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故事多
(2016-05-22 19:04:15)
标签:
情感文化时尚旅游时评 |
分类: 散文 |
戏剧秦腔一声吼,万万千的词句谁都记不住,但是都知道《三滴血》里边李遇春唱段名句:“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出了一个人,司马迁。太厉害了!他就是韩城的一根脊梁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顶天立地的脊梁骨,还是中国报告纪实传记文学的源头始祖,民族文学绝地高峰。
去潼关看黄河,那是看兵家战场。到韩城看黄河,则是看文化流传。奇怪的山川,造就了家家户户喜爱农耕崇尚文化。鲤鱼跳龙门,是韩城人的梦想。于是文化大家代代辈出。
封闭的党家村民居文化,四面开花,八方传扬,堪称:世界一流。最可爱的是大门上面门楼。有瞭望阁的大门就是家中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踏的女儿家。妳要看风景,可以!就在家门口大门上的阁屋瞭望瞭望吧。而那些大门上没有阁屋的人家,就是没有待嫁的女儿。外乡人和媒婆子边走边看,一目了然。
那些韩城夏天万里飘香的花椒,如缩小版的荔枝,窜味扑鼻,红格艳艳,喜刹人眼,号称“大红袍”。它也许不知道,在十年前,贵州黔西南兴义市有个县,地贫石多不长粮草。县长上任的任务就是迁户拔县,天天动员大家离乡背井。全县人众口一致,祖传家业,宁穷不走!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县长一行人千里奔到韩城县调研,据听说这里的一些水土和哪个县一样。于是,韩城的大红袍迁移去贵州了,结果真是大丰收!那个小县也得救了。只奇怪的是,大红袍在韩城红格艳艳的,迁到了贵州黔西南地区怎么就青蛙皮似得变绿色了,且变得更加细小,味道更加浓烈。当地的人为了纪念这个让他们绝地逢生的大红袍孩子,便取名叫“小青”。从此小青随着麻辣烫、火锅……备受世界好刺激舌尖们的热烈欢迎。那位救了一县人生存原籍未改的县长,也荣升为了市长。那年,全国全民健身长跑,我来到市长家。他站在院子外边的山坡上给我讲这个故事。远处是万峰林,双乳峰。我仿佛看见是那里的男男女女在傲雄挺胸,为已有“小青”新品自豪。
韩城话是很有意思的。那年我去韩城举行全国首届门球大赛。迎接我的官员等在高速路口。我们的车队刚刚停下。那位官员就快步迎上来,嘴里一串陕西话说:“击打雷?!”我很蒙?说什么呢?他有更加清楚地重复着:“啊,击打雷!”见我茫然,有年轻人翻译道:“他是问你们,几点从西安起身的?”
哦!九点钟。我们是九点钟从西安出发的。我连忙回答迎者。玩笑地拍着他的手背。兄弟呀。我的老天爷!我就说着明晃晃的大太阳,你击打着谁家的雷嘛。所以说,《史记》一定要用韩城话来读,才正宗好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