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集锦二
(2010-04-16 14:40:37)
标签:
中考试题校园 |
分类: 语文家园 |
200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⑶闻寡人之耳者
21.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2分)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
||
词 |
例 |
意 |
于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
皆以美于徐公 |
② |
|
③ |
|
|
④ |
到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二)20.⑴偏爱
评分标准:第20题4分,每小题1分。第21题2分,每格0.5分。第22题2分,意思对即可。第23题3分,内容符合要求,宽对即可。
2007年福建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6——10题。(16分)
6.(2分)《战国策》刘向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8分)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时时而间进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答: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二)(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07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臣之妻私臣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欲言,无可进者
D、时时而间进
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23、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 ”的结论;齐威王纳谏后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在诸国中取得了“ ”的地位。(4分)
24、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上文第二段的 就是这样的成语。(2分)
25、结合选段内容,试对齐威王的形象做简要分析。(4分)
答:
200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③卞庄子以为然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②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2分)
译文:
10.细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②有一个成语源自甲文,这个成语是
11.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乙】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答
三、古诗文 (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王曰:“善。”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①能谤讥于市朝
10.翻译与解读。(7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答:
9、C(偏爱)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2007 年定西市中 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9-23题。(16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9.下面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20.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
(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1.把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2.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那些教益?试从讽谏者(下级),纳谏者(上级)和普通人(自身)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
23.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选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3分)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