
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
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这几句打油诗十分诙谐的概括出了《清明上河图》令人称道之处。此画运用长卷式构图和散点透视方法,以变化多端的线条为主,赋淡彩,充分地发挥了线描在画中的作用,使画面生动多变而又统一丰富。他用线朴实简练而有意味,随意挥就而驾驭自由,根据对象不同而笔墨相异,树木、土坡的皴擦体现了不同的质感,丰富的线条刻画了不同的船只,笔墨精炼。建筑舟船等粗直的线与水纹流畅的线对比,苍劲粗糙的树干顿挫多变的线与枝条纤细的线对比,市井小民草写的线与达官贵人飘逸的线对比,“刚与柔”的对比,“焦与润”的对比等。这些丰富而有韵律感的线和笔墨组成了连绵起伏、回旋变化的构图,这种生命力强盛的线使画面变化无穷,气势非凡,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幅画卷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都十分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同时如此丰富多采的内容亦为历代罕见画中人物、景物都安排的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犹如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画家张泽瑞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睿智精巧的构思,其过人的笔力和精湛的技艺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之境界,这幅《清明上河图》也当之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见识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再一次为时代大家的高超画艺所折服,并且由衷的钦佩。画家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绘画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对于自我本身不断超越的精神,通过这一幅幅的画卷向后人鲜明的传达出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的画作才能流芳百世、经久不衰、奉为经典。
 
 
后记:第二幅帮好友写的名画赏析,这次还不错,只是最后相关专业的内容是借鉴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