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分类: 成长知识 |
在此感谢西西姐组织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免费试读活动,让我荣幸的得到试读机会,认识到更多自认为教育孩子方面还不错,自认为很懂孩子的错误观念。一本对我和孩子都非常受益的好书,非常值得去细读,深读。
这本周令瑜著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跟我以前看过的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不同的是作者以一个妈妈身份,一个多年幼教工作者的身份,以亲身工作经历,引入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编写,只为天下父母读懂孩子的一颗真心,适合0-6岁孩子家长阅读的一本教子经典之作。
http://s2/middle/61fc0698h76fa9c2e6d41&690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如何回应?孩子的学习就是不断体验。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孩子不需要我们“教”
当孩子受到拒绝时,理解孩子的途径。不要以“建立良好习惯”为名,毁掉孩子宝贵的东西。
有的孩子为什么非常没有自制力?
孩子哭代表什么?孩子哭就是不乖吗?孩子哭不要阻止?
这一点我深感对不起孩子,我是一个一听到孩子哭全身便开始冒火的人,所以当孩子有事没事哭时,我总是不理解的问,为什么要哭?有什么好哭的?我讨厌爱哭的孩子。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孩子的哭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心里难受委屈了,也一样需要哭一场。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都是会用哭来表达和宣泄。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给孩子“止哭”,而是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孩子自然不哭了。“不止哭”意在在了解孩子的哭不是“要挟”、而是宣泄的情况下,让孩子尽情哭,并不是无原则地鼓励孩子哭。关键点在:父母要理解孩子。
孩子为何越大越没有创造力,怎么做,孩子才能画有创造力的画?
上星期六我带女儿跟她同学学画画的一家培训中心去体验,在开始画画前,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全主体,让下面的同学学着画,画完上色。我则坐女儿旁边看着她自己画,当老师走到跟前说,青蛙要上深绿色的色。我当时差点有反驳老师的冲动,想想,今天只是来体验来找感觉,不必在众多家长和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让教画画多年的老师感觉不爽。为什么不去引导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有数不尽的奇思妙想,不必死板的规定,青蛙就是绿色的,大海就是蓝的。。。完全不动脑筋的去照葫芦画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虽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悟到的教育方式,我想基本没哪个老师采纳。其实我想很多时候,现实中有很多自己不可控时,我们做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只有我们自己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会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会与各种人相处,有能力解决各种问题。
孩子到别人家玩,为什么叫也叫不回来?父母威胁孩子回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还记得那时心里的无奈,无助。女儿还小时,每天上午跟上班似的,总是会带她下楼找小朋友一起玩,可玩着玩着,就跟着别人回家,在别人家玩到吃饭时间还不愿走。多次事实证明,我家女儿属于那种宁可呆别人家让小朋友欺负也不愿回自己的家那种,当我苦口婆心的跟她讲道理,说好话,她根本当没听到。威胁她说,那我自己回家,你自己就呆别人家不要回了,那更是如她所愿。孩子在成人面前是一个弱者,成人仗着自己身高体力的优势,利用孩子依赖自己的心里来胁迫孩子,达成自己的意愿。强迫、威胁孩子,孩子要么抵触父母,和父母对立,要么屈从了父母,而变得卑躬屈膝。
作者的话:
我曾认为
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时候样子。
孩子需要竞争者,如果成人说“看哪个孩子吃得最快”,保证个个孩子都想吃第一名,这样的竞争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说明他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
。。。。。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以前“以为自己很懂”只不过是自以为是,静下心来才发现自己根本未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仅仅看到表象,没有看到本质,仅仅看到眼前,没有看到未来。我以为我懂孩子的心,其实我不懂他们的心。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岗前培训”和学习,否则只能把孩子养活、养大。
确实是,唯有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把孩子教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