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佳肴笋壳鱼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不是梦(上)

标签:
笋壳鱼养殖繁殖家常菜不是梦杂谈 |
http://s3/middle/61efd01ex8eaed99dff12&690
与塘鳢科的其它品种相比,笋壳鱼具有个体大(在自然界中,最大个体体长50-60厘米,体重可达6.0公斤)、生长速度快(500克重的笋壳鱼,在海南养殖周期只约14个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泰国笋壳鱼又名褐塘鳢,砂虾虎,学名云斑尖塘鳢
(Oxyeleotris marmorata
Bleekor),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为暖水性、肉食、底栖、穴居性经济鱼类。
1 、 形态特征:
泰国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2、生活习性:
3、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4、生长: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泰国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5、投饵:
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孵化场在鱼种培育时投喂鲮、鲤鱼花。故在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塘水应培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给鱼种以充足的饵料,防止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食。鱼种经集中标粗后进入大塘,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合的鱼苗(或虾苗),直至养成;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杂鱼,直到养成。泰国笋壳鱼平时静止在水下,游动少,消耗体能不大,饱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饲料系数约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分早、晚两餐,泰国笋壳鱼夜间活动频繁,故投喂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鲜小杂鱼作饲料时,鱼种阶段要打成鱼浆泼洒在水中。
鱼种进入大塘养殖,鱼浆要适量的面粉和鳗料拌合成团;进入养殖中、后期则可切成粒、块状。投喂需要设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网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检查,观察鱼的食量和鱼体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酌情增、减饲料,以及清理残饵。
6、养殖周期与越冬:
泰国笋壳鱼在冬春季节长速缓慢,进入夏秋高温天气长速较快,我们在养殖中发现,从9月-翌年6月的养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则快速长至400克/尾,虽然商品规格一般要达200克,但经济养殖期要1年以上为好。
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其余的继续越冬养殖至翌年8月。
②9月份投苗,成活稳定后进入越冬季节,翌年12月前收获上市。
③10月购进种苗集中越冬标粗,翌年4-5月份下塘放养,年底可全部上市。泰国笋笋壳鱼的越冬水温要求在15℃以上,在广东地区采用罗氏沼虾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较为安全、经济。越冬期要减少投饵和加强水质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7、收获与运输:
8、价格:
在国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有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等地中间商来中国拿货,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波动,价格高涨时珠海地区约90元/500g。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笋壳鱼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价格出现10元/500g左右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具体价格由鱼的规格、品质、稀缺程度决定。而内陆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批发价更高达120元/500g。目前存量奇缺,需求旺盛,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仍将走高。到达城市餐酒馆其价还翻一番多。
(2)、苗种价格:6月上旬芒种之后气温开始稳定,进入第一批投苗时期。目前苗种价格为0.1元/尾(1cm/尾)、0.4元/尾(2cm/尾)、0.6元/尾(3cm/尾),其中以1-2cm/尾规格苗的供应为主。苗种场家反映今年订单量大大超过往年,产能难以满足需求,不少场家筹备扩大供苗规模,预计7-8月份后能缓解苗种供应不足的局面。
预计2010年上半年,商品笋壳鱼价格因供货量少仍然在高价位状态,而2010年下半年商品笋壳鱼收购价视广东地区产量,按一般的价50-65元/500克区间计算。如上海市场需求量已从2007年的日消费量2500公斤,上升到2008年日销售量近0.5万公斤,2009年日消费量已达到0.75万公斤,这还仅仅是根据上海中、高档餐厅需求作出的测算。
根据有关媒体分析,综合近几年国内笋壳鱼的消费市场需求,当商品笋壳鱼价格在60元/500克时,以我国大、中城市计算,估计年需求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可见笋壳鱼需求量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而商品笋壳鱼因各地区条件及养殖方法不同,成本价约在15-20元/500克,笋壳鱼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人工养殖鱼类中属高价位的名贵品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升值潜力。
9、海南的笋壳鱼养殖:
据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海南有近4万公顷的淡水养殖资源,如能逐步调整鱼类养殖品种,在名优品种推广普及上下功夫,其经济潜在价值十分可观。在水库自然资源条件下,笋壳鱼主食小鱼、小虾,相对乌鳢生性并不凶猛,对其它经济鱼类影响较小,对野生罗非鱼及小型繁殖生长快的经济价值较小的杂鱼,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维持水库中各种生物的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海南各地区的大、中、小水库中,放养笋壳鱼种几年后,已形成了自然繁殖的大规格种苗自然群体。目前某大型水库可捕获笋壳鱼的苗种量,已达日产500公斤,超过5000尾以上,以此推算海南笋壳鱼的年养殖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以上。
从商品笋壳鱼市场需求来分析,2007年以前商品笋壳鱼主要从东南亚各国进口,供应广东、上海高档海鲜酒店,市场收购价均在80元/500克以上,市场扩大速度缓慢,除价格略高之外,主要因素是商品笋壳鱼供货量有限。
从2006年起,国内笋壳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及商品笋壳鱼的养殖技术逐步完善,首先在广东地区获得了发展。
2008年广东地区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造成了暂时性的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笋壳鱼以肉质细嫩、刺少、味美的优良品质,又很快受到了各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广东省笋壳鱼年产量已达400万公斤,而海南笋壳鱼年产量不足25万公斤,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有学者建议,到2015年实现海南年产笋壳鱼500万公斤、产值6亿元的目标。
尖塘鳢鱼受精卵为粘性卵,亲鱼产卵时需用鱼巢粘附受精卵。鱼巢制作材料和方法有多种。一般可用长度30-35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的PVC白色塑料管,或用三块30×30厘米的木板、网框和瓷片(粗糙面向内)做成三角形的鱼巢。也可用60×40厘米质地密实、耐腐蚀的木板,在其表面敷以120目鱼网布,以3块一组构成“十”字形,使用时直立在池塘边80~100厘米水深处。
(1)、亲鱼要求:人工催产前一天停食。选择雌鱼腹部膨大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能挤出卵粒;雄鱼则选择能挤出精液的。雌雄比例为1:1。
(2)、催产种类和剂量:云斑尖塘鳢:一针注射为每公斤鱼体重HCG 1 000IU;HCG 500IU十LRH-A
5μg;HCG 1
000IU十LRH-A
5μg。二针注射为第1针LRH-A
2μg(或HCG
300IU),第2针HCG
700IU十PG
1粒/尾,注射间隔6~8小时。雄鱼剂量减半。
(3)产卵:后的亲鱼按雌雄比1:1放人产卵池(桶)。产卵池可用木桶、塑料桶,每桶放一对亲鱼和一个鱼巢;或用水泥池,1~2对/m2,池内鱼巢数量比亲鱼对数稍多。配增氧设备,遮盖池口防止亲鱼逃逸。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配对。水温25℃时,效应时间4O小时左右。云斑尖塘鳢的效应时间稍长,25~29℃时,为53~80小时。产出的卵成片附着于鱼巢上。
(五)、自然产卵:尖塘鳢亲鱼可在鱼塘内自然产卵。产卵塘可用原亲鱼培育池或其它池塘,在繁殖季节前,用常规方法清塘。选择成熟度较好的亲鱼,以1:1比例配对,并在亲鱼塘底部离塘边1米沿塘全部设置鱼巢,每个相隔1~1.5米。在繁殖季节不断向亲鱼塘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和刺激亲鱼性腺发育。
(六)、孵化:尖塘鳢受精卵可在原产卵桶或水泥池孵化。池顶应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和保持水温稳定,设增氧、微流水装置,维持较高的溶氧。鱼巢的放置密度约1个/m2。25~30℃时,斑纹尖塘鳢受精卵经5O~60小时、云斑尖塘鳢受精卵经约30小时孵出仔鱼。刚出膜的仔鱼全长2.8~3.2毫米,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4天后卵黄囊基本被吸收,此时仔鱼金长3.1毫米,开始水平游动和觅食,可转入培育池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