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学案
(2010-09-09 08:12:12)
标签:
导学案例校园 |
分类: 语文家园 |
执笔人: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3.培养清楚、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能力。 重点: 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二.学法指导 自主写作与综合探究相结合。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记牢。 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 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招; 开头加快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 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 选材要选新鲜事,话语实在感情真; 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 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三.课前预习 1.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一名家(领域不限,大家熟悉即可)注意分三个层次去叙述,第一层次叙述他的籍贯,出身;第二层次叙述世人对他的评价和有关逸闻趣事;第三层次叙述他的著作,发明及贡献。
2.片段训练要求如下: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本班一位同学或老师,或大家熟悉的一位公众人物(生活中,而非历史上)请将叙述层次设为三层。第一层:肖像描写,突出人物外貌特征;第二层: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第三层:通过一件有代表性的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四.课堂探究 (一)记叙文知识回顾: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 2.记叙的顺序: (1) 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 时、空结合 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二)思考: 1.为什么要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 2.怎样才能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的 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3.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2)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3)“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三)范文引路: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陈丽清是大队学习委员,矮矮的个儿,梳着两条短短的辫子,不认识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四年级学生。她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她立志长大了要当医生。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们要学习做个小医生。 随后,我又去和几个女同学说了,蒋苹、邵嘉美她们都愿参加,我们的“小医院”就正式成立了。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面挂了一本“意见簿”,抽屉里放着药箱。下课时,同学们正要往外涌,我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对大家说:“同学们!注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通知一下,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医院,希望大家来看病。”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男同学也“哄”地笑开了。 每下了课,我们总是紧张地站在药箱旁边,等着病人,可是一连几天,一个病人也没有。有的男学走过,还扮一个鬼脸说:“小医院,臭医院,连病床也没,还不是新造茅坑三日香。”男同学不来看病,女同学总该来啊!可是女同学也一个不来。一天下课,我和丽清拦住了所有女同学检查,结果发现有人弄破手脚,于是给她们搽上红药水。可是没过几天,病人又没有了,我们有些泄气,就停了下来。 班上有个男同学名叫刘新旦,他个儿高高的,人瘦瘦的,同学们都叫他“长条丝瓜”,平时不声响,不吵闹,不过很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和他有关似的。一天,他在操场上看篮球,嘴里叫着:“加油啊!加油啊!”双脚奔来奔去,不知怎么绊了一脚,摔在地上,一头碰在石块上,顿时血涌了出来,几个同学连忙扶他到办公室去。我们正在跳橡皮筋,丽清对我说:“抗抗,我们去看看他。”我们两个人急忙朝办公室跑去,一边喊道:“喂!快到教室里来,我们有红药水……”他们一听犹豫了一下,就来了。几个同学忙着搬凳子、拿药箱,可热闹了。丽清连忙叫刘新旦坐下,我去打了一杯开水,给他洗伤口,丽清拿红药水给他搽上,又挑了一块最好的纱布,把伤口包好,然后对他说:“好了好了,这几天别去干重活儿,以后天天来换药。”刘新旦“喔”了一声,就飞跑出去了。几个男同学也对他开玩笑说:“小医院真方便,看急诊不要钱。”我们两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总算第一次医好一个“急诊”的病人,而且是个男生。 有几个男同学也来看病了,不是皮擦破就是肉割开。下了课,我们站在药箱旁边,男生走过来说:“给我点儿红药水。”或者说:“快!快!碘酒。”有一次劳动课,大个子俞士林的脚被锄头碰伤了,我们天天给他洗伤口,涂药膏,过了一个星期就好了。很多同学看到我们这样诚恳的服务,也都来看病了。甚至连老是要欺侮女同学的梁治荣、王国宝,也来看病了。不过,有几个调皮鬼也要讽刺说:“瞧,叫女生看病,羞不羞?”[1][1] 这时候,刘新旦就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一说,把他们说得闭口无言了。我们的干劲也就更大了。这以后,男同学在我们眼里好像不大凶了。以前,我们班上男女生可分得清啦,互相之间从不讲一句话。上课时,要是女同学的胳臂超过了“三八线”,就会挨上一拳头,于是,彼此就吵了起来。到了下课,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男同学见了扮个鬼脸,跳跳走了。可是现在呢?变了样啦,男女同学团结起来了,意见簿上也写满了表扬的话。 有一天,我发觉,班上好些同学都患着湿气,我们马上开了一个会,决心要把同学们的湿气医好。买了治湿气的药水,出了一张布告,请同学快来医治。放了学,好多同学都留下来,叫我们检查有没有湿气。周老师也来看看我们。有几个男同学对周老师说:“周老师,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我们听了,心里热呼呼的。 【点评】作者始终扣住题目进行叙述,写“我们学做小医生”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大家的理解、欢迎的内容,最后通过几个男同学“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的话语,直接照应文章的题目。作者先在文中交代刘新旦“很会管闲事”,以及“我们”医好了“急诊”病人刘新旦的事,所以作者后来写刘新旦面对调皮鬼的讽刺(“叫女生看病,羞不羞?”),能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样前有“伏笔”(有时也称为交代),后有“应笔”(有时也称为照应),文章的叙事也显得和谐完整。 五.写作训练 参考文题: 1.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情节要吸引人。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2.以“ 要求:①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解题指导】 1.要求有两点,首先,要写新鲜事。怎样理解这一要求?所谓新鲜,有两层意思:第一:不是要学生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要让人产生新奇感;第二: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其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这就要求文章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特别要写出事情最重要的部分,这样才能突出既“新”又“鲜”的特点。 2.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这个故事既可以写“我”经历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童话之类。既然是一个故事。最要注意的是,写作本文要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清楚明白;中间的情节,要写得曲折动人,吸引人读下去;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六.反思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