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报:相声有时让我悲痛

标签:
河北相声明博相声石家庄相声河北青年报文化 |
分类: 媒体报道 |
http://s5/middle/61fa5820t8801675aaec4&690
白天他是一名小科员,正襟危坐写材料、研究文件。轮到他讲话时谨小慎微,不苟言笑。晚上他换上大褂布鞋,拿上折扇便“贫”开了,妙语连珠时常引来哄堂大笑。他便是石市明博相声沙龙的“龙头”——李明博。一个本该研究“白马非马”理论的哲学硕士,却带着一群揣有相声理想的“草台班子”逢台便唱。
http://s10/middle/61fa5820t880153d70c39&690
■本报2010年4月23日A18版报道了明博相声沙龙演出的相声版《西游记》
报道回顾
明博相声逗乐石家庄
郭德纲火了,当大家顺口便能说出几段他的经典语录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石家庄正有一个叫“明博相声沙龙”的组织在酝酿诞生。2009年9月19日,明博相声沙龙在省会大名人茶社宣告成立,他们并非职业相声演员,其中有学生、白领、装修工人……
仅4个月,明博相声大会第9场演出开始收取十元茶水费,但观众依旧不减,自此他们开始“试金”石家庄相声市场。
http://s9/middle/61fa5820t7400237c4208&690
■穿上大褂的李明博(左)“逗”开了
现状探访
确实火了
“您家住哪啊?”
“我家啊,南二环、北二环交叉口。”
“南二环、北二环……嘿,直来直去,你家这是烟囱啊?”
……
“瞧您这一头汗,压力这么大?别成富士康第十二个员工了。”
21日晚,在石市御茗轩茶楼,记者见到李明博时,他顾不上多说两句便匆忙走开,“您先等着,马上有我的节目。”
一身行头换身后他变了模样,“又说错了,一会儿开会得说说。”候台的李明博依旧闲不住,盯着台上的演员左挑右挑。直到十点演出结束,记者才和他搭上话。
明博相声沙龙中的成员都非职业演员,来自不同行业,24人中最大的30岁,最小12岁。因为大家都有本职工作,所以平时的演出、切磋只能等到周末。“累,周一到周三正常上班,周四创作剧本,周五周六排练演出、开会纠正、侃到晚上12点回家。”李明博说他的生活很固定,那就是每天都显得忙忙碌碌。由于整个团队只有李明博一人管理,有时他会感到力不从心。
从最初哪个茶馆招呼他们便奔哪里,到现在每人收10元的茶水费,他们仅用了4个月,但观众依旧不减。网络、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市民知道了他们。
然而谈到这些,李明博却说:“是非常‘火’,不是火爆的‘火’,是上火的‘火’。因为关注越多,压力就越大,怕对不住观众啊。”
“赚”了
李明博本科学的是政教专业,英语4级考了7次都没过的他,竟顺利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主修哲学。
这些都与相声“风马牛不相及”,当时的李明博只是在学校的“曲艺工作室”做个“小头儿”,天天组织学校相声团体公益演出。
虽然,现在他们的演出每场每人会收10元的茶水费,但李明博坦言分文没挣:“演员的演出都是义务的,有时我们还要补贴场地的水电成本。”而对于这么折腾图个什么?李明博只说了四个字“喜欢、坚持”。
在他看来,这段时间十分锻炼组织能力和意志力,“除了钱什么都赚着了,朋友、爱好、责任心、坚持,这些身在其中的人都能学习到。”
人物对话
曾遭遇“被收费”
■记者:说相声和工作有冲突吗?听说您还拒绝过媒体采访?
■李明博:有冲突啊!起码精力上是有冲突的,感觉每天都很累。因为媒体采访多安排在工作日,而我们只在周末有时间,所以常会拒绝。为此一些媒体不理解,认为我宣传你,你还拒绝我。(笑)
■问:沙龙成立初期,您曾设想,沙龙成立三年后转为市场化操作。但实际上从成立到收费仅过了4个月,为什么?当时整个团体具备了市场化操作的可能了吗?
■答:说实话当时并未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收费也并非沙龙主动。那时候正和茶楼合作,经营和收费与否主要他们负责,演到第9期时,他们开始收茶水费,我也是到那儿才听说。茶楼经理认为,我们的水平达到收费标准了。
■记者:也就是说你们“被收费”了?
■李明博:对,当时心里特没底。你想想,观众大老远跑来听公益相声,来了却发现还收10块钱,搁谁也不愿意。
结果却出乎意料,观众有增无减。虽然收费了,但我们的宗旨没有变。首先是票价低廉,基本属于成本价位,即便到现在,我们的水电成本费依然维持不了。第二,演员一分不拿,因为也没钱可拿。
“开心的相声有时让我悲痛”
http://s2/middle/61fa5820t880164517551&690
■演出时的李明博
■记者:相声原创剧本很重要,在这方面怎么下功夫?
■答:对,原创非常不容易,这也是我坚持的理念。一般是由我出大概意图,然后交给何凯和赵景光,他们写完后再传给我审稿,排练过程中再不断改。
■记者:这样创作会不会粗糙?
■答:肯定的。之前有个叫“高尔基”的网友,经常给我们挑刺儿,话语特别犀利。但话是冷的,心是热的,我觉着有道理,便主动给“高尔基”夫妇永久免票权,专门来给我们挑刺儿。
■记者:像这样的声音恐怕不会少。
■李明博:对,越出名大家的要求越高。有时也想过该坚持还是放弃。有时会遭遇一些人士的不理解、讥讽、甚至谩骂。你不火,有人骂你没能耐。你火了,有人说你瞎折腾。开心的相声有时让我悲痛。
■记者:以后如何打算?
■李明博:无论怎样,我都会带领这些年轻人一起坚持下去,希望能将明博相声打造成石家庄的一个文化品牌。现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每周六晚固定在梨园剧场演出,欢迎市民前来观看。
观察旁白
很安静的相声演员
采访前,我做了最坏的打算,人家是相声演员,采访难免会被牵着走。
但或许是实在太累,或许是本身性格使然,李明博其实是个很安静的人。
在他身上能看到一种性格叫做坚持,公务员的身份、相对稳定的工资,却偏偏要挑个头,带着一群80、90后说起了“粗糙”的相声、四处借地方免费演出、等待观众的拍砖……
“要想成角儿,就得自个成全自个。”或许只有《霸王别姬》里的这句话,能解释李明博到底在追求个啥。
河青印象
河青新闻成创造源泉
“打心眼里感激《河北青年报》,也佩服贵报对媒体责任的坚守。尤其是你们对百姓民生的关注。现在我们每天都会看《河北青年报》,不少新闻都是我们改改糅到相声段子里的,这也成了我们的创作源泉。”李明博说。
李明博真诚地希望,今年记者节还能为《河北青年报》演专场。
■文/记者黄亮
■摄/本报记者任全军
寄语河青
快乐来自坚守。希望媒体工作者也能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责任中感受公正、公平的力量。
(河北青年报2010年5月28日T5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