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优秀教师找差距
(2009-10-09 16:04:06)
					
											标签:
																				
                            教育优秀教师惰性张店一中杨玉翠杂谈 | 
					
优秀教师的成长启发
 
 
9月26日,在区教研室科技楼听取了张店区两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报告,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两位教师的学科气质鲜明:张店一中的苗文芝老师谈吐儒雅,声情并茂,一看就是教语文的;科苑小学的杨玉翠老师语言精炼,幽默风趣,一听就是教数学的。两位老师的报告来自教学一线,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说的都是自己身边的教学案例,教学思路、内容贴近教学,让我没有仰之弥高,不可学习之感。看看台上的两位老师,年龄与我相仿,但他们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自己去碌碌无为,深感愧疚。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哪?
一、 
从教18个春秋,从初踏讲台的青涩懵懂到现在自感驾驭课堂成熟稳重,从初到单位的小字辈到身边年轻面孔的更迭交替,如今我也自感人到黄昏后的落寂,在工作上少了一份激情,多了些惰性。听了报告后,从苗老师身上,我感到自己在年龄方面找借口有些牵强,许多名师在40岁以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自己的年龄惰性成了自己前进的阻力。记得前几年,区里组织中年教师比赛,我为自己差几岁没有参加暗暗高兴,心想明年肯定是青年教师比赛,我又可以松一口气了。所以从教这么多年,还没有一次做课的机会,失去锻炼提高的宝贵机会,这也是自己专业不精的缘故,身边的同事每次外出讲课前的备课、试讲,再备课、试讲,一次次改动,作为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他们的讲课水平的提高,正如化蛹成蝶前经受的痛苦蜕变的煎熬与喜悦之情是别人不能体会的。所以,做为一线教师,就应该有一颗永葆年轻的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
二、 
就像杨玉翠老师说的那样“读书学习,储蓄思想。”是呀,看到杨老师罗列的书目,哪一本也无似曾相识的感觉。联系第一次培训时,大家都被邹局长做报告时候的侃侃而谈深深吸引,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雄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我们,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读书太少了。纵观教育界哪一位“名师”的成功之路不是与“书香”相伴?窦桂梅老师几年来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字的文摘卡片,几年来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学后记 
三、 
同为小学教师的杨老师,谈到“我是如何思考教材的”给我启发,作为课堂的施教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的任务,而杨老师对教材的研究不仅仅是本册教材,她能联系到中学的相关知识点来反思小学教材怎么教才便于知识的连贯性。这一点做法很值得我学习,老师就要把眼光放长远点,特别是五年级应该渗透一些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的指导,这样让学生能尽快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还要学习杨老师的教学新花样,把课堂带到大自然的“识图寻宝”活动,无不体现了杨老师是个有心人。老师的周密安排,家长的实际参与,孩子的活动表现,我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老师、家长都受到思想的教育,反过来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是呀,“教育无小事,事事都与人”,作为老师应该多一份责任心,真正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感谢两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报告,我将追寻着优秀教师们的脚印,一如既往地在教坛跋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