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集锦二

(2010-04-16 14:40:37)
标签:

中考试题

校园

分类: 语文家园

200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臣之妻臣               ⑵王之甚矣

寡人之耳者             ⑷皆于齐

21.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2分)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

例 

意 

 

于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        

(二)20.⑴偏爱  ⑵因受蒙蔽而不明  ⑶使……听到  ⑷朝见21.①对  ②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皆朝于齐22.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23.略。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评分标准:第20题4分,每小题1分。第21题2分,每格0.5分。第22题2分,意思对即可。第23题3分,内容符合要求,宽对即可。

2007年福建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6——10题。(16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 ,它是西汉(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2分)《战国策》刘向   7.(4分,每小题1分)穿戴 方圆 偏爱 受蒙蔽   8.(2分)B   9.(6分,每小题3分)   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5分,句意2分)   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0.5分,句意2分)   10.(2分)B
2007年山东威海市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①处冒号的作用是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寡人之耳者                                

③时时而进                   期年之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答: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 (共 8分) 9.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1分,共2分)10.①确实 ②使……听到 ③问或,偶然 ④满一年(每个0.5分,共2分) 11.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1分,共2分) 12.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二)(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07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臣之妻臣       不宜偏,使内处异法也

B、皆以美徐公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C、欲言,无可进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时时而进       中力拉崩倒之声

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23、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              ”的结论;齐威王纳谏后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在诸国中取得了“              ”的地位。(4分)

24、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上文第二段的         就是这样的成语。(2分)

25、结合选段内容,试对齐威王的形象做简要分析。(4分)

答:                                      

200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陈轸谓秦惠王曰:“大王尝闻闻卞庄子刺虎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寸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天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

      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惠王曰:“善。”大国果伤,小国亡,泰兴兵而伐,大克之。        

       (选自《史记》有改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③卞庄子以为然        然:          ④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    期年: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译文:                                                                                           

②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2分)  

译文:                                                                           

10.细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①甲文中,邹忌用自己受妻、妾、客蒙蔽的故事,来推断齐威王必然“               ”;乙文中,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建议秦惠王只要等待时机,就能收到“          

               ”之效。(用原文填空)(2分)

②有一个成语源自甲文,这个成语是             ;可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中“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这个成语是              。(2分)、

11.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答: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答

三、古诗文 (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7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答:                              

9、C(偏爱)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2007 年定西市中 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3题。(16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9.下面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0.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与城北徐公美(    )     视之(     )

(2)帝感其,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臣知不如徐公美(      )

21.把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2.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那些教益?试从讽谏者(下级),纳谏者(上级)和普通人(自身)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

23.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选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3分)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