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城故事多

(2016-05-22 19:04:15)
标签:

情感

文化

时尚

旅游

时评

分类: 散文

    韩城很小,听人说仅有44万人口,也有人说是51万。它像是那种细小个子的人,身形小爆发力却很强,内涵很丰富,而且很有来头又长寿。

戏剧秦腔一声吼,万万千的词句谁都记不住,但是都知道《三滴血》里边李遇春唱段名句:“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出了一个人,司马迁。太厉害了!他就是韩城的一根脊梁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顶天立地的脊梁骨,还是中国报告纪实传记文学的源头始祖,民族文学绝地高峰。

去潼关看黄河,那是看兵家战场。到韩城看黄河,则是看文化流传。奇怪的山川,造就了家家户户喜爱农耕崇尚文化。鲤鱼跳龙门,是韩城人的梦想。于是文化大家代代辈出。

封闭的党家村民居文化,四面开花,八方传扬,堪称:世界一流。最可爱的是大门上面门楼。有瞭望阁的大门就是家中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踏的女儿家。妳要看风景,可以!就在家门口大门上的阁屋瞭望瞭望吧。而那些大门上没有阁屋的人家,就是没有待嫁的女儿。外乡人和媒婆子边走边看,一目了然。

那些韩城夏天万里飘香的花椒,如缩小版的荔枝,窜味扑鼻,红格艳艳,喜刹人眼,号称“大红袍”。它也许不知道,在十年前,贵州黔西南兴义市有个县,地贫石多不长粮草。县长上任的任务就是迁户拔县,天天动员大家离乡背井。全县人众口一致,祖传家业,宁穷不走!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县长一行人千里奔到韩城县调研,据听说这里的一些水土和哪个县一样。于是,韩城的大红袍迁移去贵州了,结果真是大丰收!那个小县也得救了。只奇怪的是,大红袍在韩城红格艳艳的,迁到了贵州黔西南地区怎么就青蛙皮似得变绿色了,且变得更加细小,味道更加浓烈。当地的人为了纪念这个让他们绝地逢生的大红袍孩子,便取名叫“小青”。从此小青随着麻辣烫、火锅……备受世界好刺激舌尖们的热烈欢迎。那位救了一县人生存原籍未改的县长,也荣升为了市长。那年,全国全民健身长跑,我来到市长家。他站在院子外边的山坡上给我讲这个故事。远处是万峰林,双乳峰。我仿佛看见是那里的男男女女在傲雄挺胸,为已有“小青”新品自豪。

韩城话是很有意思的。那年我去韩城举行全国首届门球大赛。迎接我的官员等在高速路口。我们的车队刚刚停下。那位官员就快步迎上来,嘴里一串陕西话说:“击打雷?!”我很蒙?说什么呢?他有更加清楚地重复着:“啊,击打雷!”见我茫然,有年轻人翻译道:“他是问你们,几点从西安起身的?”

哦!九点钟。我们是九点钟从西安出发的。我连忙回答迎者。玩笑地拍着他的手背。兄弟呀。我的老天爷!我就说着明晃晃的大太阳,你击打着谁家的雷嘛。所以说,《史记》一定要用韩城话来读,才正宗好听呢。

    龙凤散文专家庞进先生在他的《天地苍茫一根骨》中说——“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前不久我和一群退休的同学们去三亚玩。我在一路发脾气,同学们都很宽容我。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只能用宽容来求得和平共处。他们开玩笑说,让她说话!让她渲泄!如果她说煤是白的。咱们就说,比白云更白,比白雪还要白!

    文人,敢讲真话。的确不容易。

    普通老们人,能话淡,话笑,就是高人。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散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