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天气怎么又雾沉沉的了。看看网,就想看电影。听说南门外东边世纪金花商厦顶有小影厅,叫米格,大概就是像米粒子一样大的精巧玲珑啰。那就去看看吧。
步行10分钟。穿过建西街、文艺路、体育馆北路的街市菜场。13:20时,美国片《博物馆奇妙夜3》。33元,左拐,左拐,第7影厅在最角落里。 10位一行,一共五排,50个座位。
就我一个人。
电影开始了,令我十分惊讶。 故事当然好看,离奇,魔幻,喜笑颜开的。
很难忘的经历是因为——就我一个人。
60年代,我和爸爸、姐姐去看电影,南门里的光明电影院。我们可以喝一碗鸡蛋醪糟,噱一根冰棍,《冰山上的来客》判断真假古兰丹姆,听荡气回肠的音乐,学电影里的歌曲…… 反复说唱,百看不厌。然后坐个三轮车回南郊家里。现在南门里电影院叫“ 中大国际 ”是一家高档服装商厦。范冰冰和孙红雷都来这里购买过服装。
70年代,在当知青。我们挤在农村村头的辗麦场上。我喜欢躲开人群,静静坐在荧幕反面,独独正正地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电影,没有干扰,可以放肆地喜怒哀乐。什么《地道战》《列宁在1918》《地雷战》《收租院》《绝唱》《追捕》《望乡》《啊,野麦岭》《齐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 一遍又一遍,没完没了。
80年代,我谈恋爱,男朋友问我有啥要求?我说,只想看电影。那就看新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结果《叶塞尼亚》《庐山恋》《小街》《巴黎圣母院》…… 紧跟其后。许多人在不耐烦中走了。也有耐心者问,你天天看电影,烦不?电影也不能当饭吃!结婚后,我抱着我的儿子,还是总看电影。在电影院里,你就任他哭,任他尿,任他在黑暗中连连摔倒…… 等他上小学后,我们经常在下午的四时与六时看新上市的电影。我不知道,为啥我自己的的眼睛就是不离开荧幕。
录像带,光盘光碟…… 看了无数。你说,人生总有些很奇怪的心理,明明有工作了,还是要在报纸上浏览“工作招聘广告”;明明结婚了,还总是要在电视报纸上注意看“非诚勿扰”“征婚广告”;明明退休了,还想努力干些什么;明明自己活得好好着,还要看别人怎么死去活来……
90年代,《泰坦尼克号》《007系列》《生死抉择》《保镖》…… 美国大片,充斥所有影像空间。我和朋友们还是去快乐地看。
20世纪,《非诚勿扰1》《非诚勿扰2》《唐山大地震》《阿凡达》《智取威虎山》…… 五花八门,我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看,可以去万达广场、太平洋影院里去和外地的朋友、儿子儿媳妇一起打折喝可乐吃爆米花去看。
生命,就在不甘心中一点一点前进,人生总在希隅里挣扎到最后的灭亡。
今天,就我一个人。影院很舒适,可供选择的电影,很多很多…… 再看一场好笑的《重返20岁》,我一直一个人在笑,直笑到泪流满面。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加载中,请稍候......