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米》汩汩女人泪

(2016-09-21 14:15:59)
标签:

时尚

文化

情感

健康

教育

分类: 散文

     2002年,我在北京鲁院中青年首届作家高研班读书。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红红的舞台,每部作品都有颁奖词。获奖者中,除了坐轮椅为长篇小说《无字碑》而来风度翩翩鹤发潇洒的张洁外,最抢眼的就要数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板寸毛头小伙中篇小说《玉米》的作者毕飞宇了。

     推介词说: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

     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所以,这三个女人属于过去时代塑造了她们的命运但她们又属于现在和未来,因为她们来自中国经验中最令伤痛、最具宿命意味的深处在古老乡土和现代进程之间在历史和生活之间,个人何以成立她(他)的自由、她(他)的道德责任何以成立?我们从《玉米》中从那激越的挣扎和惨烈的幻灭中看到了人的困难,看到人在重压下的可能,看到人的勇气、悲怆和尊严。《玉米》的另一个可能的名字也许应该是《三姐妹》,这个和《玉米》一样朴素的名字让我想起契诃夫,想起他对俄罗斯大地上那三个女人的深情守望。是的,守望,守和望,守着人、望着命运,这是作家的古老姿态,毕飞宇把这种姿态视为写作根本意义所在

     从那天起,我开始阅读毕飞宇这个人和他所有作品。毕飞宇他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童年与少年在乡村度过,1979年返城。1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先诗歌,后小说。现在南京大学教书当教授。毕飞宇成为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他首先是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个个作品过硬。其结构自然,语言幽默,人物形象鲜活有血有肉有灵魂。其次是作家本人颜值极高,干净朴素,精干利落,由文化而不卖弄。其中最喜欢的还是《玉米》。因为,它是每个普通女人的愿望、泪水和无奈的挣扎。从《玉米》开始,我研读分析了他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上海往事》《青衣》《平原》推拿 等。不怪张艺谋改编《上海往事》为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康洪雷改编《青衣》为电视连续剧《青衣》,陕文投和华策影视公司改编《推拿》为电视剧《推拿》都获得极高极好的票房和收视率,国人皆知。他也因此获得了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全国首届、第三届的鲁迅文学奖、全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创立于2007年,与英国布克奖一样受到英仕曼集团资助。早期奖项颁发给未以英语出版过的亚洲小说,2010年以后改为颁给当年度首次以英文发表的亚洲小说。此前中国作家中已有姜戎的《狼图腾》和苏童的《河岸》获此奖项,毕飞宇是这个奖4年历史中第三名获奖的中国作家。获奖者的奖金3万美元。

获奖后毕飞宇觉得《玉米》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青衣》可以说完全是想象出来的,但是《玉米》与现实构成了血肉联系,因为靠近现实我才能触及到更核心本质的问题。职业作家毕飞宇已将文学创作视为生命,即便在人们对文学前景并不乐观,他还是坚称:文学可能会边缘化,但文学不会死。他认为,文学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正如人类永远热衷于偷窥心理和饶舌那样。作家和长舌妇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长舌妇是对某一个人说话,而作家是对整个社会说话。

中篇小说《玉米》,描述了一个农村王家庄少女玉米追求爱情不得最后遗憾走进续弦婚姻的人生轨迹。小说透视了江南乡村家常场景下一颗神不守舍的女性灵魂,揭示出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蹂躏与摧残《玉米》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玉米是家中八个姐妹的老大,她有凤凰心,却没有凤凰命。玉米想上天,就有媒人介绍了当兵的飞行员。一个农村女孩子,一心就想嫁个吃商品粮的人,一辈子能有个城里的户口。但是父亲作为村干部一把手,就是鱼肉乡民,到处欺辱妇女,恶果落在妹妹们的身上,一次到邻村看露天电影,一伙人把1412岁的玉秀玉秧轮奸了。消息传到飞行员对象那里,就成了玉米被人糟蹋了。飞行员结束了婚约,玉米绝望中自己把自己最珍视的处女膜捅破,她的希望破灭了。后来只能取下策,去县城给一位丧偶的副县长做续弦,见面的当天玉米就很随意地把初夜交给了副县长。结束语,仅仅是一个:好!字。

毕飞宇的笔像是一把尖锐超薄的利器,哗啦啦三下五除二就把人物从外到里生动活剥血乎淋淋地扒开一一解剖给你看,特别是灵魂深处。读者是信服的,心里是很痛很痛,眼里全都是对女人又爱又恨的汩汩泪水。当女性把尊严放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从国际上的文学轨迹上看,《简爱》的轰动只是为了爱情平等,《廊桥遗梦》的风靡世界,只是为了爱情自由。自古国内外女性心头一把锁,都是为了爱情却又挣不脱,心苦,人苦,苦了几輩辈,千辈辈,万辈辈。其实,婚姻就是婚姻,而爱情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寻找,你还未必真能见着心看见心的人呢。向往总能实现,而恪守尊严,真正获得平等,获得真爱,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玉米没有守住,小金宝没有守住,青衣中的几代女性人尖都没有守住。这是一个文学需要给妇女出路的世界性问题。谁来解决?

我从1998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丈夫的名字叫西安》获奖开始,到小说《鹤望兰》《亲亲的他,是大哥》,到中篇小说《黑家洼》短篇小说《陌上花》,已经九本书了。我其实一直在用文学作品探寻我们妇女心灵情感着落的家园。我从不觉得一篇小说获个奖有什么可荣耀的。文学,就是人们心灵的钥匙,我要找到它。为我的妇女姐妹们,找到它。中国现在文学成为圈里的文字游戏,没有肥沃的文学土壤,但是活着,心神总是要有个妥妥安放的地方。否则,就会失魂落魄,疯张轻狂。我认为,文学责无旁贷。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眉山化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