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2011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课外诗词鉴赏(二)

(2012-05-21 21:13:30)
标签:

导学案例

校园

分类: 语文家园

2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答:                                       

26.(4分)1)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2)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27.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答: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                                

27.(1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2)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2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8.(4分)  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2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一)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 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9.(4分)(1)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24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答:                                              

30.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

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1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表达了诗人的            3分)

31.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  怀乡、思友(3分)

32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2)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32.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3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

答:                              

33(4)1(2)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3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2)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4分)

答:                                                  

34.(1)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幽篁:幽深的竹林    长啸:长声呼叫 3)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                                                                     

35.(1)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②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2)(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意对即可)

3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2分)

答: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36.(6分)(1)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分,答出两句2分,答出其中一句1分)

2)“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4分,画线处各1分)(3C 

3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6)

   

[]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38.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1 分)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

答: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38.(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1分)(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疏狂自放1分;答到才华横溢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3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39.细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任选一个角度,说说画线句的妙处。(3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                                            

39.(3分)以下两个角度回答正确均可。“修辞手法”角度:巧妙地将人与菊花(黄花)相比,直抒胸意,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要点:比喻,憔悴面容,愁苦神情每个要点1分)“表现手法”角度:一边是萧瑟秋风中的瘦菊,一边是愁容满布的思妇,情景交融,创设出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要点:情景交融,瘦菊思妇,凄苦境界每个要点1分)

4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41.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1~(2)小题。(5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答: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41.(1)(2分) 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答出1点给0.5分)。(2)(3分)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1分)的感情。

42.古诗词赏析。

【甲】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____,下片重在            。(2分)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2分)

答:                                      

3【甲】诗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2

答: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4分)

答:                                          

42.古诗词赏析(l0分)(1)叙事(描写)(写出其中一项即可)抒情

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1分)“遣冯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1分)

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盛情。(15分)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分)

4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6分)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用   比喻    ,表达了作者    之情。(4分)

2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字生动地表现了柳叶         的特点。(2分)

43.(1)剪刀(或碧玉)(1分)春风(或树)(1分)   惊喜、赞美、热爱(答到两点即可,2分)(2)柔软  清新(2分)

44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

   答:                                                                  

2)“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44.诉衷情(1)(3分)“觅”是“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解释意思1分,答出用典故1分,答出表现内容1分)

2)(4分)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2分)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2分)

4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4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是作者日落时分遥望家乡所作,请直接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答:                                                                       

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答:                                                                        

45.(4分)(1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2)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46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答:                                                                  

46.(2分)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1分),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1分)。

47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江南特有的景色。

2)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答:                                                                       

47.(1)对偶(1分)(2)参考示例:示例一:一个“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示例三:【创新研读】 闲即“闲适”,作者通过细节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

2分)

48

长安九日诗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2)

答:                                 

2)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2)

答:                                 

48.1)答案参考:身不由己  无可奈何 形单影只(2分)

2)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思想感情。(2分)

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49. (1)B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                        的心情。(2分)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2分)

答:                                                           

50.(4分)①依依不舍(或留恋)(2分)②(2分)答案: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5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是:            。(1分)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答:                                                       

51.(3分) 1)不许      1分) 2)(2分) 答案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精神。(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