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金:在明博的那点事

(2010-08-12 17:12:34)
标签:

河北相声

明博相声

石家庄相声

杂谈

分类: 心情随笔

http://s7/middle/61fa5820g8996a289acd6&690&690

【明博按语】作为明博相声沙龙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的“成员心声”现在刊发第十二篇,希望通过这些年轻人自己的感悟和经历,表达成员一年来的心理发展轨迹,从中窥探整个团队的成长,更希望表达出沙龙对各界朋友的感激之情。

http://s1/middle/61fa5820g8d453f1b4e30&690&690
【作者简介】吴金,沙龙新生代成员骨干,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同时客串演出,后起之秀,与王敬轩同时加入。思想深邃,观点鲜明,文字丰富。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现在明博版《西游记》中饰演唐僧。

 

    去年的时候在论坛里看到了明博相声沙龙的名字,不知所以,也未曾关注。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同事们聒噪着去听相声,终于在确定没有约会的情况下和几个同事一起走进了开元茶楼。出将入相,说学逗唱,哈哈一笑,似像非像。

    乐呵完了,顶着寒风回家,路上发短信给一个学快板和相声的小兄弟,他说下周一起去看看;回家上网,本想看看等待的人在不在,却和明博有了第一次聊天,简单说了说观后感,总体来说感觉很好。谁承想,这竟是最后一次去开元。

    有点事,第二个星期没去,但听说小兄弟和沙龙联络上了,也听说了明博的苦衷。

    这件事后来被称为“开元事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轻而易举颠覆,境况和心情可想而知。看着一群里的聊天,总想安慰几句,可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明博和我私聊的时候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有提到了一些事情的经过。其中不免牢骚,但是能感觉到他的苦衷,他说也在联系新的场地,争取不间断演出。明博提到一起加入,我实在想不到能帮上什么忙,也就一直没有定论。唉,人心百相,出入无常,自编自演,混个模样。

    演出果然没有中断,第二周,明博相声沙龙的条幅已经挂到了京剧团的梨园剧场门上。这次和朋友一起去的,主要演员都很卖力气,最后一排都能看到何凯脑门上真真的汗。小兄弟王博鹏的数来宝的功夫有点模样,包袱抖的也有所进步,或许涅槃重生别有一番滋味吧。朋友出来一个劲打听以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演,还要看。尽管后来没怎么见过他,我心里就觉得,这票没白买,至少不是糟钱。

    也是这场演出,第一次面唔了王敬轩,一个才子,一个玩家,一个古典生活品质家。

    后来,沙龙开辟了御茗轩场地,两个场子来回听,这段时间也是我最低谷的时间,被人甩,被人辞,什么都赶上了。甩完了,辞完了,一个猛子扎进演出现场,没心没肺地傻乐呵两个小时,回家再去品味万千滋味,想来也挺有意思,打翻了五味瓶,看惯了真假型,约好周公数来宝,抬头一看早天明。

    不记得第几场开始,明博叫我去排练现场,后台比前台热闹多了。对词的一个比一个声高,对完了互相说说活,再找别人给说说,恭恭敬敬欠身,尊一声老师,于是很多老师都冒出来了,“你刚才啊……”。

    在御茗轩的一次,散场已经十点半了,在一间小屋,所有人一边整理衣物,一边听何凯说活,那真是一丝不苟啊,一个草根团体,一个没有分配的团体,都能这么晚耐心地总结学习,如此以往,必有前途!从那时候开始,我也逐渐学到了很多相声的理论。只是当时过多的用来感叹人生了。相声小剧场,人生大舞台,说学逗唱全在自己掌握,给的足,自信充满的时候观众就能响,观众响了,自己的余地也就大了。一场大戏笼浮生,旦末生净丑亦争,谁出谁入钱多少,戏里戏外我当能。

    活的精细随不及专业,可也丝毫没有马虎大意。一次总结之后,茶水服务正式启动。在梨园剧场倒水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剧场倒水能看到一些演员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观众的表情、心态,甚至是个人的习惯。要说明博相声沙龙的观众,真是好观众。一个成长中的团体,观众丝毫没有过分挑剔,反而是极大的宽容和理解。每次倒水,观众都特别客气,这一点足以让人慰藉。记得有一次,开场板的孩子忘词了,台上台下顿时紧张起来,生怕观众退票或者喊倒好小演员下不来台,可观众没有这么做,却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孩子,当时的感觉真是感人,从心底里感谢观众。后来,还好小演员记起来了,一切如常地进行下去。

    明博却说正是观众太好了,太宽容了,我们缺乏危机意识。

    一个周五的晚上,结束了桥东的演出,在路上,我被确定和王博鹏一起参加下周一的一次演出,我给他量《数来宝》。兴奋和紧张拧在一起反倒平静了许多,没有多想,回家就上网找原版的视频,看!看了几次,感觉以前光听个“声”,连听带看才是“相声”。这个段子入活后有几番故意出题而又被捉弄,进而情绪高涨地反驳和反讽的内容,每次的情绪和语气、动作实难把控,要是完全一样了,几番下来观众不是困了就是晕了。听了几遍,我发现有一种阶梯型变化,但是变现出来着实不易。那段时间上下班总习惯了一个人挤眉弄眼、自言自语。你笑我癫疯,我一言不吭,我扭头看你,你买醉三更。

    等到第一次上台,眼镜一摘,穿上大褂。上了台,尽力体会角色中的人物,好在没有忘词。喜欢是真喜欢,可又真的是不简单,在台上虽然没有紧张地发抖,但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是拿捏不准。后来何凯老师给指点了很多,方才明白这其中有很多的道理,虽然一无所知,还是很有兴趣探究。

穿上大褂,就跟不是自己了一样,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能跟着词走,把自己那点花花肠子,那点感慨都往外露,没皮没脸就好。

    来的时间不长,收获不能算少,有相声,有道理,有交情,有感动,也有感触。

    沙龙的未来一定是所有成员戮力同心的圆满功德,正所谓:

    郑国借东力博鹏博林岂能何凯

    培岩居敬轩明博明洋怎可刘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