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2015-05-27 15:38:40)
标签:

教育

中考复习

分类: 语文家园

盐阜中学  初三  年级 语文 集体备课教案

初备人:     二稿审核人:             课时        20 152  28

   

图文转换

课型

复习课

2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题的类型。

2.掌握图文转换题目的解题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图转换题的题型设置及答题指导

教学过程

三次备课

【真题再现】

2014·四川省泸州卷】

20.以下是某市近三年市民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细读后回答问题。(3分)

阅读情况

所占比例

时间

图书阅读

报纸阅读

期刊阅读

数字化阅读

(如网络阅读)

阅读人数

 

2011

56.3%

59.4%

48.5%

34.6%

75.9%

2012

55.7%

58.2%

45.2%

40.3%

76.3%

2013

54.3%

52.7%

38.3%

50.1%

77.7%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0.3分)传统纸质方式阅读率下降(“图书、报纸、期刊等阅读率下降”也可,只答图书、报纸、期刊中任意一种阅读率下降不得分),数字化方式阅读率上升,市民阅读人数在逐年增加。(一点1分,共3分。)

2014·浙江省宁波卷】

3.右图的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说说标题“借‘光’”的妙处。(2分)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3.漫画标题“借‘光’”巧妙借用了“凿壁借光”这一典故(成语),将“世界读书日”比喻成一束光,号召人们多读书,多学知识。

2014·山东省东营卷】

4.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4.答案示例: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左边是一个人,总“想在这里栽树”,在地上依次画四次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边是另一个人,与左面人画圈相对应的是,栽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当前者在地上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画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互相对比照应,辛辣地讽刺了只空想而不实做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   评分:内容、特点1分,寓意1分,成语使用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

图表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开放性题型,现已成为一个热点,倍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命题呈现多元化,立意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读图:现代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图形出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这众多图形中,图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等,它们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标具有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等特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创新表达等能力。其内容有解说图标含义、解析图标创意、阐述推荐标识理由、探求徽标共同信息、分析取名含义和喜欢理由等。

读表:读表题一般通过看表格来得出现象、结论、建议等。

漫画:是夸张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特殊,有些漫画并非一下子就能弄清其讽刺的现象或揭示的道理。漫画题要考查的内容有:①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它往往提示了内容或画旨。②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漫画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通过直观形象来说明道理的,因此,分析漫画的形象是理解漫画的另一个关键点。③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变形,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其夸张的手法。④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就只能借助于文字语言。所以,若是碰到带有文字的漫画,就要对画面中的文字进行解读,明了漫画作者想借助于这些文字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信息,文字和漫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⑤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看懂漫画,不妨将漫画的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把握漫画的要义。

图文转换题的题型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

        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文转换题;

        3、(漫)画文(字)转换。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

     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两种

【解题方略】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题干要求。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干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表文转换题】

1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

无所谓

不需要

做了

无所谓

没有

小学

37.3

33.6

29.1

30.7

27.3

42

初中

38.1

33.4

28.5

35.2

32.7

32.1

高中

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结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答题技巧:

   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题思考:调查什么?情况如何?把相关词语圈划出来。

【解析】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另一条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答案】(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3: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

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

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总结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4: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      

答案: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解题注意事项: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5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黄海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 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黄海中学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这一倡议通过腾讯微博平台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根据下面图表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光盘行动腾讯微博平台关注度走势图

 答案示例:“光盘行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网民强烈关注。【迅速(短时间内)”1,广泛(强烈 )1分】

方法指导:

读图:首先学会明确研究对象、关注横纵结合、抓住线条走向来捕捉显性信息,如“光盘行动”是研究对象,然后寻求发现隐性信息,结合横纵坐标和线条走向分析“短时间”、“强烈关注”。

表述:答题规范,抓住分值,准确表述。

【会徽】

6.下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请你说说它有什么含义?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方法指导:

读图:首先学会关注构图线条图案、抓住数字、文字、字母来捕捉显性信息,然后再结合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宗旨,或者是行业特色、活动主旨,由表及里、联系生活来理解徽标的象征意义,寻求发现隐性信息。

表述:答题规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挖掘寓意丰富的主题。

答案示例:北大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设计,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解析】相对于“文本”而言,“图表”属于以符号为主的直观材料,包括统计图表、漫画、徽标、纪实图片、读书卡片等。因为图表材料丰富多样,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以图表为材料命制中考题,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积极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要求。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图表题”近几年来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并逐渐“挺”进“综合性学习”。解答此类题,应仔细研读图画、表格,弄清它的内容,然后联系生活去探讨主题。

7右面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说说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理解。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答:图形由地球、水滴、水(手掌)三个部分组成。寓意: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

 8:下图是 绿色食品 标志图,请说说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理解。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答:标志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

这一标志象征着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图文转换题】

9:【2014·山东省济宁卷】52014916日,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将在我市举行。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3分)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9.答案:“荷花”象征清香、美丽、美好;喻指此次运动会各项之精彩及山

东体育事业美好的明天。评分:共3分。象征义答对1分;寓意答对2分。

意思对即可。

例10: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右边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图

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方法指导:

读图:首先学会明确研究对象、抓住配值大小来捕捉显性信息,如“如何处理废旧电池”是研究对象,然后寻求发现隐性信息。

表述:答题规范,抓住分值,完整表述。

答案示例:大多数人把废旧电池当垃圾扔掉,只有少数人将其投入专门回收箱(极少数人将其存放在家)。

【漫画题】

1.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含义。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往往提示了漫画的内容或画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首先要看漫画的标题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11:【2013·江苏省无锡卷】

20.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6分)

漫画题目:适当弯曲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漫画所表达的观点,并对观点作简要的论证。(字数100字左右)

答:                               

20.观点:条件(情况)变化了,思想和行为方法也要随之变化。论证略。  解析:此题考查对漫画主旨的把握。完成时,要把漫画的标题和漫画本身结合起来思考。图中的两个形象,一个根据架子的高度,调整了自己的弯曲程度,最终通过了架子。而另一个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结果一头撞上架子。结合漫画的标题“适度弯曲”,可以知道此漫画就是希望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变通。

2.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漫画画面的重要特点是简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特别是由几个画面构成的组合漫画,更应注意各画面之间的联系,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12:【2014·江苏省常州卷】

4.例句是为图2配的说明,请借鉴这一形式给图1也配上一句有警示意义的话。(2分)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例句(图2说明):刀剑逼迫下的誓言。未必是真诚的表达。

1说明:                

                           

4.示例:(1)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会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2)嘲笑别人的时候,却被别人笑掉大牙。(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如果未结合漫画,酌情给分,如:我们不要嘲笑别人;嘲笑别人是不对的,得1分;如果误解漫画含义,如:假牙掉了,会被别人嘲笑;或只是描述漫画组成部分,如“图上有一张嘴和一副掉了的牙齿”,不给分)

3.联系漫画中的文字来理解漫画。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只能借助于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13:【2014·河南省卷】

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5分)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2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2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2分)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方法指导:

读图:首先学会明确研究对象、关注画面内容、抓住画面细节来捕捉显性信息,如“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是研究对象,然后再联系生活,类比联想寻求发现隐性信息。

表述:答题规范,按照顺序,运用说明性语言,客观描述。

 

4.透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人物、行为或场景进行变形和夸张,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夸张手法,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表达的寓意所在。

14:【201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5.仔细观察漫画《寸步难行》,写出它的含义。(2)[来源:Z|xx|k.Com]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寸步难行

方法指导:

读图:首先学会关注画面内容、抓住画面提示语来捕捉显性信息:“失信者,黑名单”,然后再结合生活,理解弦外之音寻求发现隐性信息。

表述:答题规范,运用概括性语言,挖掘主题。

14揭示了当今社会失信者被列入黑名单,在生活中寸步难行的现象。告诫我们要讲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评分标准:(2分)指出现象1分,写出寓意1分。

15: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

评分标准: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之处,符合比喻句要求得2分;切合题意,准确揭示漫画的主题得2分。

 总结:漫画通过标题、画面、文字、夸张手法点明寓意,我们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看懂漫画,不妨将漫画的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同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要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理解、把握漫画的要义。

【课堂演练】

1.201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2)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示例:传承良好的家风,引领一代代人健康成长。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013·浙江省杭州卷】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3分)

                                     

 示例:三个在车站维持车站秩序的志愿者,身着朴素大方的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校服,肩佩鲜艳夺目的绶带,面豆类灿烂如花的笑容,演奏着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进行曲。

3.2013·山东省东营市】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3分)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

用上一个成语。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答案示例:漫画中有七个树桩,中间一

棵小树,一人手拿绳子坐在中间的一个

树桩上发呆,他望着眼前这棵高不盈尺

的小树一筹莫展,原本用绳子栓到树上

自尽的想法落空了。画下有一行字

有足够的理由活下去。漫画构图清晰,

构思自出机杼,从人要自尽而不得的角度,反映树木被野蛮砍伐、生态遭到严

重破坏的现象,令人发指而又发人深思。

评分:答对构成内容、特点得1分,答对寓意得1分,成语使用恰当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能力,根据漫画中出现的情景,合理想象,因

为小树太小,使他无法自杀,从而会想到大树那儿去了。便能解释此漫画的寓

意。

4.2013·四川省达州卷】 漫画阅读。(5分)(1)漫画提供给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

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3)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2)对漫画反映出来的现象,请任选角度简单发表你的看法。(2分)

                                            1)家庭贫困学生学费减免名单公示后,(1分)在减免名单下两个学生在议论,(1分)获得减免的同学羞愧而走。(1分)

2)观点提示:行善也要注意技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校公示的方法欠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2分)

5.【2013·江苏省苏州卷】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3分)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1)母:    该睡觉了!     子:            

(2)母:                子:           

1)再玩会儿。(2)该起床了!再睡会儿。

 

教学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