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美人》试读

(2013-09-07 00:17:23)
追求有意义的丁圆圆

丁圆圆二○○一年本科毕业,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考到了四大审计事务所之一,整天做的事是到全国各地的企业里去查账。那不是适合她的工作。后来,她做过几天人力资源,职位是团队建设主管。她读了MBA,在公关公司做过一段市场推广,做得并不好,于是放弃,作为志愿者跑到毛里求斯教了一年汉语。后来她开始做公益,在一家基金会,主要工作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义肢。再后来,一直为一家个人基金会工作,老板就是她现在杂志社的老板帕梅拉。汶川地震期间,她代表这家基金会去了四川,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进行灾难后心理干预,筹建希望小学,还在临时的学校里教过书。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那时候全国人民一起为四川流了那么多眼泪,现在都忘了。丁圆圆有时候以心理学家自居,可是做不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她在工作中,与受助对象相关时尚能做到勤勉用心,可是公益事业也涉及利益,与地方打交道的时候她却清高又意气用事,给帕梅拉惹了不少麻烦。她越来越倦怠,也开始思念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于是带着些壮志未酬的挫败感和对帕梅拉的愧疚回到了北京。
  回北京做什么,让她迷茫。她的经历和背景,看起来丰富热闹,可是对于她再就业帮助并不大,甚至成了障碍。她对公益心存幻灭感,不想再涉足。年届三十,这个年纪的人,如果毕业后一直做同一份工作,应该已经有了五六年经验,是成熟人才了,可是她做过的各种事都浅尝辄止,缺乏连续的经验,而且频繁换工作的经历说明她是个不稳定的人。经济危机余波尚在,多数行业并不景气,至少没有谁迫切需要丁圆圆这样一个人。随便找一份平凡的工作虽容易,她又有所不甘。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把青春年华奉献给苦难人群,事迹可歌可泣,不该沦落到如此下场;一方面又为自己临阵脱逃、不能坚持到底而羞愧不已。她常常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好像全世界都欠了她的。 可是,她又勤于自省,每次言行不妥之后的反省,又会让她陷入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就这样,她寒热交攻,内外交煎,过得纠结万分。
  正在这时,帕梅拉又找到了她,请她到自己新收购的杂志社去工作。
  帕梅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出生于内地,发家于香港,后来都入了美国籍。他们五十多岁,实现了财务自由。目前詹姆斯在中国主要做电厂投资,帕梅拉打理他们的慈善基金会,同时也做些自己感兴趣的小生意。 她最近成立了一个传媒公司,收购了一家女性时尚杂志,正处在整合过渡期,准备到新的一年开始改版。
  帕梅拉由普济天下的观音菩萨变成了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让丁圆圆有点吃惊。更让她有些意外的是,帕梅拉还愿意接纳她。她认为自己跟地方关系搞僵,一定令帕梅拉失望,所以回北京后一直逃避她。而帕梅拉对她说:“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你只是不够变通,无法接受那些人做事情的方法。要想实现合作,需要去接受他们、谅解他们。如果他们都可以谅解,怎么可以不谅解你呢?”丁圆圆当场流下了眼泪。“圆圆,我需要你。”帕梅拉都这样说了,别说是什么时尚杂志,就算刀山油锅、枪林弹雨、八大胡同,她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丁圆圆觉得自己和时尚风马牛不相及。翻开他们的杂志:化妆、护肤、衣服、鞋子、瑜伽、两性关系、厨房、明星。厚厚一本,印刷质量很好,每篇文章每张图都漂亮得体,可是看起来和任何一本时尚杂志都差不多,几十年来都是这一套内容。隔壁办公室是他们的兄弟刊,面向成功男士的绅士杂志,更加无聊到令人吃惊:护肤、高尔夫、汽车、衣服、鞋子、手表、业界精英。她从前经常换工作,就是因为一旦觉得做的事情没意义就会放弃,而当前这份工作,是如此无争议地没意义,但是丁圆圆还是勉强坚持了下来。最大的原因是她习惯性地信任帕梅拉,不想辜负她。帕梅拉在某种意义上是她的精神偶像。丁圆圆看着她与各种各样的人和机构打交道,她会变通,但是不妥协,她似乎能够把种种麻烦当作事情的一部分轻松地对待。她的基金会势单力薄,但是她做得不卑不亢,很有骨气,从来不觉得身不由己。丁圆圆相信自己永远不会再遇到像她这样美好的老板。帕梅拉这样的人,她要做的事情,怎么会完全是虚荣和无意义的呢?
  另外,这份工作比较轻松,时间弹性大,收入也不错。丁圆圆被分配到情感社会版块,做一些与心理和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有她的专业和实践经验做底子,她还能应付得来。
  再有,虽然大圈子让她不太自在,工作中的微环境却还舒服。她的直接上司是负责情感生活版块的庄菲,从不难为她,还像导师一样经常给她指点。庄菲本来是一位出色的新闻记者,擅长深度特稿,她丈夫也是资深的媒体人。生了双胞胎之后,为了照顾孩子,来做这份轻松并且无须经常出差的工作,实际上算是在这里休产假的,等过几年孩子大些,应该还会再出山做回本行。 还有一位关系很好的同事是美妆版的冰彤。冰彤毕业于工科名校,生化专业,在美国读的硕士,可是她不爱科学爱红妆,从上学时起就整天研究穿衣服、化妆、护肤,终于入了时尚这一行。有名校光环在,她在圈内也算名媛。丁圆圆有些羡慕她,因为她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对那些脂粉钗环有着真实的热情。一次开会讲改版的事情,帕梅拉说打算将来做一个单独的整形版块,要做出独特性来,她发现国内没有什么像样的面向大众的整形资讯。原来杂志的美妆版做过一些关于整形的内容,基本上是美容院的软文,或者一些像“午间美容:你准备好了吗”这样的大路货。国人对整形兴味盎然,相关资讯却如此缺失,这一块做好了,将会很有价值。大家盘点了一番行业资源,冰彤指出美容院不可信,恐怕还要接触一下专业的医院和医生,不过有些不好入手。丁圆圆听到他们提起美人沟医院,就提到了自己的患难之交关锋。帕梅拉便派丁圆圆去和关锋接头,并且提出,既然是新领域,大家都不太了解,不如就交给丁圆圆这个新人,由她牵头主持整形版块。丁圆圆有些为难,不过想到自己在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大家都帮衬她,她也该做些贡献了。
  然而此刻,她后悔了。回想起这一个下午,走廊上的镜子、关锋桌子上的颌骨、鲜血淋漓的断下巴、想留全尸的小女孩、丁迅的臭脸、小唯的烤瓷牙、一号诊室门前等候的人群、贾一澜脸上的斑、美人沟街两旁的霓虹灯……一个新鲜的世界,她却没感到好奇,只觉得畏惧。

…………

工作用鼻和生活用鼻   

     一群模特开始走秀。因为是展示首饰的,手上动作比较多,模特们一个接一个,扭捏而来,兰花指妩媚地在下巴上点一下,然后弹琴一样举着手让人看戒指,展示项链的就用兰花指拂过锁骨。帕梅拉说她对外表美有偏见,可是面对这些搔首弄姿的模特,她并没有偏见,反而觉得她们的工作很严肃。她那天注意到帕梅拉的妆那么重,唇膏那么红,眉毛是假的,对她也并没有心生偏见。那么,她的偏见到底是针对什么呢?
  “这个看起来像是丁迅的作品呢。”贾一澜悄声说,她指的是走到最前面的模特。
  丁迅的作品,肯定不是她头上戴着的钻石王冠了。
  “下颌角?”丁圆圆对下颌角最有印象了。
  “其实模特是要有下颌角才好的。我说的是她的鼻子,看着像丁迅前几年走穴的时候做的那批。”
  “你们鼻子论‘批’的?”
  “前几年我们要买房子,丁迅拼命走穴,在一个韩国人开的医院里冒充韩国专家,集中给好多模特做过手术。他们那个圈子是跟风的,看他做得好,一来就一群。她这个鼻子,就像丁迅做的韩式鼻子,很典型,做出来都一个样,就这种风格。”
  “都一个样?人人的鼻子都一样,这也不好吧?”丁圆圆觉得有点可笑。丁迅冒充过韩国专家,做出来的鼻子都一个样,那不是工匠吗?还韩式鼻子。
  “当然不好,不过人家要这样的,就得做这样的,做完了她就挑不出来什么。”
  “时尚人士都忌讳撞衫,就不忌讳撞鼻子吗?听到《国际歌》雄壮的旋律就知道无产阶级是一家,看到对方的鼻子就知道同是丁迅‘刀下之鬼’吧?”
  “也不是都一样。一般人做鼻子,还是要根据情况,做适合的。模特及需要上镜的主持人跟一般人不一样,鼻子需要突出一些,这样在镜头里才有重点,也算是职业需要吧。有些人改行不做了,就回来换成比较自然的鼻子。”
  鼻子竟然可以换来换去。“哦,原来鼻子分为工作用鼻和生活用鼻。真麻烦。我就不信,鼻子高了矮了能有什么影响。”
  “鼻子很重要。你看一个人,不一定会注意他的鼻子,可是他给你留下的印象,说不定就和鼻子有关:鹰钩鼻子阴险,塌鼻梁显得蠢笨,酒糟鼻子猥琐。你身边的人你了解,他鼻子什么样对你没有影响。可是这些靠外表吃饭的人,你又不认识他,也就是看他的脸。”
  丁圆圆对着台上的模特和场内的宾客逐一看去,体会着他们给人的印象多大程度上和鼻子有关。
  贾一澜告诉她,丁迅的韩式鼻子特点就是讲究额头和鼻梁的角度,鼻头微微上翘,不是直直的一条。
  “我以为丁大夫主修切脸呢,原来弄鼻子也有一套,还批量制造。他要是到这儿来看,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做下颌角的人毕竟是少数,他原来最出名的是双眼皮。前两年,到我们医院做双眼皮的,只找他和李顺,好像我们这几十号人根本不存在一样。现在他不做双眼皮了,李顺也走了,我们才能捞上几个做。”
  “我看丁大夫也可以搞个模特秀,个人作品展。让患者们也这样在台上扭来扭去,双眼皮……下颌角……鼻子……下巴……”丁圆圆说着,也学着模特的样子翘着兰花指在自己的脸上比来比去。
  “那就没可能了。我们这一行就算是大师,也是寂寞的大师。美人要天生丽质,谁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整过形?我们想找患者拍张术后照片都难呢。这个社会虽然热衷整形,但是对整形还是有偏见的。”
  “这样说来就有点奇怪了,我看那些化妆的人,也假得可以。本来不是大眼睛,画成大眼睛,本来不白,抹得白里透红。反正都是把自己变成假人,整形怕人知道,化妆怎么就不怕?”
  贾一澜想了一下:“你看我们那儿的人,整形的人一般都化妆,化妆的人不一定整形。整形要开刀,比化妆代价更大,都肯在自己脸上动刀了,说明更重视外表,更肤浅。有内涵的人,谁会去整形呢?”
  “这样说来,好像外表和内涵是互斥的一样。有内涵的人,为什么就不注重外表了呢?”丁圆圆想到,这似乎就是帕梅拉给她提出的问题。谁说重视外表就意味着vanity?帕梅拉自己不就是反例吗?
  “我发现你有个特点,”贾一澜说,“你要研究整形,可是并不想知道手术是怎么做的。人有哪些面部问题,你都不太清楚,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整,做完之后效果怎么样,这些你都不去了解,你想的都是抽象的问题。”
  “说明我是个不务实的人吗?”
  “说明你有思想啊。其实我也经常想这些,所以我喜欢你。你和丁迅正好相反,他只看很具体的问题,手术怎么做,时间怎么安排,而且一回家就把工作上的事情忘掉了,好像整形和他没什么关系。”

…………

美人沟

美人沟本来叫拐子沟,“美人沟”的叫法,其实是当地乡里炒作的结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某家大型三甲医院在拐子沟乡的地界建了分院,当时的院长蓝怀城是中国最早的整形专家之一,比较偏重整形科室的建设,逐渐把医院变成了整形专科医院,不过一开始医院主要还是进行医疗修复整形,并不重视雕虫小技的美容手术,仅仅开展了正式名称为“重睑术”的双眼皮手术和单纯隆鼻。后来整容风潮越来越盛,街两旁开始出现一些美容院——它们开到这里是为了方便医院里的医生走穴。直到头脑灵活的关锋进了管理层,才力排众议开始发展美容手术,既然都是医院的医生在主刀,与其让外人赚钱还不如自己赚。渐渐地,医院美容手术和整复手术的分量几乎相当了。美容院和私立整形医院在这里扎堆,开始是自发的、无序的,直到某一年拐子沟的乡长去韩国“考察”,发现首尔的狎鸥亭洞有一条世界著名的整形街,他受到了启发,找到了自己地盘城市化进程的方向——美人经济。搞拆迁,搞建设,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美容周边产业在此安家落户。乡政府还成立了开发公司,建小区、公园、学校和购物中心,有心把拐子沟变成中国的狎鸥亭——美人沟。可惜受招商引资的水平所限,美人沟发展得并没那么快,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依然是一派城乡结合部的景象,连像样的饭馆、商场、酒店都没有。不过“整形一条街”的形象已经确立,美人沟美容整形的产业集群在此已经初具规模、小有名气。作为区域地标,这所医院也被人们叫成了“美人沟医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拯救男人
后一篇:外表的隐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