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标签:
教育中考试题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
2.
3.
4.
衣带渐宽终不悔,
5.
山水之乐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 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 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 |
词语解释 |
句子翻译 |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 |
水波不兴
兴: |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 |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A. 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 船舱有八扇窗, 且都可启可闭。
C. 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 D. 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 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译文:
11.
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
常找高手过招
C.
善于知识迁移
12. 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4分)
答: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 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約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báshè ___
14.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
15 . 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答:
16.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 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 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 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 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19.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
20. 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答:
21.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答: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23. 板报栏目一 弄堂游戏我介绍(4分)
弄堂游戏的特点:(1)
弄堂游戏的益处:
24. 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3分)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答:
25. 板报栏目三 献计献策我出力(4分)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 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
四、写作(60分)
26.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1)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默写
1.晓驾炭车辗冰辙
二、诗歌阅读
6.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三、课内文言文
8.苏轼、起、(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四、课外文言文
10.(他)常常坐在临安的店铺中看(人家)下棋。
11. AE
12.棋局胜利的喜悦、得到夸奖的高兴、悟出下棋方法的愉悦
五、现代文一
13.跋涉手
15.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
人们赋予面最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17.这段文字可以放在第2段末。这段文字阐述了距今1000年前面条在欧洲出现的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是阐述面条的历史,与第2段的内容相同。此外,这段文字中“又抻秘地出
现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的“又”“另一端”是相对于第2段中说明的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来说的,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也照应了第3段韵首句“面条横跨亚欧”。
六、现代文二
18.(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
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2.【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善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
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
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
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七、综合运用
23.特点:(1)需要集体完成(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2)游戏道具可自制
益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4.描述清楚画面,运用修辞即可
25.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