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星观察:吕克·贝松和他的“lady”

(2012-03-17 00:08:42)
标签:

杂谈

吕克·贝松五年前面对中国媒体的镜头现场编了一个故事:“比如说有一个公主她到了官邸,有人想杀她,她拿起电话机来求救,在路上搭了一辆出租车,手里拿了一束花,她改乘地铁,又返回官邸。最后被杀手挡住,不让进门。最后她想了第三个办法,她在官邸下面有一个大湖,她潜入那个湖,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当时这个湖里面有一些海豚,海豚阻止她前进,最后杀手杀死美丽的公主等等。 ”

他现场即兴编出来的故事是个悲剧,他却笑咪咪的坐在那里欣赏,有花、有官邸、有不好用的电话机,还有杀手的阻拦,这些元素整合成了他的新片,却未能获得好评,有看过的人评价片中的非暴力不合作因素以及各种镜头手法酷似当年的《甘地传》 ,但当年这部电影 力压《ET》横扫奥斯卡 ,时过境迁,无论是英国人拍印度还是法国人拍缅甸,仅仅有东方式的幻想显然不够,两片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历史人物的原型与扮演者几乎都达到了乱真的水准,至少是造型上。

吕克贝松最近也不怎么喜欢谈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话题,对盗版问题也没这么较真了,虽然这部新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不看盗版就没的选,但显然他已经不再怨气,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真的相通了,而五六年前他说起这个话题还是满肚子气“全世界都有人喜欢我,除了法国。他们讨厌我,那些记者、影评家还有一些电影业的人们,他们都不喜欢我”。“在法国,我们还不能承认电影是一种产业,不能承认电影要有趣儿,我们还是有些老看法,如果拍电影,就得拍的很知识分子气,枯燥乏味,否则就是一种工业。而一旦如果电影赚了很多钱,就坏透了,你就是一个骗子了。”

这种面对传媒的策略有点撒娇,也有点真诚,毕竟1978年,19岁的吕克·贝松跑去考法国的电影学院,声称自己喜欢的是斯皮尔伯格 与马丁斯科塞斯,落榜是显然的,他自己也非常清楚“我想他们希望我说的是特吕弗和戈达尔吧”。于是,法国电影的叛逆少年索性利用三个月的假期,跑到洛杉矶去看美国怎么拍电影,从此他理解到了法国电影与好莱坞最不同的一点竟然是效率“比如说,想在背面搭一个绿色的幕墙,他们美国人,早上作了,白天拍了,晚上就可以拆了。可是在法国,他们要作一个绿幕,那可是一个大事情,他们得考虑半天是这样作还是那样作。”简单总结一下:在美国,电影就是电影,跟其他行业一样要讲究效率,而在法国,电影是艺术,是要尊重和敬畏的女神,讲速度?怎么可以!

回到法国,靠着这段经历,贝松挤进了电影圈。在拍了很多实验性质的短片之后,他拍了个人的第一部长片《最后的决战》,也是他第二次启用让·雷诺 出演自己的作品,从此这位长相怪异的性格演员成为吕克·贝松坚定的班底成员,女演员风水轮流转,让·雷诺始终雷打不动。

从1985年的《地下铁》到1988年的《碧海蓝天》 ,吕克·贝松的影像风格几近成熟。其中《碧海蓝天》在法国的电影院 连续上映有1年之久,也是整个1980年代法国票房收益最好的电影之一。而让吕克·贝松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影片,是《杀手里昂》。他并不承认他想杀进好莱坞,他辩解说只是想拍一部“展示自己”的、“比较诚实”的电影。但是,影评人和观众们都认为,从《尼基塔》 开始,再到《杀手莱昂》,吕克ĝĝ贝松在由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过渡。而在《第五元素》 中体现的登峰造极。而随着票房涨了又涨,法国人开始不买吕克·贝松的帐, 他的电影被嘲笑为“MTV式电影”和“明信片电影”。

不过,这种“明信片”的风格在新片中显然被他加以控制,少而精的使用,放在了开头,缅甸最美丽的地方、与婆罗浮屠、吴哥窟齐名的古王城蒲甘——散落在丛林和河床中的千座佛塔,还有一只可爱的老虎和悠闲的大象。可能是风光,更多的是历史感染了这位很少接触如此敏感题材的导演,又或者是他在拍《阿黛拉》的时候讲过的一句话“因为女性值得我们尊敬,值得爱”,不管吕克贝松怎么解释片子的属性,将其定义为“这不是一部政治电影”,也无法否认,正因为这部电影,缅甸人第一次从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国家,而全世界会有更多人理解什么叫“免于恐惧的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