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家胡同——老舍的“小羊圈胡同”

标签:
旅游小杨家胡同老舍 |
分类: 西城区胡同 |
曾经的小羊圈胡同,49年之后因名字不雅,被改名为“小杨家胡同”,旁边的大杨家胡同也是如此。
老舍先生曾在多部作品中提到过小羊圈胡同,如《小人物自述》《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这样描写这条小胡同:“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小杨家胡同西口在新街口南大街上,胡同口小得让人几乎发现不了。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葫芦嘴,窄小,又细又长
看上去象是死胡同,走到跟前才发现另有出路
老舍出生在这个小院(当时是5号院),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4岁。
老舍在自传体小说《小人物自述》是这么描写这个小院的:“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到我记事的时候,可是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两扇门的破旧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处的,大概的说,它们是瘦透玲珑,像画中的石头那么处处有孔有缝。自然这一点也无碍乎我们天天晚上把它们关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终年的老塌倒半截,渐渐地,它的砖也都被撤去有它用,于是它也就安于矮短,到秋天还长出一两条瓜蔓来,像故意率俏似的。”
“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房前是两株枣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么香。”现在只剩下一棵枣树了。
如今的院子已是翻建的,胡同里所有的房子,几乎都年轻得仿佛刚刚二八年华。
小院门紧闭,不知院里还有没有那一棵枣树
老舍形容的“葫芦胸”,可惜中间的两棵大槐树,早已不知去向了
小杨家胡同2号院,西城区保护院落
09.08.27
小杨家胡同:西城区平安里以北路东
附近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