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杂谈 |
分类: 语文家园 |
宁波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上。
一、书写(5分)
二、积累运用(3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4.名著阅读。(6分)
5.根据要求,完成任务。(6分 )
爸爸买了智能手机,他听说用WiFi上网会有风险。请你根据知识卡片提供的相关信息,告诉爸爸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求表达合理、得体,字数在80字以内。
(一)满足的人的衬衫(18分)
(意大利)卡尔维诺
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
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童话·故事
6.“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5分)
◆童话·语言
7.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3分)
◆童话·形象
8.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4分)
▲
◆童话·意义
9.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该不该让家长陪读(14分)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10.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3分)
1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12.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4分)
▲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5分)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的发言作出分析。
(三)(18分)
【甲】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译文: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答:
(四)(5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
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四、写作(60分)
21.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宁波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语
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运用(30分)
1.(1)盔(2)溺(3)蓄(4)谱(4分,每空1分)
2.
3.
4.
我选B。【示例1】章鱼(枪乌贼)的下颚骨撞进了“鹦鹉螺”号的轮叶,使其不能行动。全船的人与章鱼展开了搏斗,当章鱼正要将尼德•兰咬为两段时,尼摩船长用斧子砍章鱼两排巨大的齿牙,从而救了尼德•兰,说明尼摩船长是一个勇敢无畏、关心船员的船长。【示例2】尼摩船长和船员们跟章鱼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战胜了章鱼,却失去了一位同伴。这个悲壮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要勇敢无畏。
我选C。【示例1】周进苦读几十年,却连秀才也没考取,当他走进贡院,痛哭不止,满地打滚,口吐鲜血。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醉心功名,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双重扭曲。【示例2】周进参观考试的贡院,痛哭不止,口吐鲜血,可当他听说众人愿意集资帮助他,他连连磕头,竟又能说能笑,从中我看到一个畸形的扭曲的灵魂,可悲可叹!
我选D。【示例1】当柳三下不愿演禿头的伪军连长时,秃鹤承担了这个任务,刻苦排演,演得十分精彩。秃鹤战胜了内心的自卑,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示例2】因为头秃而被称作“秃鹤”的他,一直渴望平等,希望融入集体并被人重视。当无人演秃头的伪军连长时,他主动提出让他来试试。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与理解。在现实中,我们也会遭遇像秃鹤一样的困境,应向他学习,直面孤独,突破困境,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6分,各3分,情节叙述2分,人物形象或阅读感悟1分)
5.
三、阅读理解(55分)
(―)(18 分)
6.
7.
8.
9.
第一层:仅从内容表层理解,理解肤浅,表述较笼统•(1-2分)
【示例】我认为国王没找到衬衫。故事的结尾写得很清楚,国王终于找到一个对于现状完全满足的人,却发现这个满足的人并没有衬衫。
第二层:从“衬衫”象征意义层面理解,理解较浅层、较单一,表述较有条理。(3-4分)【示例】我认为国王(可能)找到了衬衫。国王虽然没找到物质意义上的衬衫,但是他找到了精神上的“衬衫”,因为他从小伙子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足常乐,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基础。
第三层:从“衬衫”象征意义层面理解,理解有深度、多角度,表述有条理。(5-6分)
【示例】我认为国王(可能)找到了衬衫。神父对生活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唯有小伙子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国王虽然没有找到物质意义上具体的衬衫,但是他在一次次寻找中,真正理解了 “衬衫”的象征意义,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人性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精神的满足快乐耍比欲望的追求更能让人快乐;满足是人的自我感受,权力、地位、物质等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以;真正的满足、幸福与快乐。
(二)10. (1)C (2)B (3)A (3 分,各 1 分)
11. B (2 分)
12. 【示例1】我选择刘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首先,他引用孟母三迁的典故,来肯定孟母的做法。接着,他引用相关言论,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然后,从陪读对孩子品行修养、家庭氛围、学业等方面的影响来证明自己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另外,他还联系现实生活,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示例2】我选择李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1) 他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使行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⑵他关注生活现实,引用“啃老族”等社会现象,论证陪读的弊端,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⑶运用两个反问句来增强论证的力量,引发读者的思考。⑷他的论证逻辑严密。比如,他先提出观点“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出家长包办的生活现象,得出这样做会导致的后果,使观点鲜明并有说服力。(5)李同学以辩证态度表达观点,“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 类似这样客观而辩证的表达,让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观点。【示例3】我选择张同学的发言,他是这样做到的:⑴他现身说法,联系自己父母陪读的做法,表现他与父母相处时的融洽,具有现实意义,更有说服力。⑵他的发言更加理性和辩证,强调陪读重在“读”,要注重方法,以促进孩子和家长一起成长。(4分,有理有据3分,表达流畅1分,酌情给分)
13.
【示例】⑴李女士包办孩子的生活小事,不利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⑵李女士放弃了事业和追求,没有工作成绩,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⑶李女士把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不相信孩子,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⑷李女士没有读懂孩子,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⑶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没有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6)李女士陪读没有讲究方法和艺术。(5分,答对三点给5分,
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一点给1分。要明确、清晰,酌情给分)
(三)(18分)
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
15. D (2 分)
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18.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四)(5分)
19.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
20•【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
四、写作(60分)
21. (60分)评分参考
评分 |
文章 |
一类 (60—54分) |
切合题意;写作目的明确;思考充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选材精当,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表达精当,语言流畅。 |
二类 (53—45分) |
符合题意;写作目的较明确;思考较充分,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真实:选材合理,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较清晰;表达较准确,语言通顺。 |
三类 (44—36分) |
基本符合题意;写作目的较模糊;有一定思考,中心基本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实;选材基本合理,有一定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
四类 (35—0分) |
不符合题意;没有写作目的;基本没有思考,中心不够明确;感情虚假;内容空洞;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不通顺。 |
说明:(1)拉开档次,给好文章打高分。
(2)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扣分,最多扣2分。标点使用错三处扣1分,最多扣2 分。常用词语使用出现两处错误扣1分,最多扣3分。病句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3)文中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扣2分。
(4)字数不足500,每少50字扣2分。
(5)不写题目,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