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吉巷和李万春(19号22号)

标签:
旅游北大吉巷李万春 |
分类: 宣武区胡同 |
北大吉巷的19号和21号,是京剧名角李万春开办的戏班子长春社。22号是他们一家住的地方。
李万春(1911-1985),京剧老生、武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原名李伯,小名长顺,字鹏举,鸣举。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
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他除了接受家传外,还先后受教于徐德增、于德智、崔凤鸣、项鼎新等老师学《珠帘寨》、《碰碑》、《洪羊洞》、《逍遥津》、《斩黄袍》、《状元谱》、《盗宗卷》、《乌龙院》、《辕门斩子》等。
离开李宅不远的19号、21号院(旧时的8、9号),便是李万春先生创办的鸣春社科班旧址。
1938年,李万春在父亲的支持下办起科班,取鸣举、万春之号中各一字定名为“鸣春社”,共招收了两期学员,大概有200多人。
第一期学员按“鸣”字排,第二期学员按“春”字排,培养出不少京剧人才。
学员中就包括戏迷们熟知的谷春章(现代戏《红灯记》“磨刀人”)、张春孝(小生演员,曾饰演《白蛇传》“许仙”、《战洪州》里的“杨宗保”)等演员。大约在1948年时因经济困难,鸣春社科班停办。
19号是鸣春社弟子宿舍和练功房,院门上还有挂匾的地方,但院门非常小,建筑也比较简陋
门楼内地上的花砖
胡同里的邻居都很热心,告诉我这是李万春的房子,现在是他们的远房亲戚住着看房子,进去看也没关系。所以我两次进院,第一次屋中有人,第二次整个院子空无一人,院门却总是敞开着。
22号(旧41号),坐南朝北,为倒座式四合院形式,门楼是个细高挑的窄门楼,门上一个大大的福字。这处宅院子曾经是在京剧史上四大须生之首余派老生余叔岩的房产。后来,李万春之父名净李永利以4500银元购得此宅,和李万春四个兄弟一起住,大院名叫“四维堂李”。
菊花图案的戗檐
进得院来,便是一只可爱的大白熊,性格非常温顺
东西厢房的北山墙之间有一道障墙,中间是一道屏门,上面有很精致的雕砖花饰。
屏门背面的雕砖
从院子里就能看到外面骡马市大街上的联通大厦
院内正房(南房)房檐上的彩绘
从正房西廊的小筒子门过去,西边还有一个小院
西边内院里风格迥异的房子。
“院内三间坐西朝东的平房,青砖清水墙,砖券门窗,三角桁架合瓦顶,近代装修。整组建筑占地不大,房间紧凑,砖雕精致。从建筑手法分析,此宅约在二十年代经过改建。”(《宣南鸿雪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