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泰安市2016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竦峙(zh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B.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C.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二、(8分,每小题2分)[来源:学科网ZXXK]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
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7.对选文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C
8.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9.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个地主家都呆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10.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三、(6分,每小题2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1.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米。
13.对文中引用张鷟的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四、(8分,每小题2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6.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⑤⑥
17.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五、(6分,每小题2分)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第Ⅱ卷(表述题
六、(10分)
21.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云”字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请写出三句。(3分)
22.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3分)
(1)泥菩萨过河——
(2)哑巴吃黄连——
(3)徐庶进曹营——
23.用一句或几句话补写出结尾的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不超过20字)概括第一段。(4分)
①当地时间4月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话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项,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②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儿文学奖”。
③曹文轩曾创作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曹文轩曾说:“《草房子》的主人公就是小学时候的我,《青铜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学时候的我。”作为中学生,我们未必都要走曹文轩的文学道路,但他的话却能给我们写作文带来有益的启示:
七、(14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来源:学科网ZXXK]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
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译文: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4分)
答:
八、(16分)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2)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3)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4)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6)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
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7)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来源:Z§xx§k.Com]
(8)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9)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0)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2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不超过50字)(4分)
答:
28.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对第(3)段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答:
29.第(7)段作者引用登山报道的事例,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
30.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答:
九、作文(4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
,以你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1.B 2.C 3.D 4.A 5.B 6. C 二、7.D 8.D 9.B 10. A 三、1l.C 12.D 13.A
四、14.B 15. A 16. D 17. C
五、18.A19.B 20.C
【评分】每題2分,共40分。
第II卷(表述题共80分)
六、[10分]
21.[答案】举例:(1)白云千载空悠悠。(2)直挂云帆济沧海。(3)白云生处有人家。
【评分】每句1分,共3分。出现错别字该題不得分。
22.答案】(1)自身难保。(2)有苦难言(有苦说不出)。(3)—言不发。 【评分】每题1分,共3分。出现错别字该題不得分。
23.【答案】补写的文字:作文要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概括笫①段的内容: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评分】每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七、(14分)
24.答案】(1)到;到……去(2)详细(3)原因,缘故(4)全,都 【评分】每词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5. 【答案】(1)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2)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3)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6. 【答案】(1)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2)智捉盜葱者。(3)武阳境内,路不拾遗。【评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三条得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
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給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张允济评判,张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详细地讲了出了事情的始末。张九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服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良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e”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萆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夜里赶路的行人,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他的政绩尤其卓著,远近的人都称赞张允济。
八、(16分)27.
28. 【答案】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29. 【答案】成功登上珠穆拉玛峰、拥有先进的通讯手段的勇敢者象征“城市”;遭遇的暴风雪象征“旷野”。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城市不能战胜旷野。
【评分】4分。意思对即可•
30.【答案】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分谢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例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領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评分】4分。共两条,毎条2分,意思对即可。
九、作文(40分>
31.【评分】从表达、内容、书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四类卷。
综合评分表:
项目 类别 |
表达 (20 分) |
内容 (15分) |
书面 (5分) |
总分 |
一类 |
20 - 20 分 |
12-15 分 |
4-5分 |
32 -40 分 |
二类 |
11-15 分 |
9-11 分 |
3 -4分 |
24 - 32 分 |
三类 |
6-10 分 |
5-8分 |
2-3分 |
16-24 分 |
四类 |
5分以下 |
4分以下 |
2分以下 |
15分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