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同善化寺山门庑殿顶普贤阁 |
分类: 晋鲁秦豫冀 |
大同的第一站我一般推荐善化寺,因为辽金时代最大的山门和三座庑殿顶。一路走来,庑殿顶的建筑少之又少,更何况一下子三个辽金的庑殿顶。
善化寺,靠近南城门,在2010年第一次去的时候,大同的城墙还比较真实,就南门和西门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耿市长之后就把所有的城墙都修了包砖了,于是就不伦不类了。因为靠近南门,所以也叫南寺(我2008年第一次来的时候在酒店看的地图就标注是南寺)
创建于唐开元年间,敕名开元寺。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比善化寺更有名。辽保大二年1122年遭兵火破坏,金天会至皇统年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这个时候才开始叫善化寺。
善化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金代的山门、金代的三圣殿、辽代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为金代的普贤阁和一个现代重修的楼阁。
山门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早期木构山门,单檐庑殿顶,庑殿顶的建筑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山门。殿内有明代塑像四大天王,故也作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间南北皆设门,殿前后各悬额一方,前为善化古寺,后为威德护世。
http://s3/middle/61f11f8agc95041c91a62&690
http://s15/middle/61f11f8agc95041eedd5e&690
http://s10/middle/61f11f8agc950421c8f69&690
http://s14/middle/61f11f8agc950419fc7fd&690
进山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三圣殿,又是单檐庑殿顶,也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三圣殿,因供奉华严三圣而得名。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檐下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清代塑像,金代塑风格犹存。殿内西侧有金碑二通,其中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文由“堪比苏武”的朱弁所写,另外一块是释迦如来成道记碑。
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这块碑是他被扣留西京大同时候写的。
http://s10/middle/61f11f8agc9504267aa39&690
http://s14/middle/61f11f8agc950832d2b0d&690
http://s2/middle/61f11f8agc950834db201&690
http://s12/middle/61f11f8agc95083ae2f1b&690
http://s3/middle/61f11f8agc95083cc4842&690
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和释迦如来成道记碑
http://s6/middle/61f11f8agc95083e3db15&690
http://s7/middle/61f11f8agc950841c78a6&690
http://s15/middle/61f11f8agc95082f4be1e&690
普贤阁2010年去的时候都没有留意,当时觉得修的过于像江朝末年胡朝初年的风格而忽略,这次去查了攻略才大感遗失珍宝。这个阁建于金贞元二年1154年,为二层楼阁,重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当然里面修的现代化的很倒胃口。金代的阁楼,印象中这是我看的第一个。
http://s5/middle/61f11f8agc950956c5684&690
http://s14/middle/61f11f8agc950959cf87d&690
http://s13/middle/61f11f8agc95095c9da9c&690
http://s9/middle/61f11f8agc95095526bd8&690
大雄宝殿是近期第一次出现相机广角不够用了,原因是真的大,见惯了面阔三五间之后见到面阔七间,心旷神怡。辽代遗构。
殿前月台,台前左右为明钟鼓楼。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抄。殿中现存塑像三十四尊,皆为金代泥塑。大殿内还有清所绘壁画。
http://s10/middle/61f11f8agc9509a7c6179&690
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号称中国第三大木构建筑就坐落在月台上。看到这个我对善国寺的期许有多了很多
http://s14/middle/61f11f8agc9509adad33d&690
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抄
进大雄宝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还是觉得大,气魄恢弘。
现存塑像三十四尊,皆为金代泥塑,下图为东西两侧的二十四诸天像。
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为金代典型风格。
http://s12/middle/61f11f8agc9509bc3cb9b&690
http://s9/middle/61f11f8agc9509bdc6d18&690
http://s13/middle/61f11f8agc9509c18f77c&690
http://s6/middle/61f11f8agc9509c4af615&690
http://s6/middle/61f11f8agc9509c639b35&690
http://s14/middle/61f11f8agc9509c92c24d&690
从山门、三圣殿到大雄宝殿皆为庑殿顶,真的非常罕见。
辽代留存下来的建筑一般都较为宏大,建筑风格接近看到的几个唐,但更显粗矿,异于同时期北宋趋向精巧的特征。混合式构架开始出现:内外柱都有斗拱或多层木枋,组成高低不一的两层铺作,这较唐代等高的铺作层更有利于构架稳定,例如这座善化寺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