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电视台最应抢购的剧集

标签:
之美电视台性格人质做法育儿 |
http://s6/mw690/61fc0698ge0abc1729db5&690
刚看到《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感觉上这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教育片,更是具有较深层次含义的大众文化片。当然,这么讲并不是说他像《百家讲坛》和《新杏坛》般,尽管学术深厚可有时却不免显得有些沉闷乏味;这部剧也不像其他国产剧集般四处充斥着雷死人不偿命的各种恶搞桥段,写实的来又不失生动,搞怪的来又倍显真诚,平淡的来又不缺乏猎奇,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独特剧集。
不瞒大家说,看了《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这部剧集后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那些国内外的电视动漫,日本的《龙珠》、《多啦a梦》、《聪明的一休》,美国的《蜘蛛侠》、《超人》,还有国产的《大闹天宫》与《舒克贝塔》等等经典动漫。想想那时候的童年还是非常幸福的,暑假期间追动画片看,上学的时候大家交换各自的小漫画互相看,课余时间谈论各自的漫画收藏,要么就说说各自认为好玩过瘾的剧情画面。在我小的时候最能让我上心的,肯定不是学习几何语文这些东西,而是电视动漫里的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亲切可爱的人物。或许,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当年会涌现那么多的经典,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们的前辈们非常了解人性,他们知道能流传千古的不只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主角,他们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也许你们不记得孙悟空往取经的全部经过,可你们一定知道孙悟空的飞扬脱跳,仗义敢言;也许也不记得多啦a梦身上有多少法宝,可你们一定记得大雄的屡败屡战,小叮当天性的洒脱开朗;也许你还不记得一休靠他的聪明智慧解决了多少难题,可你一定知道他富于正义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孩子。
最近四大名著都已纷纷经翻拍了新的剧集,然而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只有新《三国》最为人津津乐道,成为了新的经典。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好的经典一定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便于记忆且脍炙人口。《中国孩子》尽管以儿童情景喜剧的面貌问世,可除了以成长中的孩子们为目标,家长和成人也是剧作勾引的对象。如剧中孩子们装鬼吓着房东儿子大力,王先生并没有批评孩子们惹祸,更没有直言大力的胆小,而是将计就计登坛做法,装神弄鬼为大力“驱鬼”,然后才揭晓“邪僻事,绝勿问”的道理,不论对孩子们还是成年人大力均是身体力行的教训。再比如面对第二代房东霍飞鸿夫妻的敌意,王先生并不正面迎战,本着和为贵的邻里哲学,带着孩子们先退让再寻突破口,最后化被动为主动巧妙释解了邻里的紧张气氛,并顺势化解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矛盾。
《中国孩子》一剧中主角王大智,戴着一副貌似学究的圆框眼镜,给人一副老派的知识分子形象,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他不仅给学生们讲《弟子规》,背诵《弟子规》,更多的时候是让这些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弟子规》的真实含义,能够在面对具体事物时“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彻底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些都是先贤们在告诉我们,人性天生就是喜爱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中国孩子》提倡“寓教于乐”,打破了诸多墨守成规的教育姿态,让孩子们在学堂“没大没小”地玩闹,甚至敢与先生主张“乘着岁数小,要及时行乐”的思想,当有人质疑孩子们贪玩时,王先生还会主动辩护“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也是王先生的高明以及可贵之处,因为他明白教育好下一代,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文化才能传承;他用自己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教会大家该如何为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如何发展自我,并用自身的行为准则去影响他人;这一值得大家永远学习并付诸实践的人生命题。
《中国孩子》用积淀深厚的古典文化结合现代的人文思想,精心打造而成的一部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的故事剧集,以期给电视前的你,一份久违的一份传统师生道德之美;这个暑假,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