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宁行之盐官海神庙

标签:
海宁旅游盐官镇浙江海神庙 |
分类: 江浙沪皖 |
海神庙,与盐官海塘一同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盐官镇第三处国保。著名的李卫建立的,是为祭祀“浙海之神”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公元1730年,原占地40亩,历经战乱破坏,现存约原来大小的四分之一。庙内保存有御匾和雍正和乾隆合题的父子双皇御碑。从安国寺经幢后面的路绕出来就到了镇的中心,沿着河边不一会就到了,快到春熙门。
海神庙是是江南稀有的宫殿式建筑。规格甚高。按照一进门的介绍,原来的海神庙的廊柱、台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虎花鸟云纹。甚是壮观。
海神庙正殿建筑最为雄壮,仿故宫太和殿形式构造的,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球,并书有“保厘东海”、“永庆安澜”字样。脊梁两侧有高大的鸱吻,正脊、博脊、重脊上均塑有金刚人物像和寓风调雨顺等与风水有关的典故。海神庙是祀传说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中设一无名之海神,钱镠、伍子胥享配左右。
由于两边的墙很近,全貌只能从前厅的模型里面一睹了。









在正殿后有八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一座,亭内御碑通高约五米,为汉白玉石质。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球。碑身及碑座周刻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水图案,精美绝伦。碑身阳面为雍正 《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的《阅海塘记》。


为什么要修这个海神庙呢,按照里面的介绍,宋元以后海宁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灾猖獗,塘岸屡遭冲毁,良田、民宅毁坏无数。雍正多次派遣朝内重臣和地方总督、巡抚等赶赴海宁督办塘工,抢修固塘。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宁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庙共耗银1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