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漫画家王荫华 邓勇 周汉中

标签:
漫画家方成中国漫画盐城中学王荫华文化 |
素描漫画家王荫华
人物简介:王荫华,1931年出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丰市文化馆专职漫画家。历任大丰县(市)政协委员、盐城市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漫画家协会副会长。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数千幅,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并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王荫华,1937年出生于盐城盐都区伍佑镇。幼年读过私塾,1946年—1948年曾在盐城中学读过中学,1948年下半年因时局动荡,被迫失学,辗转上海华顺码头做过小工。解放后,1950年王荫华因为良好的幼年教育而至盐城中学文艺专修班学习,两年学习后,王荫华于1951年来到大丰,在大丰实验小学干起了美术教师这一职业,而这一干就是30年。期间,他先后从教于大丰实小、新丰小学、大丰县中学、大丰县师范学校、大丰县南阳中学等数所学校。1984年,王荫华调任大丰县文化馆专职从事漫画创作至今。
在从教前,王荫华就对画画很是着迷,尤其对漫画情有独钟。他画过国画,出版过连环画,但因非科班出身,最初进行漫画创作时经常是“十投九不中”,所幸的是当时的报刊美术编辑相当敬业,对没有采用的稿件总是用铅笔在画作上批注或另写退稿信退回,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提出希望和建议。这对王荫华帮助很大,也促使他养成了重视技术磨练,认真绘制每一件作品的习惯。
1950年1月3日,王荫华的第一幅漫画作品终于发表在《苏北日报》上,这是报刊对王荫华创作的第一次肯定和鼓励,也让王荫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之后近60年中,他对漫画创作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漫画创作,平均每3天就有一幅作品发表,高峰期一年发表400多幅。迄今在《幽默与讽刺》、《华东画报》、《苏北日报》、《中国漫画》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漫画作品数以千计。
纵观王荫华的漫画作品,或辛辣讽刺,或幽默诙谐,但无一不秉承了“寓庄于谐”这一艺术特色。他用滑稽的方式把话说清楚;他善于运用漫画创作的表现特法,编有趣的故事、滑稽的活动情节,把所评的问题显示出来,使人看出画中表现的思想、见解。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方成这样评价王荫华的作品:因而但凡看过王荫华先生漫画作品的人都会在会心一笑之后或有所悟。
他的作品《把钱花在刀口上》用比喻的手法,讽刺公款吃喝,把公款放在食用的案板上用刀切,让人一看就明白是吃掉了。《双面绣》用比喻更简洁滑稽。《李家庄的变迁》用极简洁的形象变化,很清楚地揭示出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的眼睛》画的主题就是一句俗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表现手法奇巧、明白。
自新中国成立后,王荫华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可以说他是我国漫画家中的一位先行者。而今王荫华已年近八十,但仍每日坚持漫画创作,画画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年他都要画1000多张速写,创作上百幅的漫画作品。他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屡获大奖。作品《把钱花在刀口上》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作品《显影》被国家选送参加巴黎春季沙龙;作品《过桥》参加中日漫画家创作交流活动;作品《伯乐相马》在参加江苏省画展后被国家收藏。此外他的作品《差一点就扔了》、《急不可待》、《走马灯》、《危险的旅程》、《离不开的支撑》、《填补了空白》等在全国各项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中国漫画大展,获全国新闻漫画复评银奖2次,铜奖3次和在各种漫画大赛获奖50多次。《把钱花在刀口上》、《一心想着他人》、《观棋图》、《天仙配》等作品曾获我国美术大师叶浅予、华君武、方成等高度好评。有一批作品被分别收入《幽默画100家》、《世界体育漫画精选》、《中国漫画精品大观》、《中国水墨画邀请展作品集》等30多种中外漫画集。
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王荫华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也影响了一批人。我市著名书法家陈丹水、我国著名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剪纸艺术家陈竞都曾拜师于其门下。而在其影响下我市的漫画创作队伍更是群星闪耀,吉俊明、楚文厚、张涌泉、许健琼、陶浪白、邹进等作品也是时常见诸于全国各大报刊,大丰已然成为全国漫画创作的高产区。
王荫华说自己愚笨,常常拍肿脑袋都拍不出好漫画的“点子”,但自己能够做到的只是努力想好漫画造型,尽力画好每一幅作品,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对得起中国漫画事业。为此,王荫华在自己数千幅漫画作品中精心挑选了100多见整理成册,汇编成《王荫华漫画集》,此书由中国美术大师方成题序,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毋庸置疑,但凡看过王荫华漫画作品的人都会认为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王荫华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中国漫画先行者。我们祝愿王荫华先生在健康安度晚年的同时能有更多更精彩的漫画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