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1.(2分)D。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è;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è;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2.(2分)A。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折。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轻重不明。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用错对象。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3.(2分)B。A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4.(2分)C。A句应提取为“我市举办城市推介会”;B句应提取为“《咏柳》描绘姿态”;D 句应提取为“能够品尝龙井茶是享受”。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5.(3分)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lǚ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xiāo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
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tài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kān,更不会丑态百出。
|
|
|
|
|
|
|
6.(4分)旅、嚣、泰、堪(各1分)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⑶
⑺问渠那得清如许,
7.(9分)⑴不知秋思落谁家;⑵忽如一夜春风来;⑶山光悦鸟性;⑷而伯乐不常有;⑸天涯若比邻;⑹柳暗花明又一村;⑺为有源头活水来;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8.(8分)⑴(5分)【示例一】标题:圆梦之旅;含义:画面中,父子俩(师生二人)乘坐以书籍为帆的飞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分)【示例一】我刚才正在看书。老师发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吗?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9.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策之不以其道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10.(4分)⑴延:请;⑵益:增加;⑶恚:恼怒;⑷已:停止。
11.(2分)C。
12.(6分)⑴(2分)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13.(3分)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
15.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16.推敲词句,回答问题。(5分)
17.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4分)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4.(4分)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15.(4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析2分,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扣1分。
16.(5分)⑴(3分)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科学创新的基因”,扣1分。
17.(4分)“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木刻猴子
林文义
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5分)
人物[来源:Z#xx#k.Com] |
对待“木刻猴子”的[来源:Zxxk.Com] |
||
行为 |
情感 |
观念 |
|
“祖父” |
▲ |
▲ |
顺从传统 |
“父亲” |
摆上神案 |
纠结 |
▲ |
“我” |
▲ |
不满 |
▲ |
19.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
分)
20.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3分)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5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18.(5分)行为: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情感:钟爱(怜爱);观念: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
19.(4分)示例: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20.(3分)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21.(5分)示例一:“有耳无嘴”的弊端,在于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开诚布公的交流。大街上围观暴行、会议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过都是实例。它理应遭到抛弃。
三、作文(60+3分)
22.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三、写作(60+3分)
22.(1)“内容”“语言”“结构”评分表
类别 |
内容 |
语言 |
结构 |
一类文 54—60分 |
立意新颖,选材精当,逻辑性强,内容生动具体。 |
能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达写作的意图。语言生动流畅,没有明显病句。 |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
二类文 48—53分 |
立意较新颖,选材适当,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
生动顺畅,偶有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2个)。 |
结构较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处理得当。 |
三类文 42—47分 |
有较为明确的主题,立意一般,选材尚可,内容较为具体,有可读处。 |
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3个)。 |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处理较恰当。 |
四类文 36—41分 |
能看出立意,选材一般,内容不够具体。 |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明显病句不多于4个)。 |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详略处理欠恰当。 |
五类文 31—35分 |
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洞。 |
词不达意,病句多(明显病句多于5个)。 |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不会分段。 |
六类文 30分以下 |
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洞,不知所云。 |
文理不通,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病句太多。 |
没有条理,看不出结构,看不出是一篇文章。 |
(2)书写美观得体,3分;书写规范工整,2分;书写一般,能够辨认,1分;书写马虎潦草,难以辨认,0分。
说明:
1.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分。阅卷时应该根据具体作文合理把握,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
2.为鼓励学生创新,对作文中能有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亮点的(立意深刻有新意、材料别致、构思精巧、感情真挚动人、文采斐然、意象传神、文化内涵丰富等),可在原等级上增加一至两个等级。
3.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如写剧本须合剧本要求),否则降低一个等级评分。
4.每少50个字扣1分,少于250个字,原则上只能评为五类文以下(含五类)。错别字每3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扣1—2分。
5.作文如果被确认为超过1/2是抄袭的,不超过36分。
注意:
1.作文阅卷老师要浏览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以防个别考生抄写阅读材料。如果抄写阅读材料达1/2以上篇幅,视字迹10分以下给分。
2.中考作文是水平性兼选拔性的考试作文,是初中生的作文,是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成的作文,不能以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为标准来评分,也不可以写得最好的作文作为评判满分的依据,而应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作为评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