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一

(2010-04-12 14:34:00)
标签:

校园

中考试题

分类: 语文家园

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29. 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                           

(3)望其旗靡——                                          

28. A(2分)29. (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3分)

 

 

 2003年浙江省温州市、舟山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6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①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畔:通“叛”,背叛。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兵革非不坚利也(      )⑤委而去之(     

2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4分)
①必以分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①小大之狱(      )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译文: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                           

25.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①在“齐师伐我,公将战”时,曹刿为什么要见鲁庄公?
答:                                                                           

②“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                                                                     

26.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3分)
答:                                                                      

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8—12题。(11分)
[甲]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于墨子曰:“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成,将以攻宋      问:“何以战?”
B.愿借子杀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义不杀少而杀众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吾义固不杀人      舍生而取义者也
9.解释加点字词。(2分)
①公输盘不说(     )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0.翻译句子。(1分)
①宋何罪之有?译文: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                           

11.(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甲)文中也找出一个体现于墨子这种精神的语句。(2分)
答:                                                                           
12.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答:                                                               

2004年重庆市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又何间焉 B. 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肉食者鄙 何以战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分)

 翻译: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

答:                                                                          

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夫大国,难测也(1分),惧有伏焉(1分) 4.答: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记4分)

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

   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   (2)小信未孚,神弗也。福:  

2、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A. 既克,公问其故。                    B. 温故知新

C.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欲擒故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 战于长勺。  译文:                      

   (2)公将鼓之。  译文:                         

4、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1.(1)指猪、牛羊等(2)赐福、保佑 2.C 3.(1)在长勺交战(2)鲁庄公要击鼓进军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原文语句回答)

2004年四川省绵阳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口头禅贡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二缚一人王诣:报告        B.齐人也,盗 坐:偷
C.肉食者 鄙:卑鄙              D.牺牲玉帛,弗敢也加:虚夸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也         B.小信未孚,神弗
   则心不若余之耳              此何遽不为
C.王晏子曰                 D.齐人善盗乎
   而不见,听而不闻            国不以山溪之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其实味不同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可以一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⑦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①⑤⑥   B.②⑦       C.④⑤⑦⑧        D.③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国君虽都才能平平,但都有自知之明,能礼贤下士,接受臣子的意见。
B.甲乙两文所赞扬的人物都智勇双全,晏子能言善辩,曹刿深谋远虑。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坚决地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不辱使命。曹刿从容不迫,远见桌识,引导鲁庄公一步步由“鄙”而“悟”,从而奠定了战争取胜的基础。
D.甲乙两文都为对话体形式,语言十分精练,但又各有特点:甲文生动严密,乙文朴实无华。

 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课改实验区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鄙:(      )以:(     
10.下列两句话,任选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句中用“/”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曹刿:                                                     
邹忌:                                          
13.下列两题,选做一题。(3分)
(1)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
答:                                                                     
(2)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二)文言文阅读(10分)9.(2分)鄙:鄙陋,目光短浅  以:认为、以为(各1分)10.(任选一题,2分,意思相符即可)(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2)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11.(1分)B12.(2分)曹刿:直谏;邹忌:讽谏(采用暗示比喻委婉地劝说君主)。(各1分)13.(两题选做一题,3分)(1)取信于民(得民心)(2分),后一问回答合情合理即可。(1分)(2)希望齐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1分)

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

文言文阅读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    ) ②小惠未(    )
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    )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之   聚室而
B.又何焉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也    万钟于我何
D.忠之也    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9.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一)《曹刿论战》6.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遍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7.A8.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9.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005年常州市

阅读下面《曹刿论战》选段,完成19-23题。(12分)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   
(3)既克(       (4) 望其旗靡(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译文:                                                                        
2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答:                                                                        
2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答:                                                    
23.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答: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答:                                                                         

(四)(共12分)19.(共同)乘车;追击;战胜;倒下。(2分,答对两个得1分。)20.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2分,意思对即可。)21.参考: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2分,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22.不设统一答案。(2分,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23.(4分)(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分,一点1分)(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

2005年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牺牲玉帛    为国牺牲       B.克之     公问其
C.又何焉    亲密无       D.何战    一战
21.在上文中的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2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3.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四)(12分)20.D(3分)2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2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2分,每句1分)23.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2分。每点1分)24.起了决定胜败的关键作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3分。前一问1 分,后一问2分)

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翁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2.词语理解。
⑴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逐齐师(     )       ②公问其(     
③望其旗(     )      ④公输盘(     
⑵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战,勇气也。译文:                                  
⑵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文: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答:                                                                 
12.⑴①于是②原故(原因)③倒下④“诎”通“屈”⑵①B②B13.⑴战斗,靠的是勇气(或:打仗,要靠勇气。)⑵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14.⑴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⑵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2005年广东省(非实验区用

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②挑拨离
B.①遂逐齐                ②三人行,必有我
C.①望其旗                ②所向披
D.①忠之也               予作文以记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0分)3、(2分)C4、(4分)(1)(2分)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2)(2分)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5、(2分)惧有伏焉6、(2分)(1)(1分)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1)(1分)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