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新乡梁公问孟墓志铭(原文、注、译文)

(2021-03-04 11:49:47)

           明代新乡梁公问孟墓志铭(原文、注、译文) 

 明代新乡梁公问孟墓志铭(原文、注、译文)


原文:

墓志铭盖文(篆书):

明中宪大夫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赠左副都御使静斋梁公暨配 累赠恭人刘氏累封恭人杨氏合葬墓志铭

墓志铭文(楷书):

明中宪大夫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 赠左副都御使静斋梁公暨配 诰赠恭人刘氏 诰封恭人杨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 知制诰 经筵日讲 蒲州年家晚生韩爌撰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同知 经筵日讲 无锡年家晚生周炳谟篆

赐进士第正议大夫户部左侍郎 侍经筵 广安旧治门生王德完书

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十月二十七日戌时,都御史静斋梁公卒于家。讣闻,上为震悼。天下无不咨嗟,惜用之未究。公子廷尉君以予先人与公同举南宫,有世讲之好,持状诣予,请铭队道。予曷可辞。按状,公讳问孟,字尚贤,号静斋,世为河南卫辉之新乡人。生有异兆,美姿慧质,巨耳丰颐,身长五尺二寸。十二通《春秋》,寻改《周易》。辛酉,荐与乡。乙丑,会试第八名。廷试原拟一甲,触忤权贵,遂移三甲。丙寅,授西安令。公蒞任,首崇文教,就学者日数百人。种种善政如返风息火,审床获盗、昭雪罪令、宽恤孤民,浙人勒石誌之,迄今崇祀不衰也。隆庆庚午,授文林郎,恩及其亲,擢刑科给事中,敕视京营皇城、光禄十库。辛未,升户科右刑科左。壬申,升兵科都给事中。所在贞介自持,悉著石画,侍从讲筵,倍祀郊庙,赐晏赐坐,盖异数云。山以东种马寄养于新,遂成众累。公特疏折之,民赖以甦。江寇猖獗,公条上四策,寇旋就擒。先帝游戏无度,公为力诤,竟回帝意。世伟重焉。神宗御极,江陵柄政一时望幸承风,百计罗公而公正色不倚,遂迁闽省布政使司右参政。是岁,赠公殁。乙亥,复除蜀藩。驻节顺庆,特创巨桥。郡人德之,名曰:广恩。至触冠坏舆,公亦不怒。世推雅量焉。戊寅,晋本省按察司按察使,讞狱称平。己卯,总裁两川,晋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庚辰,以蜀臬入觐。时楚人王某署铨事,为江陵代修前怨,调公陕西按察司按察使,仍捏驰驿,降三级,舆情大愤,而公怡然归里。壬午,政柄易,诏起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兼佥事特使,赍敕赐其家。比行,舟次白螺,风猛舟碎,公落江中,赋诗自若。适有江豘戴公以出,敕印暨同舟百余人无一失者。天佑忠贞,于兹信矣。寻晋本省按察司副使。癸未,升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创重关于汾州,地方倚为保障。甲申,晋本省按察司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兼署左辖粮储诸司。百务立解,无停宿者。羡金八万,悉以上闻。秦有“伯起再生”之谣。己酉,提调乡场,咸称得人。丙戌,代左辖入觐,以廉能卓异纪录,晋本司左布政使,旋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哱逆方以中军典镇兵。公一见即识其微,遂题收其权。虏酋阿亥兔等接犯内地,公屡击破之,斩首数百,夺获夷器、夷马牛羊万六百四十二匹只,盔甲称是。虏惧纳款。事闻,庚寅,诰授中宪大夫,荣及二亲。又建花马、石空、平虏诸城,威镇镇宁、宁朔诸塞。斩移盐池诸山,延袤六七百里,在在严密。防秋三载,三拜金币之锡。夏故荒徼,公辟地引河,岁获粮储六万余石,黄河冲啮迫镇,公创堤坝数千丈,筑镇河堡城,多营民舍以遏之,遂免侵剥,夏人永赖,识之题咏。状闻纪录并赐金币。戊子,大饥。公捐金赈之,全活数万。更颁金数百以赈乡饥,全活又以万计。且遵太公遗命,建号舍五十楹于黉宫。人文藉溉,勒石识之。至灵雨兴,谣五穗呈异,洵实心、实政之所召云。本年,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蒙恩赐晏。未逾月,丁内艰。辛卯秋,楚孽周某,诬公疏罢哱逆之非,免公官而荐复哱逆柄。明年壬辰春,哱逆杀抚道、囚诸王,据城以叛。侍御陈登云遣使讯周罪状,公谢不知,且为之解。事寝,周得不死。时称长者。公虽里居而闻望日隆,推荐凡十余疏,坚卧不出。然犹以生民为己任,喻行条役,排改沁河,己亥无岁,复倡义赈以活之。奉诏褒嘉。丙午夏,公论大明,特旨命公致仕焉。盖公天性仁孝,豁达有容,事父最严,虽身都显赫而柔声愉色,不失尺寸。奉继母得其欢心,御两弟友爱笃至,田庐尽以给之,比老无间言。处族党以恩胜。立朝,大节凛凛。临敌决阵,确有胜算。宦游,每多独往。一榻之外,萧然图史而已。居恒潜心圣学,汲汲于砥世维风。无知有犯,亦不与较。中庭悬吕祖肖像,兀坐静对。一日,梦吕祖辞已西北去,遂徹像为文送之。不数月,果逝。岂偶也哉讵?生嘉靖戊戌七月二十九日戌时,享寿七十。公殁之夕,有巨星陨西北,又空中有声如雷。已而,丝竹并奏转西北去。闻者咸为太息,谓斯世斯民之不幸。门人私谥为忠愍先生,崇祀乡贤。走拜祠下者,日如市焉。万历己酉仲冬十三日葬于祖茔之左一穴。戊午三月十三日改葬庚穴。乙卯六月内,赐祭一坛。四十七年七月内,诰赠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天启六年五月内,公孙茂才祚明叙公功、陈阙下,有旨送监读书。厥功虽酬而终未尽报云。公高祖讳海,字德源,别号沧溟,笃学潜修,尤性仁孝。后学咸藉师表。常创舆梁以利涉,邑民赖之。著有《教言诗集》行世,累赠儒林郎,祀乡贤。沧溟公生子二,长讳铎,字公振,举乡晏,生子四,其仲讳景方,字友召者,孝宗时授恩荣,官赐有银带。友召生子二,其仲讳大朝,字怀忠,号西桥者,公皇考也。少孤,事伯氏,以孝闻,授宣义郎,封文林郎,加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祀于乡,前妣孟氏早卒;妣张氏,赠孺人,加赠恭人,生公;继妣张氏,生郡丞聘孟、署正宾孟。公元配刘氏,邢台处士刘万室女,孝友天植,慈爱性成,生嘉靖戊戌正月十九日,卒嘉靖己未五月十三日,享寿二十有二,初赠孺人,加赠恭人;继配杨氏,邑人学谕杨公洲室女,严毅有干才,躬操井臼,孝养备至,姑疾侍立,终日衣不解带。公为博士时,每夜读,恭人纺绩佐之。公宦游,恭人居守,凡所规恢,虽伟丈夫不能过,且闺门整肃,亲故笃爱莫比。封孺人,加封恭人。公殁,恭人积哀成疴遂卒,生嘉靖辛丑四月初五日午时,卒万历己酉二月二十二日辰时,享寿六十有九。举一男子,曰旭徵,即廷尉君,娶郡人王太守家相第四女。举女子一,为廷尉君之姊,适邑人学谕杨三近。廷尉君男子一,曰祚明,恩生,娶邑郭中丞女孙。廷尉君将以天启丁卯四月初七日癸卯之吉 复迁葬公及两恭人于赠公之前左一穴云而为之铭。铭曰:

公昔乘云侍上皇,下怜浊世浩茫茫。

鞭策风霆降卫阳,一鸣惊世凤高岗。

精研道脉辟书仓,吞吐日月倒天潢。

扶摇直搏九万翔,笔锋无敌识顺昌。

福星初曜淅之邦,龙编特拜入台行。

雍容侍从直明光,仗蒲回天帝所庄。

洗天霖雨巨川航,屏藩万里泽滉瀁。

权贵侧目欲颉颃,琴鹤清风飘故乡。

纷然豺虎遍八方,宙合人望祝穹苍。

天祐皇家帝鉴彰,复裨民社珮鸣珰。

却金杨子再齐芳,卓异声闻著岩廊。

柄衡西夏扫攙抢,夷酋繋颈走且僵。

明烛几先知柔刚,勋猷宁数范与张。

简执西台持绣斨,夹辅日毂上扶桑。

萱庭枝瘁白云望,行山归隐赤松藏。

节著朝廷勋著疆,赫赫嵬名累牍扬。

斗北鹏南盛世祥,悠游廿载寿而康。

仙仗迎归上帝旁,百身莫赎群悲凉。

帝锡愍词重珩瑝,香生御簠映宫墙。

崇秩还承玉玺光,中峰巍巍星河长。

留公道德与文章,河州比翼双鸾凰。

诰敕叠颁贲煌煌,飞鸣宰木棲玄堂。

佳城合璧荫无疆。

大理寺少卿汉川门人宋兴祖填讳

注:

1. 赐进士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第是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明清的科举分为甲、乙两科。乙科是指集中全省秀才在省城举行“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甲科是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试”,中试者在宫殿里举行“殿试”,此次中榜者称为进士。中国封建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年间已经开始,直到宋朝太平兴国八年才开始分类“三甲”。根据成绩高低,进士又分为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等的称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般情况下,考中一、二、三甲,都可称为进士及第。

2. 知制诰:官名。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唐代,知制诰成为专门的职称。唐代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翰林学士起草诏令亦带知制诰衔;中书舍人草拟“外制”,除翰林学士外,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合称“两制”。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仍兼此称,凡加知制诰名号者,即有撰作诏敕之责。清代废止。

3.韩爌(kuàng)(1566—1644年),字象云,号虞臣,蒲州(今永济市)韩阳镇人,东林党元老,官至内阁首辅。后世评价韩爌“先后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清朝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记载:“韩爌……泰昌元年八月,光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爌与(刘)一燝执奏,逮如律。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廷臣以兵饷大绌,合词请发帑,爌、一燝亦以为言,诏发百万两。大婚礼成,加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以贵州平苗功,加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三年,以山东平妖贼功,加少师、太子太师”。

译文: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十月二十七日戌时,都御史静斋梁公(梁问孟)在家去世。讣告传出去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为梁公的去世感到震惊、哀痛。天下没有不叹息的,感慨他还没有为朝廷作尽贡献。梁公的儿子廷尉先生因为我的父亲(韩楫,15281605年)和梁公(梁问孟)都是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有世交之谊,拿着梁公的事迹名状找到我,倩我撰写墓志铭,我怎么能够推辞呢?

根据梁公的事迹,梁公问孟,字尚贤,号静斋,世代是河南卫辉府新乡县人。出生时就有奇异征兆,姿态美好,聪明善良,耳朵大、腮颊丰满。身高五尺二寸。十二岁精通《春秋》,后承家学,改学《周易》。嘉靖四十年(1561年),得中河南省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二月(1565年),会试中取得第八名。在三月皇帝主考的廷试中,原来准备选在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因为冒犯当朝权贵,最后被降三甲第三百名进士。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梁被任命为浙江省衢州府西安县知县。梁公到任后,首先推崇文化教育,创立修文书院等,求学者每天有数百人。梁公施行的种种好政策,如返风息火一样见效快;公平机智断案,为百姓伸冤,严厉惩处罪犯,宽待体恤孤苦无依的穷人等,浙江百姓把这些事迹刻在碑上记载下来。至今,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瞻拜、祭祀不断。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年),皇恩惠及,授梁公的父亲文林郎官衔,提拔梁公为刑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刑部政务),代表皇帝视察京城部队、皇城秩序、光禄十库;隆庆五年(1571年),提拔为户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隆庆六年(1572年),梁公升为兵科都给事中。

梁公毎到一个部门特立独行,不依附权势,自我克制和把持,所到一处,耿直方正,言行可以被写入史籍、刻入碑石。梁公侍卫皇帝参加经筵(御前讲席),多次陪同皇帝到郊庙祭祀,皇帝给他赐宴席、赐座位,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形

太行山以东的种马都寄养在新乡县,给新乡县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梁公特意向皇帝上奏折取消这项负担,当地百姓生活得以向好发展。

长江上的贼寇猖獗,梁公给皇帝献上四条计策,贼寇很快就被擒拿、平定。

穆宗皇帝游戏无度,没有节制。梁公对皇帝直言劝告,使皇帝有所回心转意。世人更加称赞梁公的伟大正直。

神宗帝登基(1573年),明神宗朱翊钧称帝后的前十年,张居正取代臣高拱为首辅,控制内阁了实权。这时,张居正希望梁公(梁问孟)得到皇帝宠幸,让梁公迎合皇帝的意图,百般用计网罗梁公。但是,梁公神态严肃、坚定不移。于是,梁公被调迁到福建任布政使司右参政。这一年,梁公的父亲赠公(梁大朝)去世。

万历二年(1574年),梁公又被任命为四川布政使,驻节在顺庆。梁公为方便百姓过河,主持建立了一座大桥。当地人感恩梁公建桥义举,起名叫“广恩”桥。典礼活动中,有学生、百姓触掉了梁公的帽子、挤坏了轿,梁公也没有发怒。大家赞许梁公气量宽宏。

万历六年(1578年),梁公晋升四川按察司按察使,审理案件,人人称赞公平公正。

万历七年(1579年),梁公总裁、统领两川(东川,汉中一带;西川,成都一带)事务,晋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万历八年(1580年),以四川按察使的身份觐见皇帝。当时,楚人王某管理选拔官吏的事情,因为替张居正报复之前的怨恨,调梁公降为陕西按察按察使,还捏造事实进行弹劾,驾乘驿站的快马通知,连降三级,社会舆论特别激愤。但是,梁公安然自得,毫不在乎地返还故里。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政权变更,张居正下台。神宗下诏起用梁公为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兼佥事,朝廷派钦差大臣将任命文书、印信送到梁公老家,一直等到他出行赴任。

一行人在长江上乘船,经过荆州白螺河段时,猛烈的江风损坏渡船,梁公不慎落入江中。梁公镇静自如,在水中赋句:擎天手起蛟龙舞,驾海身瞻日月光。正好有一只江豚顶起梁公游到江边、救出梁公,任命文书和印信以及同船的一百多人没有一个损失。苍天护佑忠诚坚贞之士,从这件事上真能让人相信啊!

不久,梁公晋升河南按察司按察使。

万历十一年(1583年),梁公晋升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在汾州建立两重关隘,作为保护地方的屏障。

万历十二年(1584年),梁公晋升山西按察司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兼署左辖粮储诸司,无论再多的公务马上解决,不拖延过夜。梁公曾收到贿赂的八万钱,全部交给朝廷。于是,在社会上能听到梁公就是陕西杨震(字伯起,东汉人,拒收礼金的清官)再生的歌谣。

万历十三年(1585年),梁公指挥调度乡试考场,大家称赞他是最合格主持人选。

万历十四年(1586年),梁公以代理左辖粮储诸司的身份觐见朝廷。因为清廉能干特别优异的纪录,晋升粮儲诸司左布政使。不久,梁公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当时,从蒙古鞑靼部落投降的拜正担任中军主将,主管宁夏驻军。梁公见到观察出他有谋反的迹象,马上报告朝廷收缴了拜的兵权(让拜以副总兵的官衔退休,任命拜的儿子承恩接替拜的官职)。

胡虏首领阿亥兔等接连侵犯内地,梁公每次都打败敌人,共击毙数百敌人,夺获敌人的武器和战马、牛、羊一万六百四十二匹、只,盔甲大致与此相当。胡虏臣服,开始向明朝进贡。朝廷得到捷报,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下旨封梁公为中宪大夫,荣耀惠及亲人。

梁公又修建花马、石空、平虏等城池,威名震慑镇宁、宁朔等要塞,壕沟移到盐池诸山,绵延伸展防线六七百里,边关到处都很严密,重兵守备西北边境三年,三次受到皇帝奖赏金钱。

宁夏边境有很多荒地,梁公主持开挖河道,引水浇地,一年收获粮食六万余石。黄河水浪侵蚀堤岸,危及乡镇,梁公创修堤坝数千丈,修筑镇河城堡,营建了许多民舍让人居住,阻挡水患,避免堤岸被毁。宁夏人民铭记梁公的功德,用诗歌颂扬他。朝廷听到这些事迹,记录在梁公履历中,还赏赐了奖金。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天下发生大饥荒,梁公捐出自已的俸禄赈济饥民,保全救活数万人。第二次又捐黄金数百两,用来赈济乡里的饥民,保全活命的又以万计。他还遵照父亲的遗言,在学官建号舍五十间,良好的价值观和规仪在此得以培养,当地百姓刻碑纪念。到天降好雨时,传说出现了五种奇嘉的谷穗。这是全身心为百姓施政、办好事的行动感动了上天啊!这一年,梁公晋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蒙朝廷恩典,被赏赐参加宴席。之后不到一个月,母亲去世,梁公按照朝廷对官员的规定离职返回故里,居丧三年。

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湖北一个姓周的官员污蔑梁公上奏折罢免拜的过错,朝廷对梁公予以免职,恢复了拜的权利。第二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天,拜、承恩父子起兵叛乱,杀害宁夏巡抚党馨(字季芳,号兰窗,明朝青州府益都县人)禁王、占据府城。侍御陈登云派遣使者讯问周某污蔑梁公的罪状,梁公向陈登云致谢、表示不知道这件事,而且为周某开脱、说。事情终止后,周某得到免死的结果。当时的人都称赞梁公是有道德的人。

梁公虽然辞官返乡、远离朝廷,但声闻名望却越来越高,向朝廷推荐他重新出来做官的奏疏有十几道。梁公不出仕、隐居乡野的意愿坚定。然而以造福百姓为已任,号召大家积极服劳役,排涝疏浚沁河。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庄稼没有收成。梁公倡议赈灾,让百姓能够活下来。朝廷特颁发圣旨赞扬、褒奖梁公。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夏,梁公请求退休。朝廷特下旨准许。

梁公先天具有仁孝的品质,对人豁达宽容,认真父亲,虽然自己身世地位显赫,仍然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声音轻柔地劝谏,不丧失为人之子的尺寸。侍奉继母能够让她心里高兴,对待聘孟和宾孟两个弟弟非常亲密、一心一意,田地和房屋全部给他们,到老年时也没有分别。对待聚居的同族亲属,凭借情义赢得尊重。身在朝廷,高尚的情操令人敬畏;临阵杀敌,确有胜算。在外做官常常独自前往,上任不带家属。一床之外,清清冷冷和书籍为伴;辞官在家,专心致志钻研孔孟之学,渴望以圣人的学问劝勉、激励世人,宣扬教化。不理解的人对他有冒犯,梁公也不和他计较。

梁公在庭堂的正中悬挂吕祖(神仙吕洞宾)肖像,经常面对画像静静坐着。有一天,梦见吕祖和自己告别向西北方向去了。于是,梁公撤下画像,做了一篇文和画像一起焚烧了。之后不过几个月,梁公去世。这两件事不是很有关联吗?

梁公生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二十九日戌时,享寿七十岁。梁公去世当晚,有一颗流星坠落在西北,又能听到天空中有像打雷声那么大的响音。不久,音响转向西北去了。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叹,说是这个时代和百姓的不幸。梁公的学生称呼他为忠愍先生,在乡贤祠敬立牌位供奉。到乡贤祠祭拜的人,每天像赶集一样多。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一月十日,埋葬梁公于祖茔之左一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三月十三日,改葬庚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朝廷御赐祭礼一坛。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朝廷下旨追赠梁公为都察院左副御史。

明朝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梁公孙子、秀才祚明向朝廷上述梁公功劳。天子下旨让祚明进入国子监读书。这对于梁公的功劳虽然是一种报答,但终究没有全部报答啊。

梁公的高祖父梁海,字德源,别号沧溟,专心好学,潜心修炼,特别是性格仁厚孝道,后来的学者都称之为学习的榜样。德源公经常修建木桥,用来方便百姓过河,乡里百姓很依赖他。德源公著有《教言诗集》流传于世多次受到追赠,一直到儒林郎的官衔。牌位供奉在乡贤祠。

沧溟公(沧溟先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梁铎,字公振,被推举为乡晏,生有四个儿子,次子梁景方,字友召,明孝宗时被授恩荣官,赐有银带。友召公生两个儿子,次子梁大朝,字怀忠,号西桥,是梁公(梁问孟)的父亲,幼年丧父,侍奉伯父,因为孝顺,闻名乡里,授宣义郎,封文林郎,加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牌位供奉在乡贤祠。前母孟氏,早年去世。母张氏,最初被追赠为孺人,后来加赠为恭人,生梁公(梁问孟)。继母张氏,生聘孟(曾担任郡丞)、宾孟(曾担任署正)。

梁公(梁问孟)元配刘氏,邢台读书人刘万的女儿。她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质天生具备,对年幼者仁慈、喜欢是自然本性。刘氏生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正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十三日,享寿二十二岁。最初被追赠为孺人,后来被加赠为恭人。继配杨氏,同乡杨洲(曾任学谕)的女儿。她严厉刚毅,有办事才能,亲自操持家务劳动,对公婆孝顺,奉养极其周到婆母有病,她伺候在床前,睡觉也不脱衣。梁公还是博士的时候,常常晚上读书,杨氏在一旁纺棉花陪伴。梁公到外地做官,杨氏居住在家,所有的地方规制恢宏,即使大丈夫也比不上,且严守妇道,得到亲戚朋友无比的厚爱。最初,她被敕封为孺人,后来被加封为恭人。因梁公过世,杨氏悲伤过度而患病,去世了。

杨氏生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初五日午时,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二十日辰时,享寿六十九岁。杨氏生有一个儿子,叫旭徵,就是廷尉先生。廷尉先生娶郡人王太守管家的四女儿。杨氏生有一个女儿,是廷尉先生的姐姐,出嫁给本县人家杨三近(曾任学谕)。廷尉先生生有一个儿子叫祚明,恩生,娶本县郭庭梧(与梁公同榜进士,曾任贵州巡抚)的孙女。

廷尉先生准备择取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初七吉日,再次迁葬梁公和刘氏、杨氏两位恭人,葬于赠公之前左边的穴位,并为梁公做墓志铭。铭曰:

公昔乘云侍上皇,下怜浊世浩茫茫。

鞭策风霆降卫阳,一鸣惊世凤高岗。

精研道脉辟书仓,吞吐日月倒天潢。

扶摇直搏九万翔,笔锋无敌识顺昌。

福星初曜浙之邦,龙編特拜入台行。

雍容侍从直明光,仗蒲回天帝所庄。

洗天霖雨巨川航,屏藩万里泽滉瀁。

权贵侧目欲颉颃,琴鹤清风飘故乡。

纷然豺虎遍八方,宙合人望祝穹苍。

天佑皇家帝鉴彰,复裨民社珮鸣珰。

却金杨子再齐芳,卓异声闻著岩廊。

柄衡西夏扫攙抢,夷首系颈走且僵。

明烛几先知柔刚,勋猷宁数范与张。

简执西台持绣斨,夹辅日毂上扶桑。

萱庭枝瘁自云望,行山归隐赤松藏。

节著朝廷勋著疆,赫赫嵬名累牍扬。

斗北鹏南盛世祥,悠游廿载寿而康。

仙仗迎归上帝旁,百身莫赎群悲凉。

帝赐愍词重珩瑝,香生御簠映宫墙。

崇秩还承玉玺光,中峰巍巍星河长。

留公道德与文章,河川比翼双鸾凰。

诰敕叠颁贲煌煌,飞鸣宰木栖玄堂。

佳城合壁荫无疆。

大理寺少卿汉川人宋兴祖填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