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胡同:沈家本和枕碧楼

标签:
胡同金井胡同沈家本枕碧楼旅游 |
分类: 宣武区胡同 |
金井胡同:因沈家本门前有金井而得名。
金井胡同因沈家本而出名,虽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沈家本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
“其实,他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的人。作为清末维新变法中的修吏大臣,他是近代第一位称得上法学家的人,说他是我们法学的奠基者,如同说鲁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一样,其地位与价值相当,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
即使我们并不大懂得清末在他主持下修订十余部大法那些繁文缛节的法律条文,也弄不清他为锐意改革沟通中西而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数派”斗争的艰苦几何,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年代的久远让人感到实在有些过于复杂,或过于学术化。
但是,我们一般人都能明白的这样的一点:即几千年封建历史中残酷的凌迟、枭首等刑法,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废除的,凭此就知道他该是多么的了不起”。(《蓝调城南》肖复兴)
沈家本,生于1840年,浙江省吴兴人。他于光绪年间中进士,历任过知府、刑部侍郎、法部侍郎职务,辛亥革命以后,曾出任内阁法部大臣。他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法学家,清朝末年法制改革的倡导者。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清朝逐渐走向没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使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此时,清政府被迫修订法律,而沈家本就成为了参与修订法律的大臣之一。
黑洞洞的1号院门。院内共三进院落。
沈家本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住进了这所宅院。这一年他应光绪皇帝之召,从保定府回到北京荣任了刑部右侍郎。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下了金井胡同里被八国联军破坏得潦倒破落的吴兴会馆作为自己的宅院。
枕碧楼建于1905年,是东耳房扩展成的五间二层楼,是一座中西合碧的小楼,楼下是3间半正房,作为客厅之用。楼上4间是沈家本的书房,书房内藏有他毕生收集的5万余卷图书。“晚年的沈家本在这二层小楼上著书立说,写下了35种190卷的《沈寄簃先生遗书》和《枕碧楼日记》等一大批浩瀚的著作。”“只是那5万册书籍,如今风流云散,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枕碧楼的木制楼梯。
木扶手,油漆早已被岁月剥落
上得楼来。这里原是沈家本的书房,“是他藏书的地方,也是他写作的地方。”
在小楼上看看后院的房顶
从院外东侧的胡同里看到的枕碧楼
2009.09.28/10.13
金井胡同:宣武区,北起上斜街,南至达智桥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