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档佳肴笋壳鱼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不是梦(上)

(2010-08-26 08:08:22)
标签:

笋壳鱼

养殖

繁殖

家常菜

不是梦

杂谈


http://s3/middle/61efd01ex8eaed99dff12&690

  高档佳肴笋壳鱼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不是梦
  【本文赠给从事水产养殖工作者及科技人员参阅】
   
笋壳鱼的工厂化及池塘养殖和苗种繁殖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目前中国丛国外引进养殖的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和澳大利亚笋壳鱼(散纹尖塘鳢)及两者的杂交种等:
  
笋壳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骨刺甚少,为节假日品赏或招待贵客的餐桌上的佳肴,深受各地中、高档海鲜餐厅消费者的喜爱。是淡水鱼类中售价极高的食用养殖品种。现已成为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我国港、澳、台、粤、沪、京等地区的主要中高档消费淡水鱼品种。
  1994
年商品笋壳鱼开始由泰国、越南、柬埔寨进口到我国。深受各地中、高档海鲜餐厅消费者的喜爱。
 1999
年笋壳鱼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良品种而批准引进,并被列入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目前笋壳鱼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全年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成鱼养殖技术均已突破,价格有所回落,如同南美白对虾、加州鲈、甲鱼(鳖)等一样,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也不是梦。目前,笋壳鱼塘边批发价为温室甲鱼的3倍,成本每生产500克,在20元以下。其效益比较可观,可根据市场需求可实现批量生产。 
  
一、泰国
笋壳鱼:1994年商品笋壳鱼开始由泰国、越南、柬埔寨进口到我国,深受各地中、高档海鲜餐厅消费者的喜爱。
 
泰国笋壳鱼,原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是大型塘鳢科鱼类,最大个体可达56kg。泰国笋壳鱼,是虾虎鱼中较大的淡水名贵种类。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笋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食用鱼,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湾等地区及日本很受消费者欢迎.
与塘鳢科的其它品种相比,笋壳鱼具有个体大(在自然界中,最大个体体长50-60厘米,体重可达6.0公斤)、生长速度快(500克重的笋壳鱼,在海南养殖周期只约14个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泰国笋壳鱼
又名褐塘鳢,砂虾虎,学名云斑尖塘鳢 (Oxyeleotris marmorata Bleekor),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为暖水性、肉食、底栖、穴居性经济鱼类。
1
、 形态特征:
泰国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2
、生活习性:
 
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乌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度,适宜温度在25-30度,下限温度为10度,上限温度为37度,适宜水酸咸度PH值为7-8.5。能在PH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10的咸淡水中生长。
3
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4
、生长: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泰国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5
、投饵:
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孵化场在鱼种培育时投喂鲮、鲤鱼花。故在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塘水应培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给鱼种以充足的饵料,防止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食。鱼种经集中标粗后进入大塘,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合的鱼苗(或虾苗),直至养成;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杂鱼,直到养成。泰国笋壳鱼平时静止在水下,游动少,消耗体能不大,饱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饲料系数约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分早、晚两餐,泰国笋壳鱼夜间活动频繁,故投喂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鲜小杂鱼作饲料时,鱼种阶段要打成鱼浆泼洒在水中。
鱼种进入大塘养殖,鱼浆要适量的面粉和鳗料拌合成团;进入养殖中、后期则可切成粒、块状。投喂需要设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网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检查,观察鱼的食量和鱼体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酌情增、减饲料,以及清理残饵。
6
养殖周期与越冬:
泰国笋壳鱼在冬春季节长速缓慢,进入夏秋高温天气长速较快,我们在养殖中发现,从9-翌年6月的养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尾,而到了10月则快速长至400/尾,虽然商品规格一般要达200克,但经济养殖期要1年以上为好。 
养殖泰国笋壳鱼要有越冬设备,可采用三种越冬方式:
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其余的继续越冬养殖至翌年8月。
9月份投苗,成活稳定后进入越冬季节,翌年12月前收获上市。
10月购进种苗集中越冬标粗,翌年4-5月份下塘放养,年底可全部上市。泰国笋笋壳鱼的越冬水温要求在15℃以上,在广东地区采用罗氏沼虾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较为安全、经济。越冬期要减少投饵和加强水质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7
、收获与运输:
 
泰国笋壳鱼的收获分为平时捕大留小、选择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养殖过程中在塘边放置一些直径10-20厘米、长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开有多个小孔,利用泰国笋壳鱼喜欢穴居的特点,收捕时双手堵直筒两头提起,水从小孔流出,挑选筒中符合规格的产品。泰国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
 
泰国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十小时,非常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从东南亚箱运回来的产品采用每尾用塑料袋湿润充氧独立包装,每箱数十千克,经20小时仍存活完好。
8
、价格:
 
1)、商品鱼价格: 20106月上旬,广东泰国笋壳鱼塘头价约80/500g,价格和上月同期持平。目前为产鱼淡­季,包括泰国、越南和中国在内的主产市场均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国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有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等地中间商来中国拿货,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波动,价格高涨时珠海地区约90/500g。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笋壳鱼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价格出现10/500g左右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具体价格由鱼的规格、品质、稀缺程度决定。而内陆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批发价更高达120/500g。目前存量奇缺,需求旺盛,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仍将走高。到达城市餐酒馆其价还翻一番多。
 (2)、苗种价格:6月上旬芒种之后气温开始稳定,进入第一批投苗时期。目前苗种价格为0.1/尾(1cm/尾)、0.4/尾(2cm/尾)、0.6/尾(3cm/尾),其中以1-2cm/尾规格苗的供应为主。苗种场家反映今年订单量大大超过往年,产能难以满足需求,不少场家筹备扩大供苗规模,预计7-8月份后能缓解苗种供应不足的局面。
 
由于笋壳鱼属暖水性经济鱼类,在我国自然条件下,适宜养殖地区目前仅限于海南和广东、福建、广西南部地区。海南地处热带,相比广东等其它省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气候条件,是笋壳鱼规模化生产的最适宜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掀起了养殖热潮,不少农民都纷纷取经学习养殖笋壳鱼,拓宽致富路。   
 
3)、销量: 2009年除广东、上海外,重庆、成都、长沙、武汉、北京、天津等地日均消费量均达到1000公斤以上。由于200911月的寒潮突袭,造成广东地区商品笋壳鱼养殖大面积的损失,因而在2010年初,市场出现货源紧缺状态,收购价格已上升到75/500克水平。  
  预计2010年上半年,商品笋壳鱼价格因供货量少仍然在高价位状态,而2010年下半年商品笋壳鱼收购价视广东地区产量,按一般的价50-65/500克区间计算。如上海市场需求量已从2007年的日消费量2500公斤,上升到2008年日销售量近0.5万公斤,2009年日消费量已达到0.75万公斤,这还仅仅是根据上海中、高档餐厅需求作出的测算。  
  根据有关媒体分析,综合近几年国内笋壳鱼的消费市场需求,当商品笋壳鱼价格在60/500克时,以我国大、中城市计算,估计年需求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可见笋壳鱼需求量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而商品笋壳鱼因各地区条件及养殖方法不同,成本价约在15-20/500克,笋壳鱼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人工养殖鱼类中属高价位的名贵品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升值潜力。
 9、海南的笋壳鱼养殖:       
  据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海南有近4万公顷的淡水养殖资源,如能逐步调整鱼类养殖品种,在名优品种推广普及上下功夫,其经济潜在价值十分可观。在水库自然资源条件下,笋壳鱼主食小鱼、小虾,相对乌鳢生性并不凶猛,对其它经济鱼类影响较小,对野生罗非鱼及小型繁殖生长快的经济价值较小的杂鱼,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维持水库中各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海南各地区的大、中、小水库中,放养笋壳鱼种几年后,已形成了自然繁殖的大规格种苗自然群体。目前某大型水库可捕获笋壳鱼的苗种量,已达日产500公斤,超过5000尾以上,以此推算海南笋壳鱼的年养殖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以上。    
  从商品笋壳鱼市场需求来分析,2007年以前商品笋壳鱼主要从东南亚各国进口,供应广东、上海高档海鲜酒店,市场收购价均在80/500克以上,市场扩大速度缓慢,除价格略高之外,主要因素是商品笋壳鱼供货量有限。  
  从2006年起,国内笋壳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及商品笋壳鱼的养殖技术逐步完善,首先在广东地区获得了发展。  
  2008年广东地区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造成了暂时性的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笋壳鱼以肉质细嫩、刺少、味美的优良品质,又很快受到了各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广东省笋壳鱼年产量已达400万公斤,而海南笋壳鱼年产量不足25万公斤,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有学者建议,到2015年实现海南年产笋壳鱼500万公斤、产值6亿元的目标。
 二、笋壳鱼人工繁殖:
  1
、亲鱼选择与亲鱼培育
 
亲鱼选择好坏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应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强壮,2+ 龄雄鱼体重300克以上、雌鱼体重250克以上的个体。亲鱼来源应注意雌雄个体的来源,尽可能在不同亲缘的养殖群体中挑选。雌雄亲鱼按1:1放入产卵池中。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体表较少粘液,手膜有明显粗糙感;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游离度深,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更加明显,体表粘液多、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最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
   
亲鱼培育在原越冬池或专池内进行,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水源水质良好,有进排水口,池底平坦,淤泥少于10厘米。放养亲鱼前用常规方法进行池塘清整。放养量为:池塘是10001500尾/亩;水泥池、网箱是23尾/m2。投喂新鲜鱼肉或下杂料,一般日投喂量为亲鱼总体重的2%~5%,在池边或箱中设置60×40×20厘米的塑料框食台,饲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平时注意加注新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2
、鱼巢制作
尖塘鳢鱼受精卵为粘性卵,亲鱼产卵时需用鱼巢粘附受精卵。鱼巢制作材料和方法有多种。一般可用长度30-35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的PVC白色塑料管,或用三块30×30厘米的木板、网框和瓷片(粗糙面向内)做成三角形的鱼巢。也可用60×40厘米质地密实、耐腐蚀的木板,在其表面敷以120目鱼网布,以3块一组构成字形,使用时直立在池塘边80100厘米水深处。
  3
、雌雄区别
 
繁殖季节、成熟的雌鱼体色浅,体表粗糙,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突膨大,整个生殖突鲜红色,呈扇形,孔周无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明显,体表稍光滑,生殖突小而呈三角形,生殖孔边缘成一小点鲜红色,孔周有小许黑色斑点。
  4
、人工催产
1)、亲鱼要求:人工催产前一天停食。选择雌鱼腹部膨大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能挤出卵粒;雄鱼则选择能挤出精液的。雌雄比例为11
2)、催产种类和剂量:云斑尖塘鳢:一针注射为每公斤鱼体重HCG 1 000IUHCG 500IULRH-A 5μgHCG 1 000IULRH-A 5μg。二针注射为第1LRH-A 2μg(或HCG 300IU),第2HCG 700IUPG 1粒/尾,注射间隔6~8小时。雄鱼剂量减半。
  提醒一下:一般使用LRH-A1LRHA-2释放激素,因间接作用性腺,对亲鱼影响少,若未产亲鱼,待成熟可继续催产使用
 
线纹尖塘鳢:体重250300克雌鱼每尾注射鲤1PG+HCG 300 IU;体重500750克雌鱼每尾注射鲤1PG+HCG 700800 IU;雄鱼剂量为雌鱼12,采取一次性注射。
 
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75100克),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等于3毫克重)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700国际单位,催产注射为一次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巢穴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产卵池水深40厘米。产卵池的池水用经净化的自来水。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自行配对,大约24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催产成功率均在70%左右。
3)产卵:后的亲鱼按雌雄比11放人产卵池()。产卵池可用木桶、塑料桶,每桶放一对亲鱼和一个鱼巢;或用水泥池,12对/m2,池内鱼巢数量比亲鱼对数稍多。配增氧设备,遮盖池口防止亲鱼逃逸。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配对。水温25℃时,效应时间4O小时左右。云斑尖塘鳢的效应时间稍长,2529℃时,为5380小时。产出的卵成片附着于鱼巢上。
(五)、自然产卵:尖塘鳢亲鱼可在鱼塘内自然产卵。产卵塘可用原亲鱼培育池或其它池塘,在繁殖季节前,用常规方法清塘。选择成熟度较好的亲鱼,以11比例配对,并在亲鱼塘底部离塘边1米沿塘全部设置鱼巢,每个相隔115米。在繁殖季节不断向亲鱼塘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和刺激亲鱼性腺发育。
  4
月中、下旬后,池塘水温稳定22℃以上时,雌、雄鱼就能在池塘里自然配对,相互追逐,先是雄鱼选择好鱼巢,然后引诱雌鱼进入巢中产卵,产卵多在夜间或清晨前进行。产卵结束后,雄鱼独自守在鱼巢中,不时摆动尾部,直至仔鱼孵出发育至稚鱼。每天上午检查鱼巢,发现有卵即可收取至孵化池孵化,更换新鱼巢。
(六)、孵化:尖塘鳢受精卵可在原产卵桶或水泥池孵化。池顶应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和保持水温稳定,设增氧、微流水装置,维持较高的溶氧。鱼巢的放置密度约1个/m22530℃时,斑纹尖塘鳢受精卵经5O60小时、云斑尖塘鳢受精卵经约30小时孵出仔鱼。刚出膜的仔鱼全长2832毫米,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4天后卵黄囊基本被吸收,此时仔鱼金长31毫米,开始水平游动和觅食,可转入培育池培育。
 
(七)、苗种培育
    
初孵化的仔鱼全长2.32.6毫米,全身透明,腹部有一个颇大的卵黄囊,卵黄囊前部有多个分散的小脂滴。仔鱼沉于水底,不时做间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动。孵化二天后的仔鱼,全长3.23.4毫米。卵黄囊变为长椭圆形,卵黄囊中的分散多个的小脂滴汇合为单一个颇大的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上方。消化道开始分化,口凹、肠管、肛门出现,眼球开始充积黑色素;奇鳍褶进一步发育扩张,仔鱼能做快速上下窜游。孵化出膜四天后的鱼苗,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仅残留前上方小部分和油球,上下颌分化形成并能张合,肠管出现分节。此时鱼能做水平游动和觅食食物,可以开始投饲食物。
    
这时将稚鱼移往5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培育到1厘米规格大约需一个月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平均20%左右。体长13厘米规格放6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8090%。培育稚鱼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放养密度为每池50006000尾。
    
达到3厘米规格的稚鱼要转移到中间育成土池中培育,大约培育23个月,便可达到出售种苗的规格78厘米。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6070%,其中有的个体达到100克规格。
    
鱼苗培育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饲料,其次是精细的管理。虾虎鱼孵出后约3天,卵黄消化便开始摄食。这时稚鱼的开口口径只有100200微米。其开口的饵料是:将生的鸡蛋充分搅拌,然后将约150cc的热水冲注入内,用100目的生物网过滤,然后进行投喂。投喂的第一天要投喂四次,从第二天开始,蛋和浮游生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第15天止,要投喂6090微米的浮游生物(轮虫)。或者改用蛋黄和过滤的水蚤或摇蚊幼虫混合使用。由于鱼苗弱小,应及时适量,每天分多次投喂,以保证幼鱼的需要。
  
从第16天到30天之间,每天投喂三次淡水枝角类。以后可投喂海洋杂鱼做成的鱼糜、枝角类、轮虫等。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经常排除污物和适时更换新水,才能获得高的成活率。培育1015天的鱼苗体长可达56毫米,鳍条开始出现,游泳能力增强。仔鱼主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虫幼体为饵料,鳃发育也完善,可以转入大池进行鱼种的培育。

  另一文澳洲笋壳鱼见:高档佳肴笋壳鱼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不是梦(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